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磚瓦廠工人在山上取土,一鋤頭下去,冒出來一個“人頭”

1984年12月,在江蘇徐州的一個磚瓦廠附近的山上,幾名磚瓦廠工人在這裡取土。一名工人一鋤頭挖下去時碰到了硬物,他用鋤頭刨出硬物大叫一聲,居然是一個人頭。幾名工人鼓起勇氣仔細觀察,才發現這只是一個陶瓷做的人頭。之後他們又挖了幾下,冒出來更多的陶瓷人頭,便向廠裡彙報了此事。

1984年,磚瓦廠工人在山上取土,一鋤頭下去,冒出來一個“人頭”

(殘缺的兵馬俑)

很快,考古隊便來到了現場。經過細緻的清理,數以千計的兵馬俑破土而出,這麼大規格的兵馬俑,僅次於峽西的秦始皇兵馬俑。這是誰的陪葬品?為什麼會出現在這毫不起眼的獅子山?考古隊員們心中的疑雲一直未找到答案。

考古專家們通過出土的兵馬俑進行分析,確認是西漢時期的產物。在西漢時期,只有皇帝才能使用兵馬俑陪葬,或者是皇帝批准的人才能使用。獅子山上的兵馬俑不可能是皇帝的,因為西漢時期的皇帝都在西安那邊。而徐州這裡,是楚國都城,只有楚王。

考古專家認為獅子山上有一座楚王墓,西漢時楚國一共傳了十二位楚王,這裡埋葬的是哪一位呢?考古隊員們開始在山上四處查勘,希望早點得到答案。其中一位叫王愷的考古人員最堅持。

1984年,磚瓦廠工人在山上取土,一鋤頭下去,冒出來一個“人頭”

(獅子山兵馬俑)

日子一天一天過去,徐州獅子山兵馬俑博物館都建立起來了,王愷也成為了博物館館長,古墓還是沒有找到。王愷沒有放棄,一有空他就上山查詢,洛陽鏟都用得光滑無比。但每次都失望而歸,這座獅子山就是一個石頭山,什麼鏟都沒用。

幾年過去了,還是沒有任何發現。有一天,王愷無意間聽到有村民在獅子山上挖了一個紅薯窖。這引起了王愷的注意,他很熟悉山上的情況,如果有-個地方能挖出深坑,那應該是大墓的封土層了。因為他曾經用洛陽鏟捅了幾年,獅子山上的土層都很薄。

王愷找到紅薯窖,這一次,洛陽鏟終於發揮了作用,深入地下,帶出來了墓葬的資訊。很快,一支規模較大的考古隊成立,開始發掘。

1984年,磚瓦廠工人在山上取土,一鋤頭下去,冒出來一個“人頭”

(獅子山陵墓發掘現場)

但是很快,考古隊員們便垂頭喪氣了,因為他們清理掉土層後,發現了一個巨大的盜洞。很顯然,地下的大墓早已經有人光顧了。

古代中國,在孟子思想的影響下,有了厚葬逝者的風氣。孟子認為,養生者不足以當大事,惟送死可以當大事。孟子還說:“吾聞之也,不以天下儉其親”。這句話的意思是不要在埋葬親人時省錢。

也就是從那個時期開始,世上有了一個新職業,那就是“盜墓賊”。每逢亂世,很多大型古墓便會被糟蹋,亂世梟雄們紛紛入職,他們為了發展軍隊,把手伸入了地下,因為那裡面,有無盡的寶藏。

1984年,磚瓦廠工人在山上取土,一鋤頭下去,冒出來一個“人頭”

(陵墓甬道)

雖然知道獅子山的大墓已經遭到破壞,但考古工作不可能停止,要繼續發掘,必須搶救。經過近兩年的挖掘,終於發現了大墓的大門,大門被4條大石堵住,每條大石重約-萬多斤。這是封堵墓門的塞石,防盜的。

