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化妝品傍藥企,換個包裝價格就暴漲近5倍?

“南極人”之風已蔓延至化妝品行業。

| 聚美麗

作者

| Echo

近日,南極電商釋出公告稱其擬以5億元購買多個海外商標。靠“賣商標”把生意做得風生水起的南極人又開始買商標了。

“南極人模式”這陣風早已從服飾行業刮到了其他行業,而千億規模的化妝品行業儼然成了“香餑餑”。與此同時,一些醫藥企業也紛紛開始效仿“南極人”,以大健康為名,行“賣商標”之實。

有專業人士指出,此前南極電商砸重金購買商標或與其主要的“賣吊牌”業務利潤下滑有關。往日的“商標授權大王”南極人尚且如此,化妝品行業的“南極人”們又在如何發展呢?

“掛牌”藥企,化妝品行業的“南極人”們還賣得動嗎?

近年來,藥企跨界風靡一時,非藥類產品的貼牌早已不是什麼新鮮事。聚美麗發現,在化妝品行業,“南極人模式”已然成為一些老牌藥企的“錢袋子”。此前,著名藥企仁和藥業和南京同仁堂都曾被控訴

“萬物皆可貼牌”

,其中也不乏

化妝品。

據悉,仁和藥業股份有限公司主營業務為生產、銷售中西藥、原料藥及健康相關產品,主營產品為仁和可立克、優卡丹系列、婦炎潔系列、大活絡膠囊、閃亮滴眼液、清火膠囊、正胃膠囊等。在其官網的產品中心一欄,聚美麗卻沒發現任意一款在各大電商平臺熱銷的化妝品。

“普通”化妝品傍藥企,換個包裝價格就暴漲近5倍?

△截圖自仁和藥業官網

在抖音平臺

,以“仁和”為關鍵詞,可以搜到近百個所謂的“官方授權”賬號。無一例外,這些賬號都關聯著抖音店鋪。其中,銷量比較高的是一家名為“藥都仁和美妝旗艦店”的店鋪,該店鋪最暢銷的4款產品銷量均已超過10萬,明星產品“煙醯胺提亮煥活原液”的銷量更是高達

48.7W。

此外,在抖音平臺與“仁和”相關的話題播放量疊加起來已經破

4億次

,但話題相關內容幾乎都是與化妝品相關。記者注意到,除了大面積的推廣與“賣慘”影片之外,“仁和”化妝品也成了多位美妝博主吐槽的物件。

“普通”化妝品傍藥企,換個包裝價格就暴漲近5倍?

△截圖自抖音 上文資料統計截止至2021年11月24日

在京東平臺

,“仁和”化妝品也是當之無愧的大爆款。在京東排行榜防脫營養水熱賣榜,貼著“仁和”商標的“愛膚宜防脫育發液”不僅佔據了

榜首,

貼著“仁和“商標的產品也“霸佔”了前十中的其他3席。在面部清潔熱賣榜中,“人仁和匠心植物複合淨顏潔面乳”也高居榜四,連一眾國際品牌都屈居其後。

“普通”化妝品傍藥企,換個包裝價格就暴漲近5倍?

△截圖自京東 上文資料統計截止至2021年11月24日

記者

在天貓平臺

搜尋“仁和”,銷量比較高的化妝品是“博倩薑汁防脫育發洗髮液”,月銷高達

4W+。

在產品的包裝上,赫然印著“仁和匠心”這一商標。值得注意的是,在記者問到這款產品與仁和有什麼關係時,店鋪客服答曰:

“仁和聯名”。

此外,記者透過備案資訊查詢,發現這款被標註為“天貓新品”的洗髮水實則早在2018年就獲批了。令人啼笑皆非的是,該商品的詳情頁中出現了“北京協和醫院面板科專家認證”這一宣傳用語,但在所謂的專家頭銜中,“協和”又變成了“協合”。由此可見,其真實性有待考證。

“普通”化妝品傍藥企,換個包裝價格就暴漲近5倍?

△截圖自淘寶 上文資料統計截止至2021年11月24日

搜尋結果顯示,另一款較暢銷的產品為“仁和匠心洗面奶”,月銷量超2W。但是記者透過查詢備案資訊,發現“粵G妝網備字2019247179”實際的關聯產品為“仁和匠心煙醯胺提亮煥活乳液”。另外令人生疑的是,當記者提出想要檢視仁和匠心品牌給“仁和藥業自營店”的品牌授權書時,客服表示:“不方便提供”。

“普通”化妝品傍藥企,換個包裝價格就暴漲近5倍?

