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景隆開啟南京城門,迎接朱棣大軍入城,他最後的下場如何?

1402年六月,被建文帝“以肺腑親任”的李景隆開啟金川門,朱棣的燕軍一擁而入,南京城破。“宮中火起,帝不知所蹤”,朱棣終奪得帝位。

開門有功,李景隆被承認有“默相事機之功”,授奉天輔運推誠宣力武臣、特進光祿大夫、左柱國,增歲祿千石。

而且,每有朝廷大事,李景隆都以班首主義,搞得那些跟隨朱棣出生入死的靖難功臣羨慕嫉妒恨。

然而,李景隆想不到的是:朱棣不過是在榨取他最後的剩餘價值,當他的剩餘價值被榨乾後,就會被無情地扔到一邊。

獨一無二的待遇

朱棣承認李景隆“默相事機之功”,算是給李景隆正了名:小李不是飯桶,只是戰鬥在敵人心臟的地下工作者。所以,他敗的越慘,說明他越厲害!

而“奉天輔運推誠宣力武臣”,更是獨一號的功臣。

古代的功臣稱號是有講究的。

李景隆開啟南京城門,迎接朱棣大軍入城,他最後的下場如何?

當年隨朱元璋打天下的功臣,一般授予“開國輔運”推誠武臣;隨朱棣靖難的功臣,一般授予“靖難輔運”推誠武臣,而沒有其他功臣,一般授予“奉天翊運”推誠武臣的稱號。

“奉天輔運”,是李景隆的“專屬”稱號。

其實,李景隆在靖難之役中莫名其妙的表現,確實可疑之處甚多。

李景隆雖是以功臣之姿出道的,但他畢竟是能使“太祖數目屬之”,得到朱元璋的關注,並與徐輝祖、藍玉一起參與過多次軍事行動。

能被朱元璋另眼相看,總是有幾把刷子的。

而在建文朝,他假託北邊,以突襲之法進入開封,搞定周王,也是乾淨利落。

他或許不具備統領數十萬大軍的才能,但也絕不是飯桶。

可是,在與燕王交戰時,其表現卻變得莫名其妙。

所以,建文群臣請求誅殺李景隆時,說他“懷貳心”,也不是沒有道理的。

因此,朱棣對李景隆的封賞,也是很講究的。

李景隆畢竟沒有跟隨朱棣出生入死,所以不是“靖難輔運”,但他也和一般“識時務”而降的投誠者不一樣,所以也不是“奉天翊運”。

李景隆或許真的有功,但能夠“以班首主義”,位在靖難功臣之前,就絕對不是簡單的“論功行賞”了。

朱棣,另有深意。

李景隆的“剩餘價值”

朱棣攻破南京,最後靠的是一波長驅直入,直搗黃龍。

李景隆開啟南京城門,迎接朱棣大軍入城,他最後的下場如何?

雖然朱棣攻破南京,奪得帝位,但全國大部分地區、大部分衛所、軍隊,仍然為建文舊臣舊將所掌握。

如果不能迅速安定這些舊臣、舊將的人心,這些人堅決反抗朱棣,那麼,天下將大亂,戰事的結束還遙遙無期。

尤其是:建文失蹤了,但畢竟不知道什麼時候又會冒出來。

如果各地未歸附,而建文又冒出來領導各地,那靖難之役就更是遠遠還沒又結束了。

因此,想辦法安定人心,將攻取南京的戰役勝利轉換為奪取全國政權的戰爭勝利,是此時朱棣的第一任務。

厚待投誠者,顯然是安定各地人心,順利實現對全國統治的必須。

所以,朱棣一面以極其殘酷的方式誅殺堅決不降地方孝孺等人,一面又採取各種措施拉攏人心。

他一奪位,就賞賜諸王,恢復被建文所奪的諸王舊封,並給諸王的未婚世子、郡主選擇婚配物件,大宴諸王,“以示手足之情”,消除諸王戒備,爭取諸王的支援。

同時,他對李景隆、耿炳文等老對手,依然給予厚待,任其親戚子弟以高官厚祿。

李景隆,不光是功臣之子,更是建文帝“肺腑親人”,也曾是率幾十萬大軍與之交戰的敵手,厚待李景隆,毫無疑問是朱棣安定人心、穩定局勢的重要環節。

李景隆獨特的身份和知名度,正是他最後的剩餘價值。

“剩餘價值”被用盡

穩定人心,拉攏人心,只是朱棣實現對全國統治的第一步。

實現對全國的統治後,朱棣更需要鞏固其統治。

李景隆開啟南京城門,迎接朱棣大軍入城,他最後的下場如何?

