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不發錢,說教師工資低,發了錢又“眼紅”,永遠有人不滿意

前段時間寫了一篇關於公辦中小學教師“年度一次性獎勵”的文章,提到教師的“一次性獎勵”是按照當地公務員標準發放的。財政好的地區,當地公務員和公辦中小學教師的年終“一次性獎勵”會有三四萬,甚至更高;財政不太好的地區,教師的年終“一次性獎勵”可能只有一兩萬,甚至數千元;如果當地公務員沒有年終“一次性獎勵”,教師也就沒有。

財政不發錢,說教師工資低,發了錢又“眼紅”,永遠有人不滿意

在文章後面的評論中,有不少“陰陽怪氣”的聲音,有的說“教師待遇已經夠高了,沒必要再發一次性獎勵”;有的說“教師拿了一次性獎勵,就應該跟公務員一樣,取消寒暑假”……很明顯,一些人眼紅了。

記得幾年前,在沒有“一次性獎勵”的時候,很多人為公辦中小學教師打抱不平,因為全國大部分地區,多數中小學教師每月到手收入僅在3000元左右。每到年底,學校也僅給每位教師發放幾百元的購物卡或米油等實物作為“節日慰問品”,而在一些條件不好的學校,什麼都不發。

這樣的待遇是非常寒酸的,所以廣大教師嚴格控制自己和家庭的生活開支,日子過得相當緊湊。不少人看不下去,頻繁發聲“要提高教師工資”。

財政不發錢,說教師工資低,發了錢又“眼紅”,永遠有人不滿意

好在相關部門一直致力於提升教師待遇,現在已基本實現“公辦中小學教師工資收入與當地公務員相當”,教師也享受到了公務員的年終“一次性獎勵”。可是,當一些教師高興地跟別人分享自己收入增加的喜悅時,許多奇怪的聲音又出現了。

財政不發錢,說教師工資低,發了錢又“眼紅”,永遠有人不滿意。

這有點像你的遠房親戚,看到你賺不到錢,日子過得不順,就可憐你,經常在你面前鼓勵你,有賺錢的門路還會想到你;哪天你發了財,日子過得舒坦了,他們又“眼紅”你,經常給你找一些不痛快。

其實,即便教師每年都能拿到“一次性獎勵”,收入也高不到哪裡去,大概只能算全國中等水平。

財政不發錢,說教師工資低,發了錢又“眼紅”,永遠有人不滿意

我們可以做個簡單的估算,比如某三線城市工齡十年的小學教師,到手工資取“中位數”,每月約3500元,一年實拿工資約4萬元;每月扣補的公積金在1500到2000之間,一年大概有2萬元。再加上年底的2萬元“一次性獎勵”,每年享受到的經濟待遇在8萬元左右。

這8萬元中,個人能自行支配的收入僅有6萬元。以現在的房價和物價為參照物,一年6萬元,僅僅是維持基本生活狀態,所以大家完全不要“眼紅”老師的收入。

可能有人會說,老師就不應該追求物質財富,那會充滿銅臭味;他們認為教師應該“任勞任怨”,不要關注工資,要“安於清貧”,要追求更高的精神境界,要把所有的精力放在教育教學上。

財政不發錢,說教師工資低,發了錢又“眼紅”,永遠有人不滿意

對教師提出類似要求的人,骨子裡是“瞧不上教師”,他們故意給教師戴高帽子,把教師推上道德的制高點,實際上是在對教師進行“道德綁架”;他們中的大多數是社會上的Loser,對社會有諸多不滿,但又找不到發洩的物件,只能拿教師這個“軟柿子”欺負。他們清楚,一線教師一般不會理他們,如果有個別教師忍不住回懟了他們幾句,他們就會高舉“道德”和“素質”兩杆大旗進行回擊。

說到底,仍有一些人覺得教師“很廉價”,他們一邊要求教師拿不高的工資,一邊要求教師有很大的本領,並懂得奉獻和付出。只要這種“教師廉價”的思維存在,就會一直有人“眼紅”教師的收入。

財政不發錢,說教師工資低,發了錢又“眼紅”,永遠有人不滿意

現在是市場經濟時代,任何事都講究一個“對等”。公司招聘員工,開出高工資,找到優秀員工的機率就大;員工覺得工資低,可以向公司管理層提出加薪,雙方談不攏,員工就跳槽去待遇更好的單位。一個對優秀人才有很大吸引力的公司,一定是待遇非常好的公司,也一定是很有前途的公司。

行業亦是如此,一個對優秀人才有很大吸引力的行業,一定是待遇普遍較好的行業;一個優秀人才願意加入的行業,一定是一個充滿活力和希望的行業。我們要想教育充滿希望,就要讓教育行業成為優秀人才願意加入的行業。

一分價錢一分貨,想招錄優秀人才,就要提供與之對應的高薪資,“投入少產出多”是不可能的。畢竟對絕大多數普通人而言,當教師不僅僅是獻身教育事業,更是為了有一份體面的工作,讓自己能很好地生活下去。

財政不發錢,說教師工資低,發了錢又“眼紅”,永遠有人不滿意

不管怎麼講,這幾年教師工資收入的增長,的確是一個普遍現象,只是有的地方上漲得快一點,有的地方上漲得慢一點。另外,教師的工作環境在改善、社會地位在提升。因此我們不用在意別人的閒言閒語,專心做好自己的事,至於待遇,肯定會越來越好。

今日話題:

如果你有條件,願意當教師嗎?歡迎大家參與討論。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

軼工坊

TAG: 教師一次性獎勵待遇優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