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最被低估的蜀漢名將,官拜鎮北大將軍,魏延間接死於他手上,張郃面對他討不到半點便宜

作為來自曹魏的三大降將之一,王平是最低調,也是最被低估的一個名將。他大字不識十個,卻兩次在身處險境的情況下使用空城計迷惑對手。三國後期基本無敵的兩位名將:張郃每次在兵力佔據優勢面對王平時,卻都討不到半點便宜;而魏延更是間接死在他的手上。

在興勢之戰中,王平率領不到三萬兵馬,擊退曹爽的十幾年大軍,使得朝中上下都對曹爽很不滿,是司馬懿能在日後權力爭鬥中勝出的一個重要因素。

三國最被低估的蜀漢名將,官拜鎮北大將軍,魏延間接死於他手上,張郃面對他討不到半點便宜

王平字子均,巴西宕渠人,因為曾經在外家何氏為子,所以又叫何平。建安二十年,張郃和張飛在巴西宕對峙了五十多天。張郃乘機把包括王平在內的巴西民眾全部搬走,王平隨杜濩、樸胡搬到洛陽。然而曹操也有走眼的時候,王平在曹營的那段時間,只是一名代理校尉。背井離鄉成為無根浮萍,又不受重用,這也為日後王平重返蜀國埋下伏筆。

建安二十四年,黃忠在定軍山陣斬夏侯淵,於是曹操親征漢中。曹操在漢中爭奪戰中完敗後,不受重視的王平乘機脫離曹魏,迴歸蜀國投靠劉備。雖然王平被升為牙門將、裨將軍,但明顯又一個有識人之能的劉備還是不夠重視他,王平此後沉寂了九年。不過有才華的人是不會一直被埋沒的,後來王平也被諸葛亮發覺並重用,逐漸成為曹魏的苦主,最後官至鎮北大將軍、漢中太守。

三國最被低估的蜀漢名將,官拜鎮北大將軍,魏延間接死於他手上,張郃面對他討不到半點便宜

建興六年,諸葛亮北伐中原,王平隨軍出征,擔任參軍馬謖的副手。說起馬謖,人們都會想到他紙上談兵、言過其實,其實他也不是一無是處。作為馬氏五常之一,馬謖他年輕時就以才華橫溢聞名,後隨劉備入蜀,擔任過縣令、太守。在諸葛亮親征南中,深入不毛之地時,馬謖作為參軍,屢獻奇謀,幫助諸葛亮平定南中,並獲得一支由彪悍的蠻夷士卒組成的神秘特種部隊—“無當飛軍”。後這支無當飛軍跟隨第一任統領王平南征北戰,取得赫赫戰功。

陳壽:“(馬氏)兄弟五人,並有才名”,(馬謖)“才器過人,好論軍計,丞相諸葛亮深加器異。”

三國最被低估的蜀漢名將,官拜鎮北大將軍,魏延間接死於他手上,張郃面對他討不到半點便宜

但是吧,馬謖還是隻適合做個參軍出謀劃策,讓他單獨領軍就在街亭出事了,而且是關鍵的一戰,斷送了諸葛亮北伐的大好局勢(當時隴右的南安、天水和安定三郡已經反魏附蜀,關中軍民人心震動。正所謂攏右到手,涼州我有,而拿下涼州,關中一帶基本也跑不了。可惜最後因為馬謖的一次致命錯誤,導致北伐大計前功盡棄。難怪最後諸葛亮會痛哭流涕,原來他是為了這次北伐功虧一簣而痛哭啊)。

三國最被低估的蜀漢名將,官拜鎮北大將軍,魏延間接死於他手上,張郃面對他討不到半點便宜

曹睿得知蜀國來犯,派遣張郃帶領五萬大軍前去街亭應戰。馬謖卻違背諸葛亮的作戰部署,不在當道據守城寨,而捨棄水源將部隊移到山上駐紮。王平見馬謖排程舉止不當,便連連勸諫馬謖。馬謖覺得我一個文韜武略的統帥,被你一個大字不識幾個的土包子議論,太丟面子了,就扔給王平一千多士兵,自己愛哪哪去吧(這次王平的規勸也不是全做無用功,後來馬謖的敗軍就是靠王平來收攏的)。

張郃到了街亭一看,這個馬謖是來送功勞的吧?於是直接切斷蜀軍的水源,乘著蜀軍自亂,在街亭一舉大敗馬謖。當時蜀軍四散而逃,只有王平所率領的一千多士卒在後方擊鼓搖旗、虛張聲勢。張郃懷疑王平有伏兵,不敢前去進攻。於是王平鎮定的緩緩收攏各營將士,率領他們平安歸還。

