奪門之變後害死於謙的三人,下場都是如何?

奪門之變後害死於謙的三人,下場都是如何?

明朝景泰八年(1457年),明代宗朱祁鈺病重之際,被囚禁於南宮七年之久的太上皇明英宗朱祁鎮,在大將石亨、大臣徐有貞、太監曹吉祥等人擁戴之下復辟,重新成為皇帝,也由此犯下人生中的第二個不可饒恕的大錯,那便是冤殺于謙。

復辟成功以後,石亨、徐有貞、曹吉祥誣陷於謙和大學士王文等人意圖謀立外藩,“意欲”迎接冊立襄王之子為東宮太子,要以謀逆之名對其處以極刑。明英宗起初是不忍心也不願意殺于謙,畢竟在土木堡之變以後,是于謙力挽狂瀾打贏了北京保衛戰,扶大廈之將傾,有著匡扶社稷之大功,而且他也清楚于謙很可能是被冤枉的。

這時候徐有貞說了一句話,使得明英宗最終是痛下殺手,這句話便是“不殺于謙,此舉為無名”。畢竟明英宗當時已經是太上皇,復辟再度成為皇帝肯定有不少人心中不服,所以“師出有名”很重要,而徐有貞給這場奪門之變定的“名”便是,在明代宗獨子早夭,且明英宗有兒子的情況下,于謙和王文等人竟然“意欲”迎立襄王世子,為了粉碎這場陰謀,徐有貞等“忠臣”不得已之下只能擁戴太上皇明英宗再度為帝。

明英宗一聽再一想,為了復辟再度成為皇帝的師出有名,為了政治立場,自然是下定決心,最終是殺了于謙這個力挽狂瀾的忠臣。

奪門之變後害死於謙的三人,下場都是如何?

于謙被殺可謂是明朝最大的冤案之一,匡扶社稷的大功臣竟然不得善終,對於當時官場可謂是大地震,使得官僚集團畏禍心理大增,皇帝與官僚集團的隔閡越來越大,不求有功,但求無過成為常態。到了明末,官僚集團更是拋棄了崇禎帝,使得李自成進軍北京一路勢如破竹,文官武將大多都是望風而降,而成為棄子的崇禎帝只能在絕望之中自縊而死。

那麼奪門之變中,害死於謙的三人是什麼樣的下場呢,今天宋安之來說說。

一、要論奪門之變的首功,明面上是大將石亨,他的結局是身敗名裂,以謀反之罪病死於獄中。

在明英宗復辟以後,石亨由武清侯晉爵為忠國公,石亨的侄子石彪則被封為定遠伯。而且明英宗對他也是言無不從,仗著如此恩寵,石亨是瘋狂為自己謀利,史書記載“其弟侄家人冒功錦衣者五十餘人,部曲親故竄名“奪門”籍得官者四千餘人”。

石亨還大肆培植黨羽,干預朝政,掀起大獄,誣陷不服從自己的大臣,對明英宗更是飛揚跋扈,無人臣之禮,還想著侄子石彪鎮守大同,自己坐鎮京城,叔侄兩個都握有兵權遙相呼應,使得明英宗無法忍受,對他慢慢疏遠。

奪門之變後害死於謙的三人,下場都是如何?

到了天順三年,石亨受侄子石彪謀反和凌辱親王罪株連,石亨被罷其兵權和職務,只得在家閒住,其朋黨也被清算,是悉數罷黜。

次年正月,錦衣衛指揮使逯杲應該是在明英宗授意下,或者看出明英宗有清算石亨之意,於是上奏石亨心懷叵測,與其侄孫石後製造妖言,還蓄養無賴,伺機察看朝廷動靜,圖謀不軌之意已經很明顯。

於是明英宗下詔將石亨下獄,以謀反罪處斬,並且抄其家產。二月,石亨於驚懼交加中病死獄中,石彪和石後皆被處斬。

二、奪門之變,要說實際上的首功之人,應是徐有貞,他的下場也不好,沒得意多久便一直被打壓,最終鬱鬱而終。

奪門之變以後,在天順元年三月,徐有貞被封為武功伯,兼任華蓋殿大學士,掌文淵閣事,賜誥券,子孫世襲錦衣衛指揮使。

徐有貞自認為自己文武雙全,有著大志向,因此對於石亨和曹吉祥二人根本看不上眼,與他們漸漸疏遠,並且多次在明英宗面前提起這二人的不法行為,使得石、曹二人對徐有貞大為怨恨。

奪門之變後害死於謙的三人,下場都是如何?

曹吉祥身為太監,居於深宮之中,陷害徐有貞最有方法。先是在徐有貞受寵經常與明英宗密談時,派一個小太監偷聽,然後將密談內容洩露出去。明英宗追問時,曹吉祥又說是徐有貞自己洩露出去,使得明英宗大為不滿,慢慢對徐有貞疏遠起來。

在明英宗不再信任徐有貞以後,石、曹二人便對徐有貞構陷罪名,於是徐有貞先被貶為廣東參政,後又流徙充軍到雲南金齒衛,石亨敗亡後才被放歸。

等到明英宗駕崩,明憲宗繼位,徐有貞恢復官員身份,不過因為他陷害於謙之事,被世人所唾棄,所以並沒有被再度起用,依舊賦閒在家,幾年以後,自認為懷才不遇壯志難酬的徐有貞,在病中鬱鬱而終。

徐有貞此人,雖然有一定能力,但心術不正還氣量頗小。像徐有貞之前被石、曹二人陷害下獄,門客馬士權也被牽連下獄,不過馬士權有骨氣,不論怎樣嚴刑拷打,也不肯做不利於徐有貞的偽證,徐有貞是大為感動,在出獄充軍時,稱讚馬士權是個義士,以後要將女兒許配給他。

等到徐有貞被充軍到雲南金齒衛,馬士權經常是不遠萬里地去看望他,但徐有貞卻始終不提婚事,馬士權也沒有問過。等到徐有貞被赦,馬士權便離開,終身不言其事。

奪門之變後害死於謙的三人,下場都是如何?

