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景隆:能力被高估,對陣朱棣而後又為其送助攻,後被彈劾遭軟禁

提到李景隆,有人說他是“草包將軍”,但也有人認為並非如此,但總的來說,李景隆的能力在當時是被或多或少地高估了的,兩次率領大軍都被朱棣擊敗,之後又開城投降,致使建文帝走向失敗。當然,他的人生也是起起伏伏,大起大落的。

李景隆:能力被高估,對陣朱棣而後又為其送助攻,後被彈劾遭軟禁

國公之後,喜讀兵書

李景隆是大明開國元勳曹國公李文忠的兒子,李文忠是朱元璋的外甥,是朱元璋二姐家的兒子,也是朱元璋造反後老家老家唯一的親人,所以與朱元璋的關係非同一般,而李景隆作為李文忠的兒子,身份地位也是很高的了。李景隆年輕時喜歡讀兵書,舉止也很得體,所以深得明太祖的看重。洪武十九年(1386年),襲爵曹國公。之後多次到湖廣、陝西、河南等地練軍,還曾負責當時的西番的茶馬互市貿易,之後掌管左軍都督府,加太子太傅。

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明太祖病逝,皇太孫朱允炆繼位,是為建文帝。因為李景隆叫朱允炆的父親太子朱標表叔,所以李景隆與朱允炆是一輩的,兩人的關係也很好,因此作為建文帝心腹,深受親近信任。

在朱允炆削藩的過程中,李景隆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建文帝即位不久,周王朱橚被告發謀反。建文帝派李景隆以備邊為名前往開封,包圍周王府,將周王全家押回南京,廢為庶人。這也讓其他藩王有了警惕之心。

李景隆:能力被高估,對陣朱棣而後又為其送助攻,後被彈劾遭軟禁

兩次與朱棣對壘,皆大敗

建文元年(1399年),燕王朱棣起兵靖難,是為“靖難之役”。朱棣起兵之後,在真定(今河北正定)大敗長興侯耿炳文。這時建文帝身邊的黃子澄向建文帝推薦了李景隆,建議讓他接替耿炳文。八月,建文帝任命李景隆為大將軍,讓他率五十萬大軍北伐,並親自在江邊餞行,行“捧轂推輪”之禮,賜“便宜行事”之權。

同年九月,李景隆率兵至德州,之後調集各路兵馬,進駐河間。朱棣與李景隆相處過一些時間,因此對李景隆非常輕視,只留世子朱高熾留守北平,自己卻率精銳兵馬援救永平,之後又奔襲大寧(今內蒙古寧城)。李景隆知道後,率軍圍困北平,攻打北平九門。想以此引朱棣回兵救援,為朝廷爭取時間。而朱高熾也只是在城內堅守,並不出戰。在這期間,都督瞿能幾乎攻破了張掖門,卻因被李景隆所忌,只得撤回,以致功敗垂成。

十一月,朱棣回師北平,擊敗都督陳暉所部,之後與李景隆在鄭村壩(今北京大興東二十里)展開會戰。他率領精騎為先鋒,左右衝擊,連破李景隆部七座營寨。燕將張玉列陣進擊,直抵北平城下。城中守軍也擊鼓殺出,與朱棣兵馬內外夾擊。李景隆大敗,拋棄了大量物資,連夜撤退。十二月,李景隆撤回德州,準備等來年開春再北上攻燕。

建文二年(1400年),朱棣攻打大同。李景隆率軍援救,帶兵至紫荊關,卻因燕軍早已經撤走,無功而返。建文帝認為李景隆用兵不順,是因為權柄太輕,便授以“專征伐”之權,賞賜黃鉞弓矢。四月,李景隆在德州誓師北上,與武定侯郭英、安陸侯吳傑會兵真定,合軍六十萬,進駐白溝河(今河北雄縣境內)。結果再次被燕軍擊敗,又拋棄全部輜重,撤回了德州,不久又退至濟南。李景隆前後損失兵力數十萬,使得建文帝與朱棣的攻守形勢逆轉,建文帝再也難以組織大規模的軍事征討。不久之後李景隆被建文帝召回南京,建文帝身邊的大臣以“失律喪師,懷貳心”請求誅殺李景隆,但建文帝未予理睬。

李景隆:能力被高估,對陣朱棣而後又為其送助攻,後被彈劾遭軟禁

開城投降,成為功臣

建文四年(1402年),燕軍打過長江,兵鋒直抵南京,建文帝憂懼不已。方孝孺再次上疏,請求誅殺李景隆,建文帝還是不準。反而命李景隆與兵部尚書茹瑺、都督王佐到燕軍營地請和,表示願意劃江而治,被朱棣拒絕。不久,朱棣率燕軍到達金川門。李景隆與谷王朱橞開門投降,迎接燕軍入城,南京陷落。此時宮中火起,建文帝不知所終,史稱“金川門之變”。結合上述一系列事件,李景隆也被後世猜測是否一開始就是朱棣的內應。

同年六月,燕王朱棣即皇帝位,是為明成祖。李景隆因為有“默相事機之功”,被授為奉天輔運推誠宣力武臣、特進光祿大夫、左柱國,加封太子太師,並增歲祿一千石。當時,朝廷每議大事,李景隆都位於班列之首。這也使得當時許多靖難功臣都非常憤慨。

李景隆:能力被高估,對陣朱棣而後又為其送助攻,後被彈劾遭軟禁

被人彈劾,受到軟禁

永樂二年(1404年),周王朱橚、刑部尚書鄭賜等上書彈劾李景隆,但明成祖都沒有追究。後來,成國公朱能、吏部尚書蹇義、六科給事中張信等大臣再次彈劾李景隆,稱他與弟弟李增枝陰謀叛逆。於是明成祖削去了功臣勳號,只保留他的國公爵位,讓他賦閒在家。

再後來,禮部尚書李至剛上書,彈劾“李景隆在家中接受家人跪拜,如君臣之禮,大逆不道。”明成祖於是又削去了李景隆的爵位,將他的家產抄沒,並且命令他不得外出。自此李景隆被軟禁在家,至永樂末年方才去世。

李景隆:能力被高估,對陣朱棣而後又為其送助攻,後被彈劾遭軟禁

結語

李景隆身為大明曹國公李文忠之後,身份地位是毋庸置疑的,並且也受到朱元璋的賞識。但是他與常年戍守北平的朱棣相比,實戰經驗還是缺乏,以至於兩次大的對壘都以失敗告終。之後開城投降,也讓南京城免去了兵戈,雖技不如人,但也審時度勢,最後也落得善終。

TAG: 李景隆建文帝朱棣之後李文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