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時候,寧可自損一千傷敵八百也要在所不惜

1874年,當時日本只有陸軍常備軍3萬餘人,海軍7000餘人,軍艦15艘,有的已經破敗不堪,不能出海。

就這點家底,根本沒有實力與清政府抗衡。

但是,日本還是派兵入侵了琉球。

懦弱的清政府為了所謂和平穩定,還是走交涉這條老路,最終支付日本50萬兩白銀,琉球不再使用大清年號而是改用日本明治年號,從此不再向清政府納貢。

有些時候,寧可自損一千傷敵八百也要在所不惜

從此,西方認為此事件是清政府在向全世界廣而告之,這裡有一個願意賠款不願意戰爭的富有的帝國。

從此,各國列強流著口水盯著清政府這塊肥肉。

有些時候,寧可自損一千傷敵八百也要在所不惜

或許當前明月說的對,“我們從歷史中得到的唯一教訓就是從來不接受教訓。”

飽讀詩書的清政府士大夫,不可能沒讀過蘇洵的《六國論》。

“六國破滅,非兵不利,戰不善,弊在賂秦。賂秦而力虧,破滅之道也”。

“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後得一夕安寢。起視四境,而秦兵又至矣。”

飽讀詩書的清政府士大夫也不可能不曉得其中的厲害關係。

可為何還是一味求和,大概是“勢”不在了,“士氣”“勁頭”都不在了。

有些時候,寧可自損一千傷敵八百也要在所不惜

這也啟示我們,無論國與國之間還是人與人之間,面對蠻橫無理的挑釁、找茬、剝削、乃至侵略,必須以超強硬對強硬,寧可自損一千,傷敵八百也在所不惜。決不能為一時之苟且,輸了“勢”。

以德報怨,何以報德?

“勢”不在了,阿貓阿狗都會騎在你頭上拉屎拉尿。

苟以天下之大,下而從六國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國下矣。

全文完,喜歡就點個贊吧。

TAG: 清政府飽讀琉球日本詩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