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堆對話古遺址·中原行丨鄭州考古愛好者battle學者,講座提問被贊“專業”!

川觀新聞記者 李婷 吳夢琳 向宇

10月10日9:30,一場古蜀文明與中原文明的對話在鄭州舉行。四川日報·川觀新聞聯合河南日報、頂端新聞、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鄭州圖書館共同舉辦了《再醒驚天下——三星堆遺址的最新發現與考古歷程》講座。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三星堆考古研究所所長、三星堆發掘現場負責人冉宏林,講述三星堆遺址的最新發現與考古歷程,並與鄭州大學歷史學院副院長、副教授郜向平展開對談,吸引現場不少當地考古愛好者們互動提問。冉宏林和郜向平都點讚了現場觀眾問的問題“不錯”,冉宏林謙虛地開玩笑說:“大家對考古這麼感興趣,問的有些問題有些難,我甚至都有點擔心自己回答不好。”

三星堆對話古遺址·中原行丨鄭州考古愛好者battle學者,講座提問被贊“專業”!

除了三星堆“上新”的新國寶,現場有不少觀眾對其他物品也很感興趣。有觀眾提問本次三星堆“上新”中,發現了許多絲綢蛋白,於是非常關心這個是否能說明當時的人們已經掌握了養蠶的技術。針對這個問題,冉宏林認為,從當年的環境來看,交通比現在不方便很多,一般對大規模外貿易的距離還不會太遠,所以他也更傾向於這些絲織物是本地的。“只是目前三星堆遺址的埋藏環境下,有機物甚至是人骨都很難儲存下來,所以暫時還沒找到明確的實物證據證明,我們也期待以後會有更進一步的研究。”

三星堆對話古遺址·中原行丨鄭州考古愛好者battle學者,講座提問被贊“專業”!

本次三星堆遺址出土的不少青銅文物裡有海貝,觀眾提問,這是不是意味著三星堆和海外聯絡有一條類似於絲綢之路的道路呢?冉宏林和郜向平共同解釋,經過海貝種屬鑑定能確定三星都的海貝來自於印度洋深海,這次僅1、2號坑就有6000多枚。業內有學者也在漢代文獻中找到古蜀地區和印度貿易交流的記載,認為在三星堆時期,三星堆、川西、雲南、緬甸、印度可能存在一條南線。但其實這個說法還有待考證,郜向平補充,當時長江以南的地方也沒有發現過類似的海貝,感覺應該不是貿易。冉宏林推測,這可能是透過某種偶然的情況下透過某種情況獲得的。也有觀眾暢想雅利安人東遷與三星堆的權杖問題,兩位學者也表示不排除可能但也需要嚴謹的證明,考古的嚴謹精神感染了不少觀眾。

三星堆對話古遺址·中原行丨鄭州考古愛好者battle學者,講座提問被贊“專業”!

也有觀眾關心三星堆與河南中原文化的關係。現場有河南觀眾對三星堆遺址新發掘的象牙很好奇:“這些大象從哪裡來?我們河南也簡稱為豫,會不會是從我們這邊過去的大象呢?”冉宏林透露了一組資料,目前三星堆的象牙總數量應該接近800根象,至少說明這可能是400多頭大象的結果,這些大量的象牙如果是從殷墟貿易過來應該不容易,並且在成都平原當時發現了大象骨骼,說明當地已經有大象了,目前學者也在物件牙進行進一步的分析。至於還有觀眾提到三星堆的青銅神樹和中原地區的樹類文物、畫像磚、文物花紋有相似性,兩位學者認為這的確能看到兩地的一些聯絡,中華文化是多元一體的。

三星堆對話古遺址·中原行丨鄭州考古愛好者battle學者,講座提問被贊“專業”!

最後一位小朋友的提問逗樂了學者和大家:“三星堆為什麼要叫三星堆啊?”冉宏林笑著說很樂意回答這個問題。他深入淺出地解釋,考古遺址的名字有的以所在地的最小地命名,當時最小從地圖上看,三星堆所在的三個土堆呈直線排列,有人認為像一條線上的三顆星星,因此得名。

三星堆對話古遺址·中原行丨鄭州考古愛好者battle學者,講座提問被贊“專業”!

據瞭解,本場講座四川日報全媒體進行全網直播,與此同時,講座獲得了包括澎湃新聞、北京日報、新晚報、搜狐影片、咪咕影片、新湖南、極光新聞、極目新聞、每日經濟新聞等數十家主流媒體聯動直播。截至活動結束,全網觀看人次已突破千萬。至此,四川日報全媒體“尋根五千年中華文明  三星堆對話古遺址”之講座部分告一段落,三星堆的西北行、長江行、包括此次中原行的三場講座線上線下共吸引約3000萬人圍觀。

三星堆對話古遺址·中原行丨鄭州考古愛好者battle學者,講座提問被贊“專業”!

TAG: 三星堆冉宏林考古觀眾郜向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