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老照片:大家閨秀很上鏡,街頭掏耳朵難得一見

晚清老照片:大家閨秀很上鏡,街頭掏耳朵難得一見

寧波小河邊幾名男子在修理小船。這些老照片來自美國人杜維德(1843年-1924年)的相簿,拍攝於同治末年、光緒初年之間,記錄了晚清寧波的社會風貌和人物肖像。杜維德曾擔任寧波海關稅務司。

晚清老照片:大家閨秀很上鏡,街頭掏耳朵難得一見

寧波城內的河流和房屋。寧波歷史文化悠久,屬於典型的江南水鄉兼海港城市。早在1844年,寧波就開埠成為通商口岸,西方殖民者在此建立領事館、醫院、印刷廠和教堂,一定程度上促進了這座城市的近代化。

晚清老照片:大家閨秀很上鏡,街頭掏耳朵難得一見

寧波兩位年輕女性合影。右邊這一位穿著絲綢襖裙,隱約可見“三寸金蓮”,氣質高貴,顯然是大家閨秀。左邊這位穿著粗布衣服,很可能是她的丫鬟。這張照片在照相館內擺拍,佈景是典型的晚清風格。

晚清老照片:大家閨秀很上鏡,街頭掏耳朵難得一見

某位富貴人物的墓地,很可能是官員。

晚清老照片:大家閨秀很上鏡,街頭掏耳朵難得一見

寧波某寺廟的僧人。

晚清老照片:大家閨秀很上鏡,街頭掏耳朵難得一見

寧波一位官員的全家福,坐在正中的婦女(不是坐在臺階上那個)是家裡的老夫人。他的兒子也已為官。從照片中看,有三位婦女穿著誥命夫人的服裝,分別是該官員的母親、妻子、兒媳。清朝繼承前朝的制度,對官員的母親或妻子進行加封。

晚清老照片:大家閨秀很上鏡,街頭掏耳朵難得一見

寧波街頭一男子在享受採耳(掏耳朵)服務。採耳是一項廣為流傳的民間技藝,師傅利用多種工具清潔耳洞,同時讓人放鬆減壓,講究手穩心細。清朝時期街頭的剃頭匠都有這個技術,如今已經難覓蹤影了。

晚清老照片:大家閨秀很上鏡,街頭掏耳朵難得一見

裹小腳、梳帆船髻的婦女。“帆船髻”又稱“媽祖頭”,是將長髮梳得像船帆一樣,還在左右各插上一支波浪形的髮卡,象徵船槳,而盤在髮髻裡的紅頭繩,則代表船上的纜繩。寧波地處沿海,傳說是媽祖希望漁民打漁一帆風順的願望而創造的髮型。

晚清老照片:大家閨秀很上鏡,街頭掏耳朵難得一見

在寧波一座寺廟內,韋德曼夫人坐在簡易的轎子上。那四個男子都是她的中國僕人。晚清來華的外國人往往待遇優厚,生活奢侈,家裡從當地僱傭著成群的僕人。

晚清老照片:大家閨秀很上鏡,街頭掏耳朵難得一見

華生少校訓練的“寧郡衛安勇”。衛安勇都以綠巾包頭,故亦被稱為“綠頭勇”,裝備當時先進的洋槍洋炮。其前身是平定太平天國的定勝軍、常安軍、常勝軍等英美系列的武裝。晚清由於八旗軍、綠營兵等經制軍戰鬥力虛弱,朝廷准許地方建立民兵性質的勇營。

TAG: 寧波晚清衛安勇官員維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