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曹丕篡漢”沒留下汙名,而“司馬篡魏”卻難以被後人原諒?

歷史是什麼:是過去傳到將來的回聲,是將來對過去的反映。——雨果

中國封建社會延續了近兩千年。朝代更迭也一直未曾停止。這些改朝換代,多以“湯武革命”為模板,透過戰爭推翻前代。上古時期美好的“禪讓制”,在往後則並非主流。

不過有趣的是,利用禪讓制稱帝的人不多,但他們鬧出的事卻不少。所處時代十分相近的曹丕和司馬炎,便是同為受禪稱帝,但一個被稱作“代漢”,一個被指責是“篡魏”,聲名相差甚遠。

為什麼“曹丕篡漢”沒留下汙名,而“司馬篡魏”卻難以被後人原諒?

一、曹丕受禪的前因後果

曹丕的受禪,與其說是他本人稱帝,倒不如說是曹操和曹丕的共同勝利。“挾天子以令諸侯”,早就是曹操婦孺皆知的形象。他也確有實力逼迫漢獻帝禪位於他。但由於早年許下的絕不奪位的諾言、其他割據勢力的威脅,以及部分漢朝臣子的反對,曹操最終只做了加九錫的“無冕之王”。

而作為曹操的繼承人,曹丕繼承了曹操的政治資本,同樣擁有奪位的硬實力。事實上,他在曹操死後就開始了逼迫漢獻帝禪位的行動。且曹丕做得比曹操更好的是,他努力地拉攏所能拉攏的一切勢力。

為什麼“曹丕篡漢”沒留下汙名,而“司馬篡魏”卻難以被後人原諒?

在曹魏內部,曹丕首先以長子的身份獲得了傳統儒學勢力的支援。毛玠、崔琰等人,要麼以古代立幼之禍規勸曹操,要麼向曹操反覆誇耀曹丕。而在曹丕意欲代漢後,這些傳統儒生又轉向宣揚曹丕代漢的“天命”,為曹丕擺脫篡位罵名獻出了重要力量。

其次,曹丕對曹操的眾多舊部都進行了拉攏。賈詡、荀攸、荀彧這些曹操的心腹,都是曹丕的座上賓。賈詡後來甚至直接站位曹丕,勸諫曹操定曹丕為太子。

同時,曹丕還非常重視對曹魏軍事力量的控制。當年與曹操一同打天下的姻親夏侯氏,作為曹魏軍事的核心,亦是曹丕的支持者。夏侯淵的兩個兒子夏侯和、夏侯尚,與曹丕關係之親密甚至到了“布衣之交”的地步。

至於對原本忠於漢室的朝臣,曹丕也採取了諸多手段以拉攏。代表傳統世家門閥的華歆、王朗等,就被曹丕分別許以了司徒、司空的高位。漢室的尚書陳矯、陳群,亦被曹丕拉攏,後成為曹魏的尚書。

為什麼“曹丕篡漢”沒留下汙名,而“司馬篡魏”卻難以被後人原諒?

可以說,在漢獻帝沒掌握過一天實權,漢室傾覆已無可扭轉的大局下,曹丕受禪是實力足夠,“民心所向”。且他在真正接受禪位之前,已在朝中上演了三次漢獻帝想禪位但曹丕婉言拒絕的戲碼。這讓經由曹丕之手完成的東漢至曹魏的更迭,達到了前所未有的平穩,也為曹丕在代漢之後的統治創造了有利條件。

二、司馬炎受禪的前因後果

反觀司馬炎。他接受曹奐禪位雖也是實力撐腰,但他的受禪基礎遠不如四十多年前的曹丕。

為什麼“曹丕篡漢”沒留下汙名,而“司馬篡魏”卻難以被後人原諒?

司馬炎的政治資本,即是罵名不斷的司馬氏的資本。從老謀深算的司馬懿起,司馬氏就因為狼子野心而被指摘。到了司馬炎的父親司馬昭這一代,“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更是傳得比“挾天子以令諸侯”都要廣。這使得無論司馬氏怎樣引導乃至美化,他們篡權的事實都無法被淡忘。

同時,司馬炎的個人能力也不如曹丕。在拉攏人心一事上,司馬炎只能算是差強人意。在更能影響民意的為政方面,司馬炎還犯下了民眾難以原諒的嚴重錯誤。

為什麼“曹丕篡漢”沒留下汙名,而“司馬篡魏”卻難以被後人原諒?

三、司馬炎與曹丕的為政及聲名的差別

就禪位一事而言,司馬炎和曹丕其實有著太多的相似。兩人成為繼承者的經歷甚至都如出一轍。但在受禪為帝后,司馬炎和曹丕卻走上了昏君和明君兩條全然不同的道路。

前面我們提到,曹丕獲得了漢廷和曹魏一眾肱骨的支援。而在稱帝后,曹丕又實行了九品官人法,籠絡天下流散士人,打擊外戚和宦官。尤其是禁止後宮和宦官專政,讓曹魏一改漢代百年弊病,對後世意義重大。

同時,曹丕推行與民休息的政策,直接讓利於民。此舉結合曹丕重視人才而推行九品官人法,讓田間農人和屋中士人都對他讚譽頗高。於是相比於先前幾乎沒什麼存在感的漢獻帝,曹丕無疑成為了短期內風頭無兩的受人愛戴的君主。

但司馬炎,雖在受禪前期還能做到宵衣旰食,勵精圖治,推行了一些利國利民的策略。但在剿滅東吳,徹底統一天下後,他開始直線駛入昏君的“車道”,奢侈無度,昏庸至極。往後使得中原生靈塗炭的五胡亂華,更是在他的統治中埋下了最初的種子。

為什麼“曹丕篡漢”沒留下汙名,而“司馬篡魏”卻難以被後人原諒?

因而即便只看司馬炎和曹丕的政績,我們就能很清楚地做出判斷:曹丕受人愛戴,而司馬炎遭人記恨。是故即便他們都是受禪稱帝,但司馬氏出身的司馬炎終究是“篡魏”,而曹丕則是順應天命的“代漢”。

TAG: 曹丕司馬炎受禪曹操曹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