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把人傳送寧古塔,給披甲人為奴,披甲人到底是什麼身份?

咋一聽“披甲人”這個稱呼,感覺這應該是一個神秘的組織,或者是某個有著悠久歷史傳承的強悍軍隊的稱號,象徵著不可侵犯的“無敵”。但實際情況是讓我們失望的,清朝“披甲人”固然有著200多年的歷史,戰力在清朝作戰序列中,卻排不上號,更談不上“神秘”。他們只是一群被清朝統治者壓迫、“遺棄”的可憐人而已。

清朝把人傳送寧古塔,給披甲人為奴,披甲人到底是什麼身份?

說起披甲人,我們不得不說下“寧古塔”,他們幾乎是一體的。

不知道大家在看清朝影視劇的時候,有沒有注意到這樣的對話,官員犯法或者觸怒皇帝后,很多會被處以發配邊疆之刑。而“發配寧古塔,與披甲人為奴”,這句話是當時所有人的噩夢。

寧古塔,這是一個地名,並不是一座塔,是清朝的龍興之地,同時也是邊疆之所在。它位於現黑龍江省寧安縣西海林河權南岸的舊街鎮,屬於蠻荒邊關之地,由於清朝六位始祖居住於此得名。在滿語中,“寧古”就是六的意思,塔代表“個”,合起來就是六個,稱寧古塔。

清朝把人傳送寧古塔,給披甲人為奴,披甲人到底是什麼身份?

《清稗類鈔。地理》有云:“寧古塔,歷代不知何所屬,數千裡內外無寸碣可稽,無故老可問。”

在清朝時期,這裡是蠻荒之地,氣候條件惡劣,氣溫常年處於零下20-30攝氏度。每年四月才算開春,可以見點陽光,六月即進入雨季,大雨傾盆,形成千裡沼澤,稍不注意踩進去就有性命之憂。到了農曆八月開始就是冰封千里的大雪天氣,九月江河結冰,十月地裂盈尺、滴水成冰,大雪深可達丈許,一直維持到次年的開春,如此周而反覆。

這裡四周都被原始森林環繞,江河密佈,虎豹財狼等大型動物多如牛毛。且由於天氣原因,並不能耕種,也不產鹽,更沒有瓷器瓦罐,大多生活工具都是木製品。生活物資需要從上千裡的關內運送過來,或者用寧古塔的特產人參、貂皮、烏喇草等山珍去邊疆與異族交換,這也導致在寧古塔生活的人,日子異常艱苦。

清朝把人傳送寧古塔,給披甲人為奴,披甲人到底是什麼身份?

就算寧古塔的生活再艱苦,清朝廷也必須派人駐守,一是這裡是大清的龍興之地,也是他們的祖地,需要守護。二是這裡是邊疆重地,需防護異族入侵。而駐守這裡的兵卒就被稱為“披甲人”。

在清始祖努爾哈赤起兵之際,為了方便統一指揮管理,獨創了“八旗制度”。剛開始只設純色的黃、紅、藍、白四旗,後來隊伍壯大以後又增設了鑲黃、鑲白、鑲紅、鑲藍四旗,形成八旗制。每旗有二十五個牛錄,七千五百人左右,八旗就是二百牛錄,共計六萬人左右,這就是女真人的全部“家底”,雖然人數不多,卻戰鬥力非常強悍,努爾哈赤為最高統帥者。

清朝把人傳送寧古塔,給披甲人為奴,披甲人到底是什麼身份?

而隨著征戰的開始,女真人靠著勇猛無畏和強悍的戰力,一路攻城掠地,打敗了很多其他民族,佔領了大片土地,同時也令得一部分人異族人望風而降。清朝統治者為了區分本族人與 投降者、奴隸,再次實行改革。

他們把士兵分為了三個等級,分別是:旗丁、披甲人、阿哈。旗丁由女真本族八旗士兵組成,地位最高,是女真最主要的戰力;披甲人是是各個投降的民族和部落之人,地位次之。由於他們屬於自己投降,很少有反叛之心,且具備一定的戰力,所以他們被賦予了自由,通常會由少量女真人率領,做運糧或者駐守城池之用;阿哈則是奴隸組成,通常由漢人和朝鮮人組成,這是女真人為了削弱漢人勢力所致。他們的地位最低,毫無自由,是戰場的“炮灰”。

清朝把人傳送寧古塔,給披甲人為奴,披甲人到底是什麼身份?