顯然防盜失敗了,因為大石條有幾塊已經被挪動過。盜墓賊從山上垂直往下打盜洞,恰好打到大墓門口,太精確了,因為如果盜洞再往裡偏一些,就是主墓室,墓頂是厚厚的岩層,盜墓賊就是不停地打上一年的洞,也打不穿。這群盜墓賊專業知識很強。

考古隊員在清理大門前的塞石時,發現了大量的玉片,有幾塊玉片上,還纏繞著金絲。相信看過作者之前文章的朋友,知道這是什麼物件了。不錯,就是和滿城的“中山靖王墓”裡出土的“金縷玉衣”一樣的衣服了。

1984年,磚瓦廠工人在山上取土,一鋤頭下去,冒出來一個“人頭”

(陵墓內散落的玉片)

顯然這件金縷玉衣已經被盜墓賊破壞,他們取走了金絲,玉片到是一片都沒有拿走。這是什麼操作?這玉不比金絲便宜啊!

從沒有被挪動過的幾塊塞石看,擺放位置對不上塞石上的編號,感覺是匆忙中放上的。參與過幾年前發掘獅子山兵馬俑的考古隊員,也回想起來當時出土的兵馬俑,隊形很是混亂,不像秦始皇兵馬俑那樣整齊,其中有一個步兵馬俑,居然站在車仗兵俑裡,找錯了隊伍。

綜合分析,考古隊員們認為這座古墓的主人,是在匆忙中下葬的。只有進入主墓看看,看盜墓賊是否留有一磚半瓦什麼的能提供一下線索了。

意外之喜,考古隊員在墓道的兩邊發現了用稍小些的石條封住的耳室,很顯然這兩間耳室沒有被盜墓賊光顧過。因為耳室在盜洞的後方,盜墓賊從盜洞下來後,把精力集中在了前方的主墓室。

1984年,磚瓦廠工人在山上取土,一鋤頭下去,冒出來一個“人頭”

(考古隊員們在開啟耳室)

開啟一間耳室後,裡面擺放的全是廚房用具和家禽遺骸,還有一具屍骨,應該是墓主人生前的專用廚師,被陪葬於此。另一間發現了大量的鋒利的鐵質兵器、精美絕倫的玉器、玉耳杯、玉蓋杯以及純金打造的金帶扣等精美物件,這是墓主人的儲物室。

考古隊熱情高漲,決定進入主墓室。透過使用現代工具把封石清開後,考古隊員們步入墓室,很恢宏,但地上全是泥漿,防水不行啊。很快,考古隊員便發現散落一地後遺骸,證明主墓室已經被嚴重破壞了。

之後考古隊員們又在主墓室前廳發現了大量玉片,這些玉片比之前發現的玉片大得多。透過復原,發現這是玉棺上的玉片,這進一步證實了墓主人的尊貴身份。

1984年,磚瓦廠工人在山上取土,一鋤頭下去,冒出來一個“人頭”

(復原後的玉棺)

但是有一個疑問考古隊還沒弄清楚,按照慣例,墓主人的棺槨應該要放在主墓室的後室的,但這座墓主人的大玉棺卻被放在了前廳。透過仔細勘查,發現主墓室很粗糙,特別是後室,還有一大個巖縫沒有堵,難怪墓裡那麼泥濘,應該是這個巖縫滲水。

透過兵馬俑、混亂塞石和主墓室裡的情況推測,墓主人死得很意外,下葬得很倉促。下葬時大墓還沒有完工,所以棺槨才會被放在前廳。

雖然主墓室裡的寶貝基本上被盜墓賊搬空了,只留下一堆玉片和後室的青銅樂器。但考古隊員們沒有放棄,繼續在殘渣裡尋找著線索。功夫不負有心人,隊員們找到了一批被盜墓者丟棄的印章。

1984年,磚瓦廠工人在山上取土,一鋤頭下去,冒出來一個“人頭”

(出土的玉枕)

這些印章,包含了楚國當時所有郡縣官吏的印章,透過這些印章的主人,專家們把墓主人鎖定在了前三代楚王。從現場散亂的木質殘渣堆看,墓室內有很多木箱子,應該是裝陪葬品的。盜墓賊為了取寶貝,把木箱隨意挪開。

