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亭,讓書法紅了1600年

蘭亭,讓書法紅了1600年

這是

「最城市THECITY」

深度挖掘的第

2

個城市

林語堂:

在書法中,我們可以看出

中國藝術精神的最精美之點

蘭亭,讓書法紅了1600年

本集由『雪佛蘭開拓者』聯合呈現

『最城市THECITY』原創影像,請尊重版權轉載須授權

本文預計閱讀時間:5分鐘

蘭亭,讓書法紅了1600年

有教授曾在中美兩國的書法課上,做過一個實驗

他將顏真卿的楷書與王羲之的草書

做成一張PPT,問他們最喜歡哪一幅

有80%的中國學生說,喜歡顏真卿的楷書

因為“字看得懂”

而美國的學生大部分都選擇了王羲之的草書

因為那些“跳舞的線條”很有創造力

這樣說來,外國人已經比中國人更懂王羲之了?

其實不然

也許不是所有人都懂書法,但接觸過漢字的人

一定聽說過王羲之的《蘭亭集序》

蘭亭,讓書法紅了1600年

神龍本蘭亭是流傳至今的《蘭亭序》摹本中

將原作筆墨表現得最為真切的版本

據說是由唐太宗時期的書法家馮承素臨摹

蘭亭位於紹興,春秋“勾踐種蘭渚山”

漢時設立驛亭,魏晉的連續動亂迫使晉室南逃

中原文化開始在南方落地生根

五十歲那年,辭官後定居紹興的王羲之

邀請了40多位好友在蘭亭相聚

微醺之際,有如神助般寫下“天下第一行書”

創造了聞名天下、妍美流暢的新書體

這場“酒後發言”,讓

紹興蘭亭

一舉變成了走向世界的書法聖地,紅了1600年

我們去蘭亭感受書聖遺風時

很榮幸尋到了一位在當今書壇獨標一格的

著名書法家、蘭亭書畫研究院院長祝人良先生

聽他講述自己與這座書法之鄉的故事

蘭亭,讓書法紅了1600年

圖為紹興蘭亭景區中的蘭亭書法博物館

《美術學概論》有種說法

靈感的爆發需要大量技法的積累

然後在特定的狀態下突然爆發

人們稱讚生於名門望族的王羲之天賦異稟時

常常會忽略他的勤奮刻苦

沉迷練習書法而忘記吃飯是日常操作

練字入神時,甚至直接用餅蘸著墨水就吃

一生和書法作伴的祝人良,也是如此

蘭亭,讓書法紅了1600年

作為一個土生土長的紹興人

祝人良從小就喜歡看父親寫書法

有時還會拿著父親的筆在宣紙上過過手癮

長大後他做了十三年的海軍

還是放不下那份兒時對書法的莫名迷戀

嚴肅的軍隊生活中最大的情感依託

就是一本《右軍草法至寶》的王羲之法帖

沒有優越的練字條件

只得將這份心頭之愛寫在山海間

蘭亭,讓書法紅了1600年

用手指在空中默寫,用木棒在沙灘上寫

用破毛筆蘸水在黑橡皮上寫

用螺絲刀裹著棉紗蘸海水在甲板上寫……

從“吃透一家,遍臨百家”的學書臨帖

到以祝體行草和祝體草隸為代表

自成一家的“祝體書法”,他用了五十年

“像別人”的書法匠人很多

“像自己”的書法家卻屈指可數

他認為書法成家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沒有捷徑

尤其是創造一種新書體,更需要靈性與勤奮

蘭亭,讓書法紅了1600年

圖為“祝體書法”中的行草

祝人良書法成家的“五格論”:

入格,臨古帖;升格,遍臨百帖

滿格,技術嫻熟,各種書體信手拈來

出格,書寫中自然流露自己的生命力

成格,初始風貌成熟,形成獨特風格

紹興多蘭與竹

祝人良就在工作室,種滿了

一院的飄逸俊芳、淡雅幽香

甚至將書房也叫做“蘭竹書屋”

蘭亭,讓書法紅了1600年

我們常說“字如其人”

十三年的海軍生涯

讓祝人良比常人更懂得大海的壯闊澎湃

兒時覽遍紹興名山的記憶

也皆化為筆尖下颯颯搖曳的自然之景

就像祝體草隸中,古法外又含新意的“竹葉捺”

這筆沉澱了五十年的墨色

曾被隸書大家沈定庵稱讚,如竹葉飄舞般靈動

這是一種將自我揉進稽山鑑水

浸透著自然萬物的獨特生命氣質

蘭亭,讓書法紅了1600年

祝人良將竹的君子氣質,融入了自己的草隸作品中

在打字代替手寫

表情包成為表達流行的當下

我們早對欣賞書法的微妙感覺麻木了

像古人般端坐桌前靜心書寫的心境

也變成了一種奢侈

林語堂曾說過:

“在書法中,我們可以看出

中國藝術精神的最精美之點”

從甲骨文、金文,到大篆、小篆、隸書

再至東漢、魏晉的草書、楷書、行書……

中國人五千年的審美流變,藏在了一撇一捺中

它們將作者的時間與精神凝結在幾尺空間上

待有緣的觀者發掘

蘭亭,讓書法紅了1600年

不是所有人都深諳書法

但可以駐足蘭亭,讓自己的心擁抱片刻的慢

凝視著1600年前

在亂世中脫胎時代、不羈於世的魏晉風骨

那刻,能否“看得懂”書法

也許就變得沒那麼重要了

視覺 | 暱稱走丟了   編輯 | 路邊

蘭亭,讓書法紅了1600年

TAG: 書法蘭亭祝人良王羲之祝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