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項羽大勝、劉邦慘敗的彭城之戰,探索項羽最後失敗的真正原因

導讀:

公元前205年項羽在滅掉秦朝之後因為建立的新秩序沒有讓各路諸侯國利益最大化,從而遭到了各諸侯國的反對。

導致齊、趙、梁地相繼反叛,漢王劉邦趁機成立諸侯聯軍反項羽,其成為諸侯聯軍的盟主率領50餘萬聯軍東征西楚。

透過項羽大勝、劉邦慘敗的彭城之戰,探索項羽最後失敗的真正原因

項羽滅亡秦朝後諸侯國疆域圖

而因為項羽當時正在討伐齊國田榮,導致都城彭城兵力空虛,劉邦率領的諸侯聯軍輕鬆打進了西楚都城彭城。

而劉邦打入彭城後,一時被勝利衝昏了頭腦,沉浸在勝利的喜悅中,每天在彭城內只是飲酒宴會,忘記了嚴防戒備。

而遠在齊魯的項羽得知訊息後則是火冒三丈,氣勢洶洶地率領三萬精兵從齊魯返回彭城。

《史記·項羽本紀》記載了這場戰役:項乃西從蕭,晨,擊漢軍,而東至彭城。日中,大破漢軍。漢軍皆走,相隨入觳泗水,殺漢卒十餘萬人。漢卒皆南走山,楚又追擊至靈壁東睢水上。漢軍卻,為楚所擠,多殺,漢卒十餘萬人皆入睢水,睢水為之不流。圍漢三匝。於是大風從西北而起……漢乃得與數十騎遁去。

從上面記載可以看出從齊魯返回彭城的項羽並沒有直面攻打漢軍,而是選擇從胡陵繞到距彭城西面僅有50公里的蕭縣(今安徽蕭縣),項羽欲從漢軍防線薄弱的後方給予出其不意一擊,又利用早晨形成的朦霧奇襲劉邦漢軍,只用了半天時間就將漢王劉邦帶領的五十餘萬諸侯聯盟軍打的潰散而逃。

由於劉邦率領的幾十萬大軍出現了全盤的崩潰,更是在退守的時候出現亂象,在泗水和睢水中更是溺死了很多士兵,

甚至連劉邦一家的性命都差點不保。最後劉邦慘敗退守滎陽才阻擊了項羽的追擊。

透過項羽大勝、劉邦慘敗的彭城之戰,探索項羽最後失敗的真正原因

表示彭城一戰勇猛的項羽率領的騎兵

彭城一戰項羽只率領了三萬精兵就將劉邦五十萬大軍打的潰散如沙,並且只用了半天時間,可以看出項羽並不是一些學者認為的有勇無謀之人。

彭城一戰勝利後,項羽更是扭轉了局面,曾經反項聯盟的諸侯國紛紛背離劉邦,倒向項羽,項羽成為了真正的西楚霸王。

當時的項羽可謂佔盡了風頭。而僅在彭城之戰短短的三年後,於公元前202年,發生的垓下之戰,卻戲劇性的扭轉了局面,項羽反被劉邦率領的諸侯聯軍圍困垓下(今安徽境內),最後項羽四面受敵,兵敗垓下,逃往烏江,自刎身亡。

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在短短的三年內導致的項羽從盛譽一時的西楚霸一敗塗地,最後還自刎身亡了呢?下來讓我們一起探索真正導致項羽失敗的原因!

項羽的家世及楚國獨特的社會背景造就了其目空一切,狂傲殘暴的性格成為項羽最後失敗的原因

首先來談項羽出生的家世屬於楚國的貴族世家,項羽家裡從祖父到叔父全部是楚將,在江東一帶很有勢力,即使後來楚亡後,項氏門下依舊有很多門生。

但是在項羽很小的時候其父親項超就在與秦朝的戰鬥中被斬殺,導致項羽很小的時候就有很濃的反秦思想。

《史記》記載在很小的時候項羽就主動向叔父項梁求學兵法說:書足以記名姓而已,劍一人敵,不足學,學萬人敵。項梁乃教(項)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學。