只有將全國的軍隊,都以“自己人”把握,才可能實現穩固統治。

因此,朱棣在初步穩定形勢後,立刻進行了大幅度的人事調整。

他將參與“靖難”和“勸進”的將領破格提拔,將建文時期被貶的將士恢復原職或升職,將反對其登基的武官處分。

兵部尚書、侍郎,五軍都督府的左右都督、都督同知;派駐地方的各個都司、行都司、中都留守司的指揮使、都指揮同知、留守使,以及都司、行都司和留守司下轄的衛所及武官全部進行了大幅度調整。

從他建文四年六月登基開始,到當年年底,調整基本上完成,朱棣迅速穩定了全國各地的軍隊,透過他的親信將領控制了全軍。

此時,李景隆等人的“剩餘價值”已經用盡了。

無情拋棄

“剩餘價值”被用盡,李景隆被拋棄的時候也就到了。

李景隆開啟南京城門,迎接朱棣大軍入城,他最後的下場如何?

永樂二年開始,一波密集的打擊開始了。

首先是周王朱橚上書,說他在建文時曾“至地索賂”,而刑部尚書也說他“包藏禍心,畜養亡命,謀為不軌”。

朱棣不加追究。

很快,朱能等人又上書,說他和弟弟李增枝陰謀叛逆。

朱棣削其功臣稱號,不許他上朝面君,要他以國公爵在家賦閒。

很快,禮部尚書又表示:李景隆在家接受家人跪拜,如君臣之禮。李增枝畜養數百奴僕,居心叵測。

朱棣遂剝奪其爵位,將他和家人一起軟禁。

很短的時間內,一波密集的打擊。

這些“罪證”,或是很多年前建文時期的事情,早不說,拖到這時候來說;或是“畜養奴僕”、“廣增田莊”這種在功臣之家常見的事情,或是“謀為不軌”、“居心叵測”這種“誅心”之論。

顯然,這都是些“莫須有”的罪名。

有沒有最不重要,要你滾才是真的。

李景隆一開始很不服氣,“絕食十日”抗議。

你抗議你的,朱棣理都不理。

沒辦法,李景隆認慫,一直活到了永樂末年。

並非個例

李景隆的遭遇,並非個例。

在李景隆出事的兩個月前,另一位曾與朱棣刀槍相見的大將,耿炳文自殺了。

李景隆開啟南京城門,迎接朱棣大軍入城,他最後的下場如何?

耿炳文沒有參與迎接朱棣,不過,朱棣入南京之初,仍然沒有為難耿炳文。

相反,耿炳文的三個兒子,仍然擔任前軍都督僉事、後軍都督僉事、尚寶司卿等要職。

等到朱棣安頓好形勢,很快就有人參:耿炳文的衣服、器皿有龍鳳,逾越制度。

耿炳文看得通透,懶得爭辯,自殺了。他的三個兒子也被牽連殺害。

一年前,另一位靖難時的抗燕大將盛庸也自殺了。

朱棣稱帝后,盛庸投降。朱棣以他駐守淮安,並親筆寫信,要他撫兵安民。

大約是認識到朱棣始終不把自己當自己人,盛庸後來自己辭職了。

辭職也不行!很快,他得到了“心懷怨恨,圖謀不軌”的指控。

都無權無勢了還“圖謀不軌”?盛庸懶得爭辯,自殺了。

與李景隆一起去燕王軍議和的茹常,結局也類似。

朱棣入南京之初,親自向茹常諮詢大事,仍以其為兵部尚書、太子少保,並封他為忠誠伯,又以其子為秦府長安郡主儀賓。

當然,雖然任他為兵部尚書,朱棣是不可能真心想讓他管兵部這樣的關鍵部門的,朱棣立馬派他去營建郡主府地。

他完事回朝,立刻因不送趙王之罪被遣送回家。然後,又因其不遏谷王、違背祖制等莫名其妙的罪被下錦衣衛獄,茹瑺不勝其罪,自殺了。

到最後,朱棣迫害前朝舊人時,連罪名都懶得羅織了。

平安,曾與朱棣大戰,不過最後被朱棣所俘。

被俘後,朱棣特意選精兵帶他回到北平,並特意囑咐朱高熾善待他。

朱棣稱帝后,任命他為北平都指揮使,很快又加為行後府都督僉事。

可能太忙,朱棣一時把平安忘了。

永樂七年,朱棣看到北平官員名錄時,隨口說了一句:平保兒還在世嗎?

平安知道是什麼意思,識趣地自殺了。

沒等迫害就自殺,算是明智的,他的兒子得以襲其官職。

李景隆開啟南京城門,迎接朱棣大軍入城,他最後的下場如何?

看來,

“先格外重用”,以拉攏人心,“後羅織罪名迫害”,請其出局,是朱棣的慣用手段!

朱棣先是給予李景隆格外的特殊待遇,以安定人心、穩固形勢。

形勢基本穩固後,朱棣需要將自己的心腹安排於關鍵崗位,遂一腳將李景隆踢開。

一拉一提間,帝國實現了平穩過渡。

李景隆,卻可悲地成了“棋子”!

當他被軟禁在家中度過悲慘晚年時,不知他會不會想起建文帝。一個曾“以肺腑信任”他,委託帝國命運於他,並最終被他所背叛的帝王。

李景隆的罪名或許是“冤枉”的,但他得到這樣的結局,一點也不冤!

TAG: 朱棣李景隆建文耿炳文功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