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力佔據絕對優勢的建文帝,為什麼會被朱棣擊敗?

在中國古代的封建朝代中,建國之初經常會發生奪權政變,著主要是由於立國時間太短,權力的繼承問題沒有得到妥善的解決,而且中央行政體系的建立也往往不夠完善。除了皇室宗親會對皇位有覬覦之心以外,一些掌握重權的外戚,功臣也都是國家潛在的威脅。

兵力佔據絕對優勢的建文帝,為什麼會被朱棣擊敗?

明成祖朱棣

不過在明朝事情卻比較蹊蹺,一來開國的明太祖朱元璋在位時間很長,基本穩定了國內形勢,二來朱元璋對於功臣的打壓也是十分嚴厲的,因此在建文帝登基的時候,其面對的是一個相對穩定的局面。但是在其執政之初卻依然發生了靖難之變,燕王朱棣起兵謀反,並且在十分不利的局面下戰勝了南軍,攻入南京城,打敗了建文帝。而這種情況的發生與建文帝即位之後的多次錯誤判斷有著直接的關係。

對於實力盲目自信,削藩太急

朱元璋雖然對於功臣們十分忌憚,鎮壓殺害了不少建國的功臣,但是其對於自己的子孫還是十分寬仁的。朱元璋在位期間出臺了分封子孫為藩王的政策,在朱元璋在位期間,他將自己的二十四個兒子以及一位從孫都封了藩王,希望他們能夠

“夾輔王室”

。在《明太祖實錄》中有如下記載:

“天下之大,必建藩屏,上衛國家,下安生民,今諸子既長,宜各有爵封,分鎮諸國。”

兵力佔據絕對優勢的建文帝,為什麼會被朱棣擊敗?

明太祖朱元璋

在這些藩王們成年之後,往往會到邊境線上的軍事重鎮就藩,而當時明朝面臨的最大威脅來自於蒙古勢力,因此朱元璋在西北到東北的漫長邊境線上分封了九國。這些藩王由於承擔了繁重的邊防任務,因此他們的軍事實力最為強大。

而且當時朱元璋還為藩王們配備了親王護衛,每府三隊,人數從三千人到萬人不等。鑑於明朝初年對於地方官員的權力進行了打壓以提高中央集權的程度,這些藩王在地方上的地位就更加高了,成為了自西漢以來權力最大的封國,這樣的局面勢必對中央統治產生影響。

在朱允炆剛剛成為皇太孫的時候,他就已經隱約感到自己的叔父們並沒有太把自己放在眼裡,因此有了削藩的念頭。一日他在與其伴讀黃子澄商量對策時,黃子澄表示這些藩王的兵力與中央軍比起來只是很小的一部分,因此即使出現西漢初年的七國之亂,也可以很快平定。此番對話堅定了他想要削藩的決心。在建文帝即位之後,就和他的親信大臣齊泰,黃子澄等人一起密謀削藩的相應事宜。

兵力佔據絕對優勢的建文帝,為什麼會被朱棣擊敗?

建文帝朱允炆

當時在明朝眾多藩王中以燕王朱棣的勢力最大,因此建文帝也不敢直接從燕王下手,他打算先削周、齊、湘、代等勢力較小的藩王。其中周王是燕王的母弟,他認為削周王也是一種對於燕王的削弱。在其操作下,他將周王以及岷王貶為庶人,將齊王,幽代王囚禁了起來。這些藩王們的下場在一定程度上也刺激了朱棣起兵反叛的決心。

在解決掉這些小的藩王之後,他就將矛頭對準了燕王,他先是以防邊為名,將自己的親信派到北平附近,他令工部侍郎張昺為北平左布政使,謝貴為都指揮使,在北平城內監視朱棣的動靜。

之後又命令都督宋忠率領三萬兵馬駐紮在開平,徐凱練兵於臨清。此時的朱棣在姚廣孝的提醒下已經開始秘密練兵,鑄造兵器了,而他本人則謊稱有病,在謝貴等人面前裝作虛弱,來欺騙朱允炆的耳目。

兵力佔據絕對優勢的建文帝,為什麼會被朱棣擊敗?