△截圖自淘寶、化妝品監管APP 上文資料統計截止至2021年11月24日

月銷過萬的兩款“仁和”化妝品尚且存在諸如

虛假宣傳和備案資訊與產品不符

等問題,其他貼著“仁和匠心”的產品就更不用說了。

根據天眼查,各大電商平臺氾濫的“仁和匠心”、“法蘭仁和”和“藥都仁和”商標均為仁和集團所有,與上市公司仁和藥業沒有直接關係。值得注意的是,僅“日化用品”這一類別,仁和集團就有561條商標資訊。

“普通”化妝品傍藥企,換個包裝價格就暴漲近5倍?

△截圖自天眼查 上文資料統計截止至2021年11月24日

此外,天眼查顯示,上市藥企仁和藥業的第一大股東就是仁和集團,持股比例高達26。27%。因此,“仁和集團”、“仁和藥業”、“藥都仁和”、“法蘭仁和”、“仁和匠心”之間的關係可以簡單梳理為

:仁和藥業為仁和集團的控股子公司,而“藥都仁和”、“法蘭仁和”、與“仁和匠心”為仁和集團所持有的商標。

“普通”化妝品傍藥企,換個包裝價格就暴漲近5倍?

△截圖自天眼查 上文資料統計截止至2021年11月24日

為溯源這些所謂的“仁和”化妝品,記者在國產非特殊化妝品備案平臺檢索“仁和匠心”,發現近600條備案資訊,但其中竟沒有一款產品是由仁和集團註冊或生產。根據備案資訊,可以確定的是,產品或為代工企業自主生產,或為這些代工企業委託其他化妝品企業進行代工生產。據不完全統計,僅2021年1月至8月,備案“仁和匠心”非特殊化妝品的企業就有近20個。

“普通”化妝品傍藥企,換個包裝價格就暴漲近5倍?

△截圖自國產非特殊用途化妝品備案服務平臺

其中,

深圳市三浦天然化妝品有限公司

正是今年被仁和藥業收購80%股份的7家公司之一。公告顯示,此次收購系公司進一步佈局大健康之舉。

以大健康為名,行“賣商標”之實

近年來,眾多知名藥企紛紛涉足大健康業務,其中化妝品成為關鍵業務。而表面繁榮之下,卻暗藏著各種“貼牌”亂象。

仁和大健康官網的“OEM定製”一欄中介紹了

兩種合作方式

,一種是

“按需定製開品”

,即客戶提出具體產品需求,仁和開發產品,再使用仁和品牌或客戶品牌投入市場;另一種為

“聯合開品”

,即仁和與客戶共同完成開品,並使用仁和品牌或客戶品牌投入市場。

據悉,仁和藥業從2012年開始試水OEM。仁和藥業2020年財報則顯示,公司產品分為自有產品和OEM貼牌產品。目前從收入來看,

自有產品和OEM貼牌產品

基本各佔一半,但毛利方面,自有產品的毛利高於貼牌產品,公司深知公司自有產品是公司未來業績的保障,也是發展根本,但貼牌產品是公司產品的有益補充,二者相輔相成、互不排斥。但耐人尋味的是,仁和藥業的財報中並沒有提及其OEM貼牌業務是如何運作的。

除了仁和藥業,修正、南京同仁堂、敬修堂等知名藥企也在“貼牌”之路上越走越遠。

記者在某電商平臺上聯絡到“某化妝品超級工廠”,該店鋪所售賣的商品涉及到

仁和、國藥、修正、南京同仁堂

的商標。在問及某款潔面產品與國藥集團之間的關係時,該店鋪客服聲稱:“國藥集團授權我們生產銷售。”為證明“資料齊全”,客服甚至還提供了國藥集團圖案標識的授權證明。授權證明顯示,國藥集團天目湖藥業有限公司授權廣州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該公司又授權給廣州某化妝品有限公司。

“普通”化妝品傍藥企,換個包裝價格就暴漲近5倍?

值得注意的是,記者還從國藥集團官網獲悉,頻繁涉嫌冒用國藥集團名義同各地政府或企業開展交流合作的公司

“國藥集團天目湖藥業有限公司”

和“國藥藥材股份有限公司”,曾經是國藥集團旗下控股企業,但經過股權結構變化,目前已不再是國藥集團旗下控股企業,其是獨立的市場主體,獨立承擔相關法律責任。

“普通”化妝品傍藥企,換個包裝價格就暴漲近5倍?

