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瀟湘農歌》第十六期

(刊頭題字:瀟湘農歌;作者:李雪梅)

《瀟湘農歌》第十六期

【李雪梅簡介】:筆名葉青,傳統文化學者,獲評為湖南省優秀新階層人士和永州市政協扶貧行動先進個人。其自幼酷愛書法、繪畫和文史,尤對古文字女書書法鍾愛有加,作品20餘次入選全國及省級重大展覽或獲獎。

現為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中國青年美術家協會理事、中華詩詞學會會員、中南民族大學女書研究所特聘研究員、山東省青年政治學院特聘教授、湖南省新的社會階層聯合會理事、祁陽市浯溪書畫院院長、永州市政協委員、祁陽市政協常委。

出版作品《雪梅書畫藝術》專集,成功舉辦三次百餘幅女書及書畫個人專場展覽,多家媒體爭相報道,《今日女報》專欄推介,央視國學頻道名家名品以”中國女書創作第一人”專題報道,系湖南首位入選國家檔案知名女性藝術家、二項吉尼斯紀錄獲得者、保持者(420米女書書法和180米草書長卷),女書作品首位被授予“國家名片”之美譽的主題郵品藝術家。其作品先後被國家及湖南省博物館、湖南省社科院古籍圖書館、中國文字博物館和眾多文博機構及各界人士珍藏。

【瀟湘農歌開欄語】

永州是農耕文化的搖籃,在永州道縣玉蟾巖內發現距今12500年的古栽培稻,世界公認玉蟾巖是水稻農業的發祥地,是世界農業起源中心之一。

神奇而又美麗的永州大地,孕育了博大精深的農耕文化,一代又一代勤勞善良的農耕人在為百姓奉獻。

永州生態環境優良,農業優勢明顯,糧油、畜禽、果蔬、竹木、烤煙、茶葉、藥材等七大產業逐夢瀟湘源頭。

新時代以來,永州農村更美、農民變富、農業變強,在這片希望的田野上,農耕人和老百姓有了更多的幸福感和獲得感。

為謳歌新時代永州農業、農村、農民,特推出《瀟湘農歌》欄目,以饗讀者。

沉睡的穀子

作者:餘華雲

一粒稻穀

在湖南道州壽雁鎮玉蟾巖

俗稱“蛤蟆洞”底

沉睡了一萬多年

醒來時,已是1995年

它詫異當年打了一個瞌睡

人間已換了容顏

這迷路的穀子,頑皮的穀子

被鳥兒銜落的穀子

本該顆粒歸倉

本該是一粒飽滿的種子

承擔起繁衍生息的責任

但是現在成了目前世界上

已經發現的時代最早的

人工栽培稻的實物標本

還有陪伴它的陶片、釜形器

石制砍砸器、刮削器、切割器、鋤形器

骨鏟、骨錐、角鏟與穿孔蚌器

被譽為“天下谷源、人間陶本”

道州的穀子

流淌著原始先人的汗水

蘊含著農耕文化

它沒有想到的

全世界的人都沒有想到

它這一覺睡得剛剛好

【作者簡介】

《瀟湘農歌》第十六期

餘華雲,女,永州市瀟湘詩社社員,永州市詩歌學會會員。

TAG: 永州女書永州市瀟湘農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