負責監視燕王的謝貴

在這樣的情況下,建文帝認為時機已經成熟,於是密令張昺,謝貴動手,同時密敕北平都指揮使張信逮捕朱棣。但是張信是燕王的親信,於是向其告發了這次計劃。當時的北平滿城都是謝貴的軍隊,而朱棣的精銳都被調到了開平。

因此他決定先發制人,他們將謝貴要抓的官員聚集到王府,邀請謝貴前來逮捕,在謝貴進入王府之後,在酒席上一舉將其和張昺擒殺。圍城計程車兵聽說張昺和謝貴都已經被殺,軍心渙散,很快就潰不成軍。 燕軍的張玉,朱能等人率兵攻下了九門,控制了北平。此事在《明史紀事本末》中有如下記載:

“是當計取之。今奸臣遣使來逮官屬,依所坐備收之。即令來使召昺、貴付所逮者。昺、貴必來,來則擒之,一壯士力耳。”

經此事後,朱棣已經被逼上了造反的路上,他已經沒有任何選擇的餘地。於是他以得到皇上密旨,要進京討伐奸臣的名義起兵謀反,明朝初期最大的內部戰爭也拉開了帷幕。建文帝登基之後不足半年,就貿然開始削藩,並且直接對勢力最強的燕王動手,事先也沒有將其身邊的親信官員全部調離北平,才出現了張信告密導致計劃失敗的結果,這算得上是一個致命的失誤了。

錯信李景隆,錯失攻取北平良機

雖然擒拿朱棣的行動以失敗告終,但是此時明朝政府的兵力依然遙遙領先於燕軍的兵力,只要安排得當,那麼平定叛亂並不是十分困難的事情。只不過在明朝建國初期,開國元勳們都被朱元璋清洗的差不多了,建文帝身邊並沒有能征善戰的老將。在群臣的建議下,他啟用了老將耿炳文,派其與燕軍作戰。

兵力佔據絕對優勢的建文帝,為什麼會被朱棣擊敗?

老將耿炳文

當時的燕軍在短時間內就掃平了北平的周邊地區,軍隊士氣正盛,因此耿炳文在與燕軍初次交手的時候並沒有取勝,耿炳文於是退守真定,堅守不出。朱棣也知道耿炳文的厲害,於是不久之後就收兵回營了。此事在《明史》中有如下記載:

“燕王縱保歸,使張雄、鄚敗狀,謂:‘北軍且至。’於是炳文移軍盡渡河,併力當敵。軍甫移,燕兵驟至,循城蹴擊。炳文軍不得成列,敗入城。爭門,門塞,蹈藉死者不可數計。燕兵遂圍城。炳文眾尚十萬,堅守不出。燕王知炳文老將,未易下,越三日,解圍還。”

但是建文帝卻不能接受失敗的結果,他聽從了黃子澄的建議,提拔李景隆做了大將軍取代了耿炳文的位置。李景隆與耿炳文相比,缺乏作戰經驗,在其抵達德州的時候,已經有了五十萬大軍,但是朱棣卻並不慌張,積極誘敵深入。自己率兵前往大寧吞併了寧王的軍隊,之後才回到北平與李景隆軍作戰。

兵力佔據絕對優勢的建文帝,為什麼會被朱棣擊敗?

