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取名字都避諱一個字,2000年裡只有三人敢用,如今隨處可見

古人取名字都避諱一個字,2000年裡只有三人敢用,如今隨處可見

古人取名字的時候,都很講究避諱的問題。有時候,是避父母的諱,父母名字裡有的字,孩子是萬萬不可以用的,否則就是對父母的大不敬。而且,孩子在寫字的時候,如果寫到了父母的名字,一般情況下都會用一個避諱符號來代替,不可以直接書寫上去。更大的避諱,則是避君王的諱,皇帝名字裡有的字,臣子就不可以再用,否則就是對君王的大不敬。

但是古往今來,2000多年的歷史裡,有一個字卻是大家公認的避諱字,即便是父母的名字裡沒有這個字,君王的名字裡沒有這個字,這個字也不能隨便亂用。這個字,就是“王”字。

古人取名字都避諱一個字,2000年裡只有三人敢用,如今隨處可見

你可以姓王,因為這是你的姓氏,改變不了。但你的名和字裡面不能有“王”字,否則你就是犯了大忌。不過,歷史上還是有那麼三個人,名字裡面是有“王”字的。為什麼要避諱“王”這個字呢?那三個沒有避諱的人又是誰?今天就一起來研究一下姓名避諱的問題吧。

避諱講究,不可有王

古時候的中國人,在文字書寫上是有許多講究的,其中一個大講究就是避諱了。

避諱是非常常見的一種現象,最起碼在中國古代社會是這樣,也成為了一種共識。

古人取名字都避諱一個字,2000年裡只有三人敢用,如今隨處可見

不知大家是否還記得《琅琊榜》中梅長蘇被認出真實身份的情節,就是因為他在寫石楠樹的時候,避諱了他父親曾經用過的一個化名,這才被他的長輩看出了真實身份。可見,避諱已經是古人潛意識裡的東西了,哪怕是偽裝身份,也沒有想到要偽裝這個細節。

不僅電視劇中有這樣的描述,真實的歷史當中,古人也是把避諱看得十分重要的。比如說,李淵的兒子李玄霸,因為後來要避諱康熙皇帝的名字玄燁,就在《隋唐英雄》中被改成了李元霸。再比如說,康熙的兒子名字裡都有一個胤字,但是後來雍正登基,為了避諱他的名字胤禛,大家名字裡的胤字就改成了允字。諸如此類的例子,不勝列舉。

古人取名字都避諱一個字,2000年裡只有三人敢用,如今隨處可見

避父母諱,避君王諱,都是很常見的避諱,避諱的字眼也是因人而異的。不過,有這麼一個字,卻是任何時代,任何家庭的人都會避諱的,這個字就是“王”字。古往今來,2000多年的歷史裡,幾乎沒有人會用“王”字來取名。

這是因為,王,代表著君王,代表著王權,代表著至尊。

而眾所周知,君王的疑心病是最重的。他如果看到一個人的名字裡有“王”字,他會怎麼想?他會想,這個人是不是故意的?這個人是不是在挑釁我?這個人是不是有不臣之心?所以為了避免惹禍上身,沒有人會用“王”字來給自己取名或者字。

古人取名字都避諱一個字,2000年裡只有三人敢用,如今隨處可見

只有一種情況例外,那就是以“王”為姓氏。王姓本身就是大姓,中國人的宗法觀念又很重,所以即使要避諱,也沒有人會強迫對方改掉自己的姓氏,這是違揹人們公認的宗法觀念的。因此,“王”可以用於姓氏,卻不能用於名字。

只有三人,名字帶王

不過,中國畢竟有這麼多人,2000年的時光畢竟有這麼長,還是有三個人成為了例外,他們的名字裡,正好就有“王”這個字。

古人取名字都避諱一個字,2000年裡只有三人敢用,如今隨處可見

首先這第一個人,是漢朝時期的名人,名叫馮野王。

根據記載,他是歷史上第一個把“王”字運用到自己名字當中的人。雖然人們很避諱這個,但是馮野王卻沒有受到君王的猜忌和懲罰,原因則是他的字。

馮野王雖然名字叫野王,但他的字卻是“君卿”

,也就是說,馮野王把自己定位在了君王的大臣這個位置上。他是在明明白白地告訴君王:

“我的名字裡那個王字,意思就是我要輔佐你的意思。你看我的字,也能看出我對你的忠心。”

古人取名字都避諱一個字,2000年裡只有三人敢用,如今隨處可見

因此,這個名字並沒有給馮野王帶來災難。而且,馮野王也沒有辜負這個名字中“輔佐君王”的期望,他真的成為了一個很有名的大臣。

而第二個人,出現在唐朝,他的名氣甚至更大,他就是駱賓王。

駱賓王誰人不知誰人不曉,一首《詠鵝》,讓他成為了中國孩子的啟蒙詩人。

古人取名字都避諱一個字,2000年裡只有三人敢用,如今隨處可見

在看駱賓王名字的時候,不能單看“王”這個字,要把“賓王”聯絡起來看。

“賓王”還有一層意思,那就是“誅宵小,率賓歸王”。

也就是說,駱賓王這個名字,其實也是在表忠心,表示自己要用自己的能力為君王分憂,廣納天下人才。駱賓王本就出自官宦世家,父親為他取這個名字也不奇怪。

只不過,駱賓王最後沒有做到這個名字的要求,他竟然謀反,而且最終被君王反殺。

古人取名字都避諱一個字,2000年裡只有三人敢用,如今隨處可見

這第三個人,說起來跟第一個人還是有些淵源,他名叫顧野王。

顧野王沒有什麼名氣,取這個名字也沒有什麼別的想法。他單純就是崇拜馮野王

,所以和自己的偶像取了個一模一樣的名字罷了。他本名其實不叫這個,這個名字是後來他自己長大後才改的。

如今王字,隨處可見

瞭解了避諱“王”字的原因,我們也就能看出,這個所謂的避諱,其實也就是封建君主專制在作祟。

君王的尊嚴不容侵犯,君王的權力不容染指,所以大家連名字裡也不能出現“王”字。本質上,這就是一種糟粕,一種精神剝削。

古人取名字都避諱一個字,2000年裡只有三人敢用,如今隨處可見

而現在,君主專制已經灰飛煙滅,自然也就沒有那麼多的講究了。所以,現在的人,不管是姓氏還是名字,都可以自由地用“王”字。如今“王”字,也是隨處可見了。

結語

避諱本身是一種禮法制度,它出現的目的,就是為了體現對君主的忠誠,對父母的孝順,對宗法制度的尊重。但避諱避過了頭,那就過猶不及了。

古人取名字都避諱一個字,2000年裡只有三人敢用,如今隨處可見

“王”這個字會被避諱,其實就是避過了頭的一種表現,這是君主對社會文化的壓制,是不折不扣的糟粕思想。

圖片來自網路,如有侵權,聯絡刪除!

TAG: 避諱名字君王馮野王這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