這些披甲人,在清朝廷統治中原後,大多數被派到了邊關駐守,而寧古塔就是這些邊關最著名的所在。他們被要求世代駐守於此,無詔令不得擅自進關,戰時披甲上馬則可成戰兵,閒時又需要打魚捕獵,為自己的生活勞作,這就是真實的“披甲人”。

他們常年生活在這種極度寒冷的冰天雪地中,四周幾百裡都渺無人煙,忍受著孤獨和各種艱苦,頑強生活著,為清朝廷守衛著這片邊疆的苦寒之地。

朝廷為了獎賞他們,減輕他們的勞動負擔,就將寧古塔設為了主要的流放之地。而被流放到這裡的犯人,大多數都會成為這些披甲人的奴隸,為他們去勞作,服侍他們的生活起居。所以,“發配寧古塔,與披甲人為奴”,這句話就成了所有人的噩夢。

《世宗憲皇帝硃批諭旨.卷一百九十三》:“窩隱販賣之人照開窯子光棍例,將為首之人擬斬立決,護送牽合及用銀興販之人俱照為從例,發往寧古塔等處給披甲人為奴。”

《大清律例》有明文:“凡盜竊臨時拘捕,為首殺人者,照強盜律,擬斬立決;為從者,應發往吉林、烏喇、白都諾、寧古塔等處披甲人為奴。”

這些被髮配寧古塔的犯人,大多都是以前錦衣玉食的官員,他們或貪汙受賄,或侵犯了皇帝,使得被判發配邊疆。他們獲刑後,會被衙役押送著,帶著枷鎖腳鐐,徒步幾千裡走到寧古塔。路途遙遠先不說,途中還會遇到各種危險,如毒蟲猛獸,再加上他們原來都是養尊處優,身體早已不復強健,徒步幾千裡,對他們來說是巨大的挑戰。等到他們好不容易走到了寧古塔,迎接他們的卻是冰天雪地的惡劣條件,還有給披甲人為奴為婢,勞作不休的生活。

清朝把人傳送寧古塔,給披甲人為奴,披甲人到底是什麼身份?

所以這些流放之人,很多都會死在流放路途上,到了寧古塔後,又有一部分人因為極度惡劣的生活條件,無法適應、生存而死去,只有少部分能捱到流放期滿,迴歸原祖地的。這就是寧古塔令人色變的原因,實在是流放此地為奴者,稱之為“九死一生”也不為過。

作為常年生活在寧古塔的披甲人來說,他們並不通曉漢語,但是他們也有很多善良有識之士,對於中原的先進發達文化充滿了嚮往。他們對被髮配到寧古塔的文化人、手藝人、或者有一技之長的人,抱著敬畏的態度,並不會在意他們的奴隸身份,強迫他們去從事體力勞動。相反還會給予他們幫助,讓他們快速在這裡立足,獲取相對優渥的生活條件。而作為回報,這些曾經的官員、文人士子們,會教會當地人先進的知識,教他們讀書識字,教他們各種生活技巧,提升披甲人及其後人的學識和生活質量。

清朝把人傳送寧古塔,給披甲人為奴,披甲人到底是什麼身份?

其實,披甲人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寧古塔的路途遙遠,和極端惡劣的自然環境。這些因素經過流放至此的文人墨客渲染放大後,寧古塔就成了人們談之色變的地方,是“修羅地獄”般的存在,而世代生活在此的披甲人也成了可惡的人。

TAG: 寧古塔披甲他們生活發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