大將軍李景隆

朱棣之所以選擇了風險如此高的作戰方案,就是因為他知道李景隆能力不足,並不能在短時間內攻取北平。在李景隆得知燕軍進攻大寧的同時,就率軍包圍了北平城,但是之後連續幾次攻城都被守城的燕王世子朱高熾擊退。

後來朱棣趕回北平後,便直接進逼李景隆軍營,城內的守軍也同時出擊,李景隆只能連夜出逃。第二天,士兵們聽說主帥已經逃跑了,於是紛紛丟下軍糧等物資,奮力南逃,北平之圍遂解。而且李景隆的部隊丟棄的物資成為了燕軍的重要補給,為其之後的作戰提供了不小的幫助。

可以說建文帝因為一次小的失敗就棄用老將耿炳文,而啟用沒有戰鬥經驗的李景隆難免太過心急,而且有著任人唯親的嫌疑,也是其犯下的重大失誤,拱手葬送了優勢局面。

錯判局勢,讓朱棣逃出生天

在李景隆大敗之後,朱允炆將前線的指揮權移交到了盛庸等人手中,當時的燕軍士氣正盛,沒有把盛庸放在眼裡,在東昌一役中被盛庸的部隊殺得大敗而回,也折去了張玉等大將。後來燕軍在齊眉山再次與南軍發生大戰,燕軍再次損失慘重。當時正值夏天,不僅天氣炎熱道路難行,燕軍士兵中還開始出現了瘟疫,這些北方士兵都生出了北歸的念頭。朱棣以漢高祖為例激勵士兵才保住了軍隊計程車氣。此事在《明史紀事本末》中有如下記載:

“諸君勉矣!漢高十戰而九不勝,卒有天下,豈可有退心!”

兵力佔據絕對優勢的建文帝,為什麼會被朱棣擊敗?

當時被調回南京的徐輝祖

此時的局勢對於南軍來說可以說是十分樂觀的,但是此時有朝臣進諫,認為燕王肯定很快就要北歸,南京城內如果沒有將領的話將會出現危險。於是朱允炆就將主將徐輝祖的部隊調回了南京,這種做法是這場戰役的轉折點,讓燕軍看到了勝利的曙光。之後他們在靈璧大破南軍,捕獲了平安等重要將領,燕軍士氣大盛,而南軍則士氣大衰。此事在《明史》中有如下記載:

“翌日,燕軍猝薄壘,發三炮。軍中誤以為己號,爭趨門,遂大亂。燕兵乘之,人馬墜壕塹俱滿。福單騎走,安及陳暉、馬溥、徐真、孫成等三十七人皆被執。文臣宦官在軍被執者又百五十餘人,時四月辛已也。”

兵力佔據絕對優勢的建文帝,為什麼會被朱棣擊敗?

朱棣進入南京城

之後燕軍一鼓作氣攻陷了揚州及周邊諸郡縣。之後便從瓜州渡江,直逼金陵,守城的李景隆等人開城投降,朱允炆自焚而死。朱棣終於擊敗了人數數倍於己的南軍,奪取了皇位,這件事也就是所謂“靖難之變”。

建文帝以皇太孫的身份登基不久就開始大力削藩一方面是這位年輕的皇帝對於藩王的實力估計不足,另一方面也暴露了朱元璋設立的藩王制度存在著比較大的問題。但無論如何,如此冒進的削藩還是引起了眾多藩王的極大不滿,在朱棣討伐朱允炆的時候,勤王的藩王寥寥無幾,從這就可以看出朱允炆的削藩可能確實有點矯枉過正了。

而在戰爭爆發之後,建文帝對於形勢的判斷以及對於將領的選擇也屢屢出現問題,從放棄耿炳文啟用李景隆開始,戰爭的局勢就已經開始轉向了。而且在後面的戰事中,朱允炆對於前線的將領也不能做到完全的信任,屢屢干擾前線的指揮,後來從前線調走徐輝祖的決定更是“

神來之筆”

,幫助朱棣逆風翻盤,奪得了皇位。

可以說在靖難之變中,朱棣的個人能力確實起到了關鍵的作用,但是建文帝的昏招頻出更是其失敗的關鍵原因。

參考文獻

1《明史》

2《明史紀事本末》

3《明太祖實錄》

4《明太宗實錄》

(注:文章來自作者100%原創;部分配圖來自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絡作者刪除。熱愛歷史的小夥伴們,歡迎關注、評論、轉發)

TAG: 朱棣李景隆藩王建文帝燕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