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皇永不為奴

談日本歷史繞不開“萬世一系”的天皇。

天皇早期是被叫做“大王”(おおきみ)的,“天皇”這個稱呼是在公元681年才開始制定的《飛鳥淨御原令》中首次以文字形式出現。這個“御原令”基本就是照抄唐朝律法,而那年頭正是“天后”武則天笑傲江湖的時候,“天皇”只能說是一種致敬式的抄襲。

天皇永不為奴

富士山

天皇也有比武后強的地方,他有神權加身,十字軍能為了信仰狂徵200年,可見神權之威名。日本權臣想要動天皇,心理負擔比我國要沉重。天皇的早期記載中,祭祀是主要體現合理統治地位的表現。而中國的巫祝階層從商開始被打擊,到西周基本玩完。起碼從秦開始,神權就被拋棄了,官方唯一指定學派的代言人曾說過:“子不語怪力亂神”。

第一代的天皇是神話中的人物,類似於三皇五帝,他一個人的傳說比接下來十幾代天皇子孫加起來還要多,名喚:神武天皇。公元前660年2月11日神武天皇建立大和朝廷,這名字就是日本後來的代稱之一,2月11日是至今日本的建國紀念日。前660年中國已經到了春秋時代了,齊桓公正忙著拉各方諸侯開會,而日本還活在神話夢裡。到前98年,第十代崇神天皇上位,才是首位考古可證之天皇。

天皇永不為奴

神武天皇

後面發展其實和我們有些相像,神話時代後進入類似夏的時代,末尾25代天皇也是個究極殘暴的二世祖,把自己和直系都作死了,這時是507年,中國已經進入了南北朝。但這裡歷史出現了拐點:我們是商湯代夏,日本是天皇直系血脈斷絕後,重臣們選了旁系繼位。

影響選擇的因素很多,簡單猜測一下:首先是地理環境,日本彈丸之體又沒有什麼平原,養不出商那樣強大到逆天改命的革命派。其次是我認為比較重要的一點,日本此時尚未出臺“冠位十二階”,當官是看姓氏排序。

當官既然不是因為天皇賞識而是因為姓氏,那對於他們誰更重要不言而喻。門閥派系林立是天皇權力微弱的重要原因,同時也是護身符,篡天皇的位等於挑戰制度下所有其他家族。類比我國,九品中正制下,東晉桓溫能廢立晉帝,但是想篡位直接被王謝兩家阻止了。

26代天皇是被重臣選擇上來的,自然重臣說了算,日本馬上就進入了權臣執政的時代。先是蘇我氏,類似於東漢曹氏,可以廢立天皇安排姻親。關鍵問題是,他們不像曹操那樣是真槍真刀打出來的半壁江山,甚至比桓溫都差遠了,力量和威望都不行,就能玩玩計謀了,當宗室有能人——聖德太子出來的時候,蘇我氏都得退讓。

天皇永不為奴

聖德太子

自聖德太子起始,到大化改新結束。斷斷續續起起落落,日本總算從奴隸社會進入封建社會了,天皇制度也被寫進律法敲定了,大和也正式更名為日本國,然後天皇就接著被藤原氏架空了。

藤原氏就是大化改新大功臣“中臣鐮足”被賜的姓氏。藤原氏大概非法執政了兩三百年,操控天皇婚姻,算是外戚執政吧。但巔峰也不過是讓天皇住自己家就志得意滿了,後來天皇玩點“院政”之類的搶權小計策,拉攏了一下關東武士集團,藤原氏就對付不了了。這家族多少代人沒想明白槍桿子裡出政權,可見智商,更別說取而代之了。然後武士階級大崛起:先是平家之後是源氏,類似曹操,天皇更是擺設了。

武士階級崛起基本是必然的,因為日本抄的是大唐那一套,大唐後期是什麼?是安史之亂,藩鎮割據,日本也是有模有樣學了個通透,甚至養子制度都相似,五代十國很擅長玩這個,十三太保十二個是養子,日本武士直接把別的武士兒子接養過來當繼承人。

不過武士最初並不是統治階級,能當上頭頭多少也算是一種畸形的政治產物。日本進入封建期後,和東周類似,大大小小的封爵都佔地為王,天皇難以約束,就想了個辦法:把貴族都搞到京都來吃喝玩樂,圈養起來就不會威脅皇位,有點像路易十四那套,只能說東西方不謀而合了。

貴族都進京了封地就要讓家臣打理,這些家臣算是武士階級的起源。他們實權統治封地久了慢慢就成了真正的統治者了,到後來天皇和貴族反而要拉攏他們來鬥爭。

天皇永不為奴

幕府開創者源賴朝

源賴朝1192年開啟鎌倉幕府,標誌著日本進入武士紀元,源賴朝為什麼不取而代之,簡單推測一下:首先源氏雖然是武士階級的領導者,但它本身是皇族,“源”是降為臣籍的賜姓,他們是天皇制度下的受益者,其次源賴朝雖然滅了平氏,又幹碎了藤原,但他更多像是聯軍頭子,是得到了各地武士的支持勝出的。幕府本身就是對多方妥協的產物,將軍下面是半獨立的武士節度使們,將軍本身沒有一言九鼎的能力。

雖然日本路子和大唐一樣,但日本沒有蠻族入侵這種強大的外力顛覆體系,他們見到蠻夷要等八百年後——被美帝按著腦袋開國。隨著生產發展,武士節度使——“大名”們的力量日漸膨脹,奉獻了日本歷史上最絢爛的篇章——戰國。織田信長、豐臣秀吉、德川家康,以及他們麾下的大將們,這些日本歷史上最著名的人物,即將悉數登場。

TAG: 天皇武士日本藤原武天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