△截圖自國藥集團官網

也就是說,

客服所提供的所謂授權證明存在侵權的法律問題。

另外,該客服聲稱這款潔面產品為“新開的品,今天(11月11日)才出來的成品”。但根據其提供的產品資料,這款祛斑類特殊化妝品的備案早在2019年12月就已獲批,而所謂的新品只是加了“國藥集團”的商標而已。

除了這款產品,客服還為記者提供了一份比較完整的報價單,價格根據批發量有所浮動。值得注意的是,其中一些產品還有所謂的拿貨門檻。以“仁和”相關產品為例,客服稱其拿貨值為3000元。

報價單裡,這些產品的價格低得令人震驚,卻還定了所謂的控價。以在天貓平臺上熱銷的“仁和同款洗面奶”為例,該產品的一件代發價為16元,1000件起批價為15元,3000件起批價為14元,5000件起批價為13元,而天貓最低控價卻高達59元。

“普通”化妝品傍藥企,換個包裝價格就暴漲近5倍?

△部分產品報價單

由此可見,

所謂的“普通”化妝品一旦有了藥企的商標加持,便改頭換面、身價倍增。

這也不難解釋這些藥企為何因所謂的OEM業務賺得盆滿缽滿,毫不在乎幾十年甚至上百年才沉澱下來的品牌形象。

“貼牌”成風,質量亦成謎

貼了知名藥企的標,如果質量出了問題要找誰呢?某店鋪客服表示:“(出了問題)聯絡我們。”

但在新浪旗下消費者服務平臺黑貓投訴,記者發現了眾多對於此類“藥企貼牌”護膚品的投訴。其中,一些投訴甚至讓人觸目驚心。

以“仁和匠心”和“藥都仁和”為關鍵詞,記者在黑貓平臺上均能找到投訴記錄。其中,既有投訴因使用產品無效甚至對面板造成傷害的,也有投訴產品虛假宣傳、貼牌生產的。

“普通”化妝品傍藥企,換個包裝價格就暴漲近5倍?

△截圖自黑貓投訴平臺

在小紅書上,更是不乏避雷仁和匠心、修正、南京同仁堂化妝品的帖子,此外一些美妝博主也專門發了影片吐槽這種化妝品“掛牌”藥企的現象。

“普通”化妝品傍藥企,換個包裝價格就暴漲近5倍?

△截圖自小紅書

一位網友稱,TA曾在天貓某店鋪購買了一款仁和匠心凍乾粉,因為發現有人避雷該產品,於是找店鋪客服理論,結果客服矢口否認該產品是在該店鋪購買。另外,經過查詢,該消費者發現

產品名有“仁和匠心”這幾個字的化妝品由好幾個公司生產,只是共用了一個商標而已。

此外,在抖音、小紅書被眾多明星種草的修正淡斑霜也差評不斷。一位網友表示:“用著無功無過。”而另一位網友則剛上臉兩分鐘,臉部便開始有刺痛感。

與此同時,一些消費者也因為購買產品時的理性與謹慎而成功避坑。有網友在購買“南京同仁堂美體膜”之前並未被各種廣告和評論蒙雙眼,而是注意到了“米雅詩”這幾個字。於是,TA在淘寶上檢索了這幾個字,發現了“米詩雅旗艦店”。同款產品,同樣的備案號,只是包裝不同。據該網友提供的圖片,米詩雅旗艦店內該產品300ml的價格為49。9元,而貼了同仁堂商標的同規格產品價格卻高達398元。

“普通”化妝品傍藥企,換個包裝價格就暴漲近5倍?

△截圖自小紅書 部分消費者對“貼牌”藥企化妝品的吐槽

一些商家在“貼牌”藥企的產品宣傳中會不斷強調藥企的研發實力和技術背景,但消費者對這些產品與藥企的真實關係卻很難知曉。據此,

中貿合規中心

對聚美麗表示:“根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八條 消費者享有知悉其購買、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的服務的真實情況的權利。商家在產品的宣傳時如果不斷強調藥企,應該要在產品標籤等位置標註該企業與產品的真實關係。”

實際上,對於普通消費者來說,產品上一個眼熟的商標就能成為他們做下購買決策的主要原因。但是,一方面,一些藥企無限制地授權商標,對授權商品的質量不聞不問;另一方面,一些化妝品公司看中消費者對知名藥企的信任,“舊酒換新壇”,貼個標就利潤翻了幾番。

長此以往,對相關藥企來說,其令人信賴的品牌形象會因此蒙塵,隨著監管的收緊更是存在一定的違法違規風險。對於相關化妝品企業來說,不靠技術和研發,只靠“掛牌”投機取巧,不僅難成氣候,而且也帶壞了整個化妝品行業的風氣。

·END·

看完不妨給個在看

TAG: 仁和化妝品產品藥企匠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