意思是項羽在很小的時候主動向叔父求學兵法,項羽認為讀書只能讓後世記個名而已,學劍法又只能對抗單人,要學就學兵法,可以打擊整個部隊。

從這可以看出項羽在很小的時候就報仇心切,仇恨秦國的心理。

這也是後來他與秦朝鉅鹿一戰後,秦朝大敗,將士投降項羽,但是項羽也毅然決然的要坑殺降卒的原因。

也正因為他坑殺了秦朝的降卒,不只犯了兵家的大忌,更形成了民眾心裡殘暴不仁的形象。

透過項羽大勝、劉邦慘敗的彭城之戰,探索項羽最後失敗的真正原因

歷史上的項羽

再因為項羽是項氏家族的長子,將來必須由他來承襲項氏家族的榮耀,所以從很小的時候就接受著強悍嚴格的軍事訓練。

他的叔父項梁是楚國的大將,對項羽的要求頗為嚴格,使得項羽的童年從來沒有小朋友們的陪伴,整天都是讀書、練武、操練騎術。

項梁為了磨鍊項羽,更是讓項羽接觸了很多殘酷的環境。

後來的項羽無論是大人還是同齡人教導他習武,他都感覺“太簡單,動作太單一”,不屑於學習。

可以看出小時候的項羽就有著孤傲的性格,使得項羽受不了刺激和侮辱,表現出了他這年齡段孩童不該有的強烈自尊心。

這孤傲的性格,也成為他後來在垓下被圍後,逃到烏江邊明明有機會返回江東,卻依然寧死不屈,最後因為從小養成的強烈的自尊心作怪,不懂得“大丈夫能屈能伸”的道理,導致項羽自刎江邊的千古遺憾事。所以由於項羽的家世造成了項羽孤傲殘暴,目空一切的性格,是導致項羽最後失敗的原因之一。

透過項羽大勝、劉邦慘敗的彭城之戰,探索項羽最後失敗的真正原因

歷史上帶大項羽的叔父項梁

而楚國獨特的社會背景也是促成項羽性格形成的重要因素。

大家都知道楚國在春秋時期就被稱為春秋五霸之一,在戰國時期也被列為七雄之列,歷經八百多年的楚國,先後滅掉了六十多個國家。

《史記·貨殖列傳》記載:“夫自淮北、沛、陳、汝南、南郡、此西楚也。”

從上面記載可以看出最強盛時的楚國更是佔據了從南到北的大半個中國。

可以說,幾百年來楚人都是在北方華夏和南方蠻夷之間建立者楚國政權,並且還創造了影響至今的燦爛文化。

我們如今每年過得端午節都是為了紀念楚國愛國詩人屈原而創立的節日。

從這可以看出經過了幾百年的艱苦卓絕,歷經磨鍊的環境,楚人不僅形成了強烈的民族意識,更創造了影響至今的文化。

楚國人團結一致,不懼強敵,越拙越勇的民族特性和楚人幾百年來積累的文化沉澱及民族意識,對後來的項羽的心理與性格都有著極大的影響。

楚人驍勇善戰,崇尚武力的傳統,更是在項羽身上表現的更為突出。

透過項羽大勝、劉邦慘敗的彭城之戰,探索項羽最後失敗的真正原因

表示項羽雄武的畫作

歷史上24歲的項羽,就率領六萬將士渡江北上與強大的秦軍作戰,最後以六萬將士大敗秦軍數十萬大軍,這場戰役就是歷史上著名的鉅鹿之戰。

“破釜沉舟”就是項羽在鉅鹿之戰中發生的典故。

《史記·項羽本紀》記載:項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燒廬舍,持三日糧,以示士卒必死,無一還心。

從以上不僅可以看出項羽當時的威武強勢,更可以看出項羽身上繼承了楚人驍勇善戰的傳統。

但是後來項羽鉅鹿一戰一直打到秦都咸陽,項羽不僅坑殺了秦卒二十餘萬,還屠了整個咸陽城,不僅掘了秦始皇墓更放火燒了秦國的皇宮阿房宮,還殺了投降的秦王子嬰。

《史記》記載:‘項羽引兵西屠咸陽,殺秦降王子嬰,燒秦宮室,火三月不滅,收其貨寶婦女而東’