三國最被低估的蜀漢名將,官拜鎮北大將軍,魏延間接死於他手上,張郃面對他討不到半點便宜

第一次北伐在大好形勢下失敗,諸葛亮自己上表自降三級,馬謖以及將軍張休、李盛被論罪誅殺,將軍黃襲等人被免職。只有王平一人表現出了過人的膽識和才能,而得到諸葛亮的賞識。於是諸葛亮任命王平接替馬謖擔任參軍,統領無當飛軍,並上表加封王平為討寇將軍,封亭侯。

建興九年,諸葛亮兵圍祁山,另外派遣王平駐守南圍(看來諸葛亮是放心讓王平單獨統軍,代替馬謖的位置了,而王平不是馬謖,也沒有讓諸葛亮失望)。不久司馬懿率領大軍迎戰諸葛亮,再派遣張郃進攻王平。因為王平固守營盤、穩如泰山,張郃不能取勝。

三國最被低估的蜀漢名將,官拜鎮北大將軍,魏延間接死於他手上,張郃面對他討不到半點便宜

建興十二年,諸葛亮最後出兵討伐魏國,而病逝於五丈原,部隊按照諸葛亮的遺命緩緩退軍。魏延因為和長史楊儀不合,為了爭權,日夜兼程趕到楊儀大軍前面,所過之處燒絕閣道。不久魏延就佔據南谷口,率軍準備攻擊楊儀大軍。王平領兵前去抵擋魏延,魏延引兵來對戰,只聽王平怒罵:“(諸葛)公亡,身尚未寒,汝輩何敢乃爾!”魏延手下士兵感到羞愧無比,兵無戰心,大多四散而逃。於是魏延被王平一戰而敗,與其子數人逃往漢中,後被馬岱追上斬殺(都會使用攻心計了,誰還敢說王大將軍不識字)。王平因功升任後典軍、安漢將軍,輔助車騎將軍吳懿駐守漢中,兼任漢中太守。後進封安漢侯,總督漢中。

三國最被低估的蜀漢名將,官拜鎮北大將軍,魏延間接死於他手上,張郃面對他討不到半點便宜

延熙元年,大將軍蔣琬駐軍沔陽,王平改為前護軍,署蔣琬府事。六年,琬還住涪縣,拜王平為前監軍、鎮北大將軍,統領漢中。延熙七年,王平迎來了生命中的最高光時刻,給了強盛的曹魏當頭一擊。

當時曹魏開始逐漸掌握大權的曹爽為了樹立威望,集結十數萬兵馬進攻漢中,卻被王平沉著擊退。這一戰曹魏損失慘重,曹爽弄巧成拙,威信受到嚴重打擊,再加上曹爽擅權專政、倒行逆施,使得朝中上下都對曹爽很不滿,以蔣濟為首的眾多大臣徹底倒向了司馬懿,為日後的高平陵之變留下隱患。最後司馬家族成功代魏,說是王平這一戰改變了曹魏的命運也不為過。而因為曹操和曹爽這兩次漢中大敗,曹魏近二十年不敢再大舉進犯蜀國。

七年春,魏大將軍曹爽率步騎十餘萬向漢川,前鋒已在駱谷。時漢中守兵不滿三萬,諸將大驚。或曰:“今力不足以拒敵,聽當固守漢、樂二城,遇賊令入,比爾間,涪軍足得救關。”平曰:“不然。漢中去涪垂千里。賊若得關,便為禍也。今宜先遣劉護軍、杜參軍據興勢,平為後拒;若賊分向黃金,平率千人下自臨之,比爾間,涪軍行至,此計之上也。”惟護軍劉敏與平意同,即便施行。涪諸軍及大將軍費禕自成都相繼而至,魏軍退還,如平本策。

三國最被低估的蜀漢名將,官拜鎮北大將軍,魏延間接死於他手上,張郃面對他討不到半點便宜

在諸葛亮死後不久,鎮北大將軍王平成為了蜀漢後期的頂樑柱,牢牢把守著蜀漢的北大門。當時鎮南大將軍馬忠在南中駐守,車騎將軍鄧芝駐守在永安防備東吳,這三人各自鎮守一方,維護著蜀國的安定,因此平安三侯的威名傳遍蜀國各地。而王平直接面對的是強大數倍的魏國,相對於馬忠和鄧芝壓力更大,功勞也應該更勝一籌。

三國最被低估的蜀漢名將,官拜鎮北大將軍,魏延間接死於他手上,張郃面對他討不到半點便宜

TAG: 王平馬謖諸葛亮漢中曹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