墓被盜時木箱還沒有腐爛,從這方面分析,盜墓賊應該也是漢朝的人。因為漢朝有個規定,玉器只能王公貴族使用,平民不能擁有,所以市面上玉器不流通,無價值。盜墓賊把大量玉片扔掉,就說得通了。

翻開史書,我們知道了西漢的第一代楚王叫劉交,他是開國皇帝劉邦的弟弟,劉邦對他很好。公元前201年,軍神韓信被害後,劉邦便把楚地一半封給了劉交,他便是第一代楚王。劉交墓已知在楚王山,所以排除。

1984年,磚瓦廠工人在山上取土,一鋤頭下去,冒出來一個“人頭”

(獅子山陵墓示意圖)

第二代楚王是劉郢客,可惜,劉郢客壽命不長,只當了短短四年楚王就去世了。而獅子山大墓可是開山鑿石為墓,總長117米,寬13。2米,面積850多平方,鑿石量達5100多立方米,差不多掏空了整座獅子山內部。這個工程量不可能在四年內完成,所以墓主人也不可能是劉郢客。

就剩下第三代楚王了,他叫劉戊,在歷史上有點名氣,屬於臭名。他當了21年的楚王,在公元前155年,他回京參加太后葬禮期間,因多次飲酒和亂搞兩性關係被告發。漢景帝是一位仁愛之君,沒有取他的性命,只是收回了楚國的一郡給予教訓,這讓劉戊懷恨在心。

公元前154年,楚王聯合吳王、趙王等七王起兵造反。漢景帝命周亞夫將軍平叛,三個月時間,周亞夫便平定了七王之亂。造反失敗後,楚王劉戊揮劍自刎,家人們匆忙將劉戊下葬。

1984年,磚瓦廠工人在山上取土,一鋤頭下去,冒出來一個“人頭”

(出土的玉器)

一切都說得通了,獅子山裡的大墓,便是第三代楚王劉戊的陵墓。我們來捋一捋,劉戊當上楚王后,有野心抱負。沒多久便開始在獅子山大修陵墓,還秘密搞兵馬俑。因為是在石山內部建陵,工程進度很慢。

劉戊造反失敗後,也許是怕禍及家人,便自殺了。漢景帝是一位賢明君主,沒有為難劉戊的家人,允許以王侯身份下葬。然而劉戊的陵墓還沒完工,但家人們都知道不可能再修下去了,倉促把劉戊下葬,有些還沒有完工的兵馬俑也一併埋了。

後來,漢景帝封劉戊的叔叔為楚王,並一直傳了下去。劉戊這一脈便落寞了,他的孫女劉解憂還被送到烏孫國和親。

1984年,磚瓦廠工人在山上取土,一鋤頭下去,冒出來一個“人頭”

(出土的純金腰帶扣)

西漢末年,社會動盪,叛亂四起,獅子山的劉戊墓早已荒涼。一群叛軍或是土匪盯上了這座王陵,他們人多勢眾,其中還有盜墓專家,很快便打地洞來到了主墓前。萬斤塞石沒有難倒這支盜墓部隊,他們萬眾一心,用一些簡單的槓桿滑輪便拉開了大門塞石。

盜墓賊們挑肥揀瘦地把主墓室內的東西拿走後便離開了。從耳室裡的陪葬物品推測,主墓室內的陪葬品更是珍貴無比吧。很遺憾啊,2000多年後,不知主墓內的物品是否還存在於世間。

1984年,磚瓦廠工人在山上取土,一鋤頭下去,冒出來一個“人頭”

(考古專家王愷在介紹兵馬俑)

還好,透過考古隊的搶救性發掘,獅子山楚王墓還是給後人留下了很多珍貴的文物。這是考古人員的功績,就像考古專家王愷一樣,他們將所有精力獻給考古,將文物上交國家,正是他們的“老黃牛”精神,讓我們能夠了解到更豐滿的歷史。

TAG: 獅子山兵馬俑考古楚王盜墓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