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晉一百名人圖】司馬遷故里原來在山西河津

西 漢

司馬遷

(前145?—前89)。西漢龍門(今山西河津)人。

偉大的史學家、文學家、思想家。

所著《史記》是一部偉大不朽的

歷史著作、文學著作,

至今無出其右者。

群史之領袖,史家之絕唱。

鐵筆書史實,千古受景仰。

【三晉一百名人圖】司馬遷故里原來在山西河津

司馬遷,字子長,西漢龍門(今山西河津,一說陝西韓城)人。我國偉大的史學家、文學家、思想家。

“遷生龍門,耕牧於河山之陽。年十歲則誦古文。”遷之父談,精通天文星曆、《易經》、黃老之學,敢發大膽議論。幼時司馬遷接受父教;及長,又師從當時經學大師董仲舒、孔安國。這不僅使他接受了儒、道各家思想,並且奠定了日後成為史學家的學問根柢。

談官至太史令。病逝前,執遷手曰:“餘死,汝必為太史。無忘吾所欲論著矣。孔子論《詩》、《書》,作《春秋》,則學者至今則之。今漢興,海內一統,明主賢君忠臣死義之士,餘為太史而弗論載,廢天下之史文,餘懼焉,汝其念哉!”遷俯首流涕曰:“小子不敏(不才),請悉論先人所次(編撰)舊聞(史料),弗敢缺。”

三年後,司馬遷當了太史令,便著手整理史料,研讀國家所收藏的文獻。過七年,正當司馬遷孜孜不倦,廢寢忘食,埋首著作時,因對李陵的叛國行為辯護,招罪下獄,遭受奇恥大辱的腐刑,使他“腸一日而九回”(內心極為痛苦),他喟然嘆曰:“身毀不用矣(還有何用)!”退而深思:“昔西伯拘羑里,演《周易》;孔子厄陳、蔡,作《春秋》;屈原放逐,著《離騷》;左丘失明,厥有《國語》;孫子臏(去膝骨之刑)腳,而論兵法;不韋遷蜀,世傳《呂覽》;韓非囚秦,《說難》、《孤憤》;《詩》三百篇,大抵聖賢發憤之所為作也。”於是一掃心頭上的陰霾,重新振作精神,奮筆疾書,不捨晝夜,前後歷十四年,終成煌煌鉅著《史記》。

【三晉一百名人圖】司馬遷故里原來在山西河津

《史記》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記事起於傳說的黃帝,迄於漢武帝,首尾計三千年左右。全書分十二本紀、十表、八書、三十世家、七十列傳。共130卷,近52萬字。《史記》體大思精。司馬遷依據《左氏春秋》、《國語》、《世本》、《戰國策》、《楚漢春秋》、諸子百家之書,以及他多年各地採訪、實地考察的材料,取材極為豐富,內容極為充實,敘、議極為條理、深刻。

《史記》以“表”明時代之先後,以“書”詳制度之沿革,以“傳”(本紀、世家、列傳)敘人物之經歷及功業。漢以來歷代諸史,悉採用其例,未之能改也。

《史記》是一部“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報任安書》)的歷史鉅著。司馬遷不僅詳備地記述史實,而且對歷史有自己明確的真理標準、強烈的批判精神,以及對歷史人物的鮮明的愛憎態度。他對漢代的社會矛盾作了真實反映,對明主賢臣著力頌揚,對暴君酷吏予以尖銳的揭露和批判,對社會上被壓抑的各種人物則給以極大的同情。

司馬遷透過澆注了自己全部心血的這部鉅著,使後人清晰而深刻地認識了中華民族光輝燦爛的歷史,認識了自己先人走過的艱難而輝煌的歷程。《史記》在我國古代史籍中佔有極其重要的地位,被稱為“群史之領袖”,“史家之絕唱”。

【三晉一百名人圖】司馬遷故里原來在山西河津

《史記》還是一部偉大不朽的文學著作。司馬遷在傳記裡刻畫了許多歷史人物形象,從帝王將相到門監屠者,各色人物,無不栩栩如生,躍然紙上。《史記》文勢“雄深雅健”、“逸氣縱橫”;語言凝鍊明快,鏗鏘有聲,具有很強的表現力。唐宋以來的古文大家,都深受其啟示和影響。“廉頗藺相如列傳”、“鴻門宴”、“陳涉世家”等篇章,作為範文,早被選入我國中學語文課本,提高了我國一代又一代青少年學生的品德、智慧和文化素質,其所起的教育作用是不可估量的!

司馬遷繼承父志,忠實地履行了“秉筆書史”的歷史責任,半生忍辱負重,埋首撰著,終成千古絕唱《史記》。太史公不愧百代文雄。噫,冤抑一時,而文章大業功垂萬代。司馬公功高日月,永垂不朽!

司馬遷故里河津市西辛封村村西有司馬遷墓。墓旁原有西晉永嘉漢陽太守殷濟建立的石室、石碑,今湮。

TAG: 司馬遷史記歷史偉大鉅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