三、曹吉祥和嗣子曹欽造反失敗,最後被處以極刑,是不得好死。

石亨和石彪叔侄死掉以後,曹吉祥是越來越不安,害怕下一個就輪到自己被清算,因此有了謀反之心。

曹吉祥最大的依仗是“韃官”,也就是韃靼投降明朝的武將。曹吉祥看重的是對方強悍的戰鬥力,韃官則是害怕曹吉祥一倒臺,失去了護身符,與曹吉祥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所以也願意為曹吉祥效勞。

天順五年,一樁偶然事件最終促使曹吉祥發動兵變造反,曹吉祥的嗣子曹欽有個家人叫曹福,曹欽對他一直不放心,想致他於死地,因此是濫用私刑。像這種情況,對於權貴來說根本不是事兒,官員一般也不管,但是錦衣衛指揮逯杲一直在監視曹吉祥和曹欽,認為事有蹊蹺,覺得其中有貓膩,便追究此事,曹欽因此被言官彈劾,明英宗還特意降敕通告群臣。

因為明英宗在收拾石彪之前也這樣做過,所以曹吉祥和曹欽父子二人很是害怕,最終一商議決定起兵造反,曹欽是擁兵入宮,曹吉祥則是掌握禁軍接應,要廢掉明英宗,自立為帝。

奪門之變後害死於謙的三人,下場都是如何?

計劃確定以後,在起兵前一天晚上,曹欽宴請韃官,一來是為了先犒勞他們;二是防止有人洩密。不成想韃官中有個叫馬亮的韃官真偷偷地跑出去揭發了曹欽。

得到訊息的明英宗,立刻先將曹吉祥控制起來,曹欽一看馬亮跑了,知道大事不妙,於是立即起兵,但曹欽的能力的確不怎麼樣,關鍵時刻,竟然先去報私仇,先去殺了錦衣衛指揮逯杲,然後再入宮大開殺戒,不過由於沒有曹吉祥接應,自己又沒有章法,是久攻不下,最後懷寧伯孫鏜率領援軍趕至宮中,曹欽只得退回家中抵抗,孫鏜緊跟而上,走投無路的曹欽投井自殺,家人全部被殺。

三天後,明英宗下詔將曹吉祥以磔刑處死於市中,並將此事昭告天下。

可以說害死於謙的三人下場都不好,大將石亨是以謀反之罪,病死於獄中。大臣徐有貞雖然算是得以善終,但一直自視甚高,認為自己文武雙全,卻沒有掌握多長時間的大權,沒有施展自己的抱負,便被充軍流放,雖然後來得以恢復自由,卻沒有被起用,可謂是鬱鬱而終。太監曹吉祥則是因為謀反被滅族,這樣不好的結局,勉強配得上他們的惡行。

奪門之變後害死於謙的三人,下場都是如何?

當然最後說到底,真正冤殺于謙的,明英宗應該首當其衝,不過站在明英宗的立場,于謙有太多該殺的理由。除卻前文交代的為了奪門之變得師出有名,還有于謙的立場問題,雖然于謙是一心為國,但是每一件事都不符合明英宗利益,甚至是在放棄明英宗。

從土木堡之變以後開始,于謙為國著想,擁立明代宗朱祁鈺為新皇帝,而不是想著如何解救明英宗,可謂犯了大忌。等到明英宗回國以後,于謙身為明代宗唯一真正重用的大臣,還掌握有兵權,無形中也限制死了明英宗復位的可能,不然等不到明代宗病重,支援的明英宗的大臣就會有行動了,但是有于謙在就沒有這種可能。還有明代宗背棄承諾廢了明英宗兒子朱見深的太子之位,改立自己兒子為太子,于謙也沒有反對。這一件件事,任何一件事都會使得明英宗對他起殺心,更何況這麼多事情疊加在一起。

不過明英宗只想著自己的立場,卻忘記自己身為皇帝,沒有在大局上考慮這個問題,冤殺于謙,其惡劣影響也是深遠,官僚集團與皇權也開始離心離德,是背道而馳漸行漸遠,最終在國家危難之際,皇帝反成為最大棄子。

當然官僚集團也並非最大受益者,歷經大順和清朝兩次革鼎,官僚集團也是被打壓得抬不起頭,再無明朝時那般權勢,他們可以說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以為換了新東家依舊會大權在握,依舊榮華富貴,但並非如此,反而成為被打壓和提防的物件。

奪門之變後害死於謙的三人,下場都是如何?

謝謝觀看宋安之獨家原創文章,專注於中國大歷史,更多獨特視角,原創文章請持續關注~

TAG: 明英宗徐有貞曹吉祥石亨曹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