上面記載可以看出項羽攻破咸陽後的慘況,當時項羽身邊的謀臣對他說佔領關中是為了建立霸業,不是為了屠殺百姓。

項羽非但不聽,還殺掉了這位謀臣,可以看出項羽是帶著對秦朝刻骨的家族仇恨參加的反秦鬥爭,並不是為了天下黎民百姓。

而從這場戰爭中因為項羽的殘暴成性也失掉了民心。

透過項羽大勝、劉邦慘敗的彭城之戰,探索項羽最後失敗的真正原因

被燒得僅剩土堆的阿房宮遺址

在滅了秦國之後,項羽自封西楚霸王,當時楚國的義帝已經沒有實權,但項羽還是派人暗地裡殺掉了義帝。

後來在公元前205年冬,項羽與齊國的田榮戰於城陽,田榮最後戰敗而亡,但項羽還是殘暴的屠了齊國的都城。

《史記》亦記載了這一慘狀:遂北燒夷齊城郭室屋,皆坑田榮降卒,系虜其老弱婦女。徇齊至北海,多所殘滅。

以上記載可以看出項羽不僅屠了齊國的都城,還坑殺了齊國的降卒,更把一些老弱病殘的婦女流放北海殘殺。從項羽打敗秦朝屠了都城咸陽,打敗齊國也屠了都城一系列的事件將項羽身上殘暴成性,目空一切的性格展露無遺。

《史記·淮陰侯傳》中韓信評價項羽:項王所過,無不殘滅,天下多冤,百姓不親附,特怯於威強耳。名雖為霸,實失天下心。

從上面韓信的評價可以看出由於項羽的殘暴成性和目空一切的性格,早已失去了眾人心。

再加上項羽目空一切的性格,更使得他獨斷專行,聽不進良臣意見,憑個人好惡去決定軍事政策,導致許多重大決策都一錯再錯,不及時改正,從而釀成最後的失敗。

透過項羽大勝、劉邦慘敗的彭城之戰,探索項羽最後失敗的真正原因

歷史上的兵仙韓信

由於項羽驕傲自大,目空一切的性格,就連被項羽尊稱亞父的范增也曾諫言:要趁劉邦羽翼未滿去消滅劉邦,而項羽反而懷疑范增與劉邦有串聯,也傷了范增的心,最後告老還鄉,路上鬱鬱而終。

一代兵仙韓信更是被項羽逼得投奔對頭劉邦。

最後正是因為項羽的殘暴不仁,目空一切、獨斷專行的性格導致眾人的離去,使得項羽真正成為了孤家寡人,更失掉了天下人的心。

從而導致各路諸侯都跟隨漢王劉邦一起反他,就連楚國原大司馬也參加反項羽陣營。僅在彭城之戰三年後的公元前202年被劉邦聯軍圍困垓下,項羽四面受敵,最終致敗。

結語:

總結以上可以看出,身為西楚霸王的項羽由於目空一切的性格,不懂得聽取身邊謀臣的建議,導致身邊的眾多英才得不到重用與信任,最後都揹他離去,甚至成為了死對頭劉邦的手下。也由於他殘暴的性格,不善待百姓,所過之地必定要慘絕人寰,也失掉了人心,導致眾叛親離,最後被天下人所圍攻,最後一敗塗地,自刎身亡。

而項羽前期多次戰役展現的卓越軍事才能,能出奇制勝,驍勇善戰,敢為人先都是因為他繼承了楚人的的性格特點,但最後也是因為他的性格而一敗塗地,可以說項羽的失敗主要原因就是其性格上的悲劇。真可謂“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在註定只有一方勝利的歷史戰場,雖然項羽失敗了,但他依然是個失敗的英雄!也可以看出項羽雖然有學習過兵法,但由於性格上的缺陷,又不善於用人,以致最後四面楚歌,兵敗垓下。

因此,項羽只能算是個將才,而非帝王之才。

在文章的最後,十啞君想送給各位讀者《論語》裡的一句話:

“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感謝大家耐心閱讀,我們下篇文章再見。

TAG: 項羽劉邦性格彭城楚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