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城趙氏宗祠-民間故事陳友諒軍師何野雲的傳說

何野雲自陳友諒兵敗後隱居潮陽,蝨母仙寄居趙家多時,特別是與碧川交情深厚,遊山玩水閒雲野鶴。

一晚,星光燦爛,清風徐來,蝨母仙與趙氏一家在房前空地聊天,半響,突聽得趙二世嘆息連聲,蝨母仙便問:“老當家,你衣食不愁,何故嘆息?莫非是我蝨母仙在此礙眼麼?我打算明天就走。” 趙二世聽後忙說:“先生千萬別誤會,老夫雖不富裕,但還過得去。只是剛才聽先生談起碧川這孩子,無意間觸動一樁心事……”

“哦,那……什麼事?當家能見告麼?也許我能幫忙一二。”“多謝先生。只是……唉,難哪,難哪!” “到底是什麼事啊?”“不瞞先生說,我家世代單丁,人口不旺,何況碧川這孩子,自幼體弱,但聰明過人,我們這裡有句俗語,叫做‘早出日頭不成天’,我怕、怕……唉!”“哦,原來是這回事。”蝨母仙哈哈大笑:“無妨,無妨!碧川這孩子,我已給他喝下我特製的藥酒,體質定能強於常人,活到百歲是無問題的,至於這人丁麼?這裡的環境我都觀察過,我看還是建一祠堂好。” 蝨母仙的大名,趙二世已有所聞,於是便探問道:“先生認為何處可以建祠?”“鴨棚之地。”“鴨棚之地?” “是。此處乃臥虎藏龍之地,面朝東海,旭日初昇,建祠之後,四代後便是日光燦爛時。”於是,蝨母仙便著手為趙家興建趙家祠堂。

現友南友北老寨,還存有仙師建城的雛形和仙師最早擇建的老祠堂

,這兩個遺蹟為當年仙師所做。因為當時仙城二世祖平田公剛遷來,

族譜記載“初居之時,人物稀少”,經濟條件所限,老城和老祠堂規模並不大

,但是風水地理非常好,為仙師所擇,族譜亦有記載“龍從南山起,兩水夾輔至東面左畔匯合,北面而流,地勢稍下,天造地設”。族譜還記載了,仙師開井於南門外,即現在的潮陽文物保護單位

“仙泉井”,

仙泉井與九石埔老城同時由仙師所造,所以據此可以推斷,九石埔老城建於

洪武初年

(1368—1393年)年間。

在仙門城鄉友南村老寨內,現仍可看到當年蝨母仙所建祠堂的原型。祠堂建成後,蝨母仙又在祠堂四周築起九十九方寨牆,又稱城牆,並依據地理,在東、南、北三個方向開了三個城門,稱東門、南門、北門,唯西門不開,這就是“仙門城”的來由。

城牆築成之後,據傳,凡在這裡居住的其他姓氏人家,有的遷搬,有的入並趙氏一統,是故仙門城至今仍是趙族一姓。

因為老城寨所在地原名為“九石埔”,所以就有了後來何野雲建九十九方城的傳說故事,"九十九"取意自“九石埔”的“九”。

仙城趙氏宗祠-民間故事陳友諒軍師何野雲的傳說

仙城趙氏宗祠-民間故事陳友諒軍師何野雲的傳說

仙城趙氏宗祠-民間故事陳友諒軍師何野雲的傳說

後來的老寨和趙氏大宗祠

三世祖碧川祖發家後(明朝建文年間,1399-1402年間),因為趙氏人口繁衍發展,原來何野雲指點建的九十九方城寨已經不夠使用。所以碧川擇地重新建了現在的老寨和趙氏大宗祠,規模比原九十九方的老城和老祠堂大很多,這就是現在的老寨和趙氏大宗祠,這是後話,這些是建於何野雲仙逝後了。

仙門城因為得到仙師何野雲指點,先到寶地九石埔,後建立山門城,

“未有仙門城,先有九石埔”。因仙師指點,故名 " 仙門城 ",簡稱“仙城”

仙城趙氏為宋朝皇室魏王后裔,故其宗祠牌匾上題詞為“宋室垂芳”。趙氏大宗祠位於仙門城古寨內東南角,有豐富的文化碑刻及石雕、木雕、嵌瓷、壁畫等潮汕傳統藝術精品,古祠堂美輪美奐,相傳為仙師何野雲指點、趙氏三世祖趙碧川建立,主祀仙門城一世祖趙五千、二世祖趙平田。宗祠中正堂左側的碑銘記述著建祠淵源,一側還專設殿堂立蝨母仙何野雲像,以紀念何野雲對趙氏之功。趙氏大宗祠入選汕頭市第六批文物保護單位名錄。

仙城趙氏宗祠-民間故事陳友諒軍師何野雲的傳說

仙城趙氏宗祠-民間故事陳友諒軍師何野雲的傳說

據記載,仙門城置寨於明建文年間,距今 600 餘年。建寨時隸屬潮州府潮陽縣管轄,寨名 “ 山門城 ”。世居趙氏一姓,為宋太祖趙匡胤之弟魏王趙匡美后裔,傳至仙門城三世祖趙碧川,得到仙師蝨母仙何野雲指點,先到寶地九石埔,後建立山門城,

因仙師指點,故名 " 仙門城 "。

TAG: 仙師趙氏蝨母仙門城祠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