一次對話給我帶來的啟發

最近在北京出差,拜訪了我以前文章經常提到的老師朝珺,參觀了一下他們目前的創業公司“有知有行”,也聊了聊我最近的工作和生活狀態。

整個對話1個多小時,聊完之後我既慚愧又後怕,還帶著一絲慶幸。

為什麼會有這麼複雜的情緒呢?我在這裡認真剖析一下自己,也分享一下對話的思考:

先說我當時約朝珺的時候的真實狀態:

我一方面覺得自己在微信支付了,並且也逐漸適應了工作節奏,自己還挺牛逼。

另一方面,我對自己的現狀不滿意,不舒服。感受到了侷限,但是不知道,或者說沒有深入去想如何破局。

從一個愚昧之巔,走到了另一個愚昧之巔:

一次對話給我帶來的啟發

朝珺和我的對話,對我提出了5個問題,我這裡分享其中2個:

一、朝珺問:你到微信支付半年,有什麼收穫和思考分享給我?

這個問題是個常規拷問自己的問題,到微信支付之前,我會經常想這個問題。

但是近半年,我思考得不夠多。

我當時回答的是我適應了微信的工作風格,在工作思考深度、內外部溝通、向上管理等方面有了一些進步。

但是說非常深刻的認知提升,很少。

這半年的狀態,更像是某種程度的懈怠。

我給自己找了很多借口來避免思考這個問題。

比如我會安慰自己我現在壓力很大,先不要拷問自己了,先趕緊適應工作和文化等等。

出差有點多,有點累,我先別想太多,先放鬆一下吧。

…。。。

所以我回答朝珺的答案,就是時間給我的答案。

二、朝珺說:我發現你會經常階段性地封閉自己,某段時間就會突然不和所有人聯絡。然後有問題了再找大家聊。

你說你覺得自己資訊輸入不夠多,你看你是怎麼對待你身邊的優質資訊源的?

我以前給你的建議,沒有任何下文,沒有給我任何反饋。

其實你今天約我,我是可見可不見你的,今天正好有時間才見你。如果沒有時間,也就算了。

你對我來說沒有什麼增量資訊輸入,如果是很重要的人,一定是會騰出時間來見的。

我當時聽到這段話猶如被閃電擊中,整個人都汗毛倒立起來。一下子聯想到很多很多事情。

1、我以前以為我是很有同理心的人,現在來看,還是很以自我為中心;

當別人約我的時候,我自己也會考量對方能不能給我帶量增量資訊,或者其他收益。

但是我在約別人的時候,完全沒有去想過這一點。

我期待別人怎麼樣對待我,我就應該怎麼樣對待別人。

2、作為產品運營出身的人,我缺少對人脈和身邊資訊源的經營思維;

我沒有把朋友、人脈和貴人當成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去經營建設,處理的態度太隨意了。

說不聯絡就不聯絡,說聯絡就聯絡。就好像產品你想迭代就迭代,不想迭代就不迭代。

最近有個觀察,我發現身邊優秀的同事有一個特質:

當一件事決定要做的時候,就全力以赴去把這件事做好。給人留下“靠譜”的印象。

哪怕是參加公司的遊戲比賽,賽前的資訊調研、戰術的分析、BP的選擇等等,就像是在做一件非常莊重的事情。

而我以前做事的風格,除了工作會想全力以赴做好,工作之外的事情就非常無所謂。哪怕是寫公眾號,也沒有想著一定要全力以赴寫出高質量的文章。

3、我太需要朝珺這樣的成長教練了,能夠絲毫不留情面並且一針見血指出我的問題;

從我和朝珺認識開始,每當我開始飄起來的時候,都是朝珺把我拉回現實。指出問題並且給出建議。

他是我身邊對我要求最嚴格的人。

在我看來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既需要足夠的敏銳度,又需要有足夠的閱歷和思考深度。還要承擔給出意見的壓力。

所以我打算怎麼克服上面的問題,我參考富蘭克林的每日反思和我這篇文章提到的每日反思:

更新了一個反思表格,從這篇文章發出來開始就堅持更新迭代:

以上是我們對話的收穫。

我們還討論了公司的文化。

我當時說,我覺得微信的做事風格非常好,所有的產品思考都是從使用者價值出發的,至上而下地貫徹這個點。

不像我以前待過的公司,嘴上說要為使用者怎麼樣怎麼樣,實際上做的事情一切都是圍繞短期商業利益最大化。

這樣的氛圍下做事很累,容易認知失調,個人也沒什麼成就感。

在這一點上,有知有行的文化和微信是非常相似的,從朝珺身上就能感受到他們做事的態度。

來看看他們非常有意義的會議室名和覆盤,每一個名稱背後都是一段故事:

一次對話給我帶來的啟發

一次對話給我帶來的啟發

一次對話給我帶來的啟發

投資入門第一課覆盤

最後推薦一下有知有行孟巖老師和張瀟雨老師聯合出品的課程,完全免費,學習投資入門的第一課:

TAG: 朝珺微信迭代思考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