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成祖朱棣明明有三個兒子,為何選一個腿腳不便的兒子繼位?

明成祖朱棣雖有三個兒子,但除了長子朱高熾外沒有更多的選擇,而肥胖到腿腳不便的朱高熾之所以能繼位,有三個方面的原因:

一是宗法嫡長子的優勢,二是“靖難之役”守北平有功,能力強,三是兒子朱瞻基“好聖孫”的加持,基於以上原因,最終明成祖朱棣還是選擇了長子朱高熾。

明成祖朱棣明明有三個兒子,為何選一個腿腳不便的兒子繼位?

宗法嫡長子的優勢

明太祖朱元璋出身於貧農,經過一番艱苦奮鬥,掃滅群雄、推翻元朝的統治才開創了大明王朝,最終坐上皇帝寶座。

為了保住朱家的皇位和維護江山的穩定,朱元璋非常注重堅持傳統,堅持嫡長子繼承製,尤其在皇明祖訓中對各宗室藩王有明確規定。這也是他放權培養太子朱標,朱標死後又立朱允炆為皇太孫的原因,而

朱高熾也因為是燕王朱棣和徐王妃的嫡長子,早早地就被朱元璋冊封為燕王世子。

明成祖朱棣明明有三個兒子,為何選一個腿腳不便的兒子繼位?

除了朱允炆,朱元璋對其他幾個年長的孫子也很注意培養,其中就包括秦、晉、燕、週四藩王的世子,而

朱高熾因表現出的仁孝和見識,尤其被朱元璋看重,並評價他有“君人之識”

,這是很高的評價了,如果朱高熾不是燕王朱棣的世子,說不定都有立他為隔代接班人的意思,同時

朱元璋對朱高熾的肯定,在將來一定程度上也影響了明成祖朱棣對繼承人的選擇。

作為燕王的嫡長子,朱高熾的出生本身就很不平凡,相傳

徐王妃夢見有冠冕執圭者上謁而生

,對於現在來說,這當然是很扯淡的事,但在當時絕對是很神奇的,似乎代表著某種喻意,這更加穩固了朱高熾作為燕王世子的地位。

等朱高熾稍長之後,因他是燕王藩的繼承人,所以從兒童時代起,他就開始接受了儒家文化和武術等正規教育。

明成祖朱棣明明有三個兒子,為何選一個腿腳不便的兒子繼位?

在性格上朱高熾生性端重沉靜,為人言行識度,喜好讀書,這方面兩個弟弟遠遠不及,但同時他又嗜慾過度,也就是嗜吃、嗜睡不加節制,這很明顯是易胖的體質,漸漸地他就長成了一個大胖子,由於過於肥胖,一度影響到正常行走。

因為身體肥胖導致腿腳不便,朱高熾變得更加喜靜厭動,在武事上也不怎麼用心了,雖然學會了一些箭術但資質一般,在這方面卻是比不上弟弟朱高煦、朱高燧。尤其朱高煦身材魁梧彪悍,武力驚人,弓馬騎射樣樣精通,深受同樣精擅武事、雄才大略的父親朱棣喜愛,而朱高熾的肥胖和腿腳不便則常常引起朱棣的不滿。

深知父親心思的朱高熾一邊積極控制飲食,但效果不大,一邊更加專心致志於文學典籍和治理內政上,以獲得父親的看重。

明成祖朱棣明明有三個兒子,為何選一個腿腳不便的兒子繼位?

“靖難之役”守北平有功,能力強

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明太祖朱元璋駕崩,皇太孫朱允炆即位,次年改年號為建文。朱允炆在當皇太孫的時候就擔心眾藩王叔叔坐大,威脅中央政權,開始著手考慮削弱藩王的權力,為此他還專門向皇祖父朱元璋講述過他的方略:

“以德懷之,以禮制之,不可則削其地,又不可則變置其人,又其甚則舉兵伐之”

,朱元璋聽完後默認了他的看法。

可朱允炆剛即位不久,皇位還未穩固,就在齊泰、黃子澄等人的推波助瀾下急不可耐地開始削藩,在眾叔王沒有大罪的情況下,先後削去周、湘、齊、代、岷五王,將他們貶為庶人,其中湘王朱柏不甘受辱自焚而死,這很明顯與當初建文帝在朱元璋面前的說法背道而馳。

明成祖朱棣明明有三個兒子,為何選一個腿腳不便的兒子繼位?

新君即位,面對自己的叔叔長輩沒有加恩不說,居然還刀劍相向,毫無孝悌之心,只能說朱允炆太心急了,而且此舉也失去了一部分民心。而燕王朱棣正是看到了五個藩王的下場,才更堅定了他舉兵靖難的決心。

建文元年七月(1399年),燕王朱棣在經過一番準備後,下諭將士,打著

“清君側”

的旗號誓師

起兵“靖難”

,朱允炆聽到朱棣造反的訊息,自然不甘示弱緊急啟用老將耿炳文揮師北伐,想將燕王朱棣一舉打敗。

可惜長興侯耿炳文善守城而不善攻堅野戰,在真定一戰中被驍勇善戰的燕王朱棣擊敗,雖然軍隊有所損失但主力尚在,耿炳文畢竟是一員老將,此後調整戰略據城與燕軍對峙。

明成祖朱棣明明有三個兒子,為何選一個腿腳不便的兒子繼位?

建文帝朱允炆收到耿炳文前線受挫的訊息後非常擔心,以為耿炳文年邁(此時65歲)不堪用,於是採納太常卿黃子澄的建議,以曹國公李景隆為大將軍,取代耿炳文率領50萬大軍北上與燕軍作戰。

此時燕王朱棣為了避免將來陷入兩線作戰和後方不穩,先轉道救援永平,然後決定主動攻打山海關一線和大寧地區,在出兵前命世子朱高熾留守大本營北平,這對剛剛二十出頭的朱高熾來說是一個艱鉅的任務和重大的挑戰,畢竟此前他從沒有打過仗守過城池。

明成祖朱棣明明有三個兒子,為何選一個腿腳不便的兒子繼位?

但朱高熾沒想到更大的危機還在後面,燕王朱棣領兵離開北平不久,大將軍李景隆率領50萬大軍北上而來,由於燕軍兵力有限,北平附近州縣的抵抗並沒能持續多久,很快北平就被朝廷大軍團團圍困。李景隆在城外安營紮寨後,馬上集中兵力猛攻北平九門,因為燕軍精銳大部分被燕王朱棣帶走,留給朱高熾手中的只剩下一些老弱病殘,然而朱高熾不愧是朱元璋都看重的人,針對朝廷大軍圍城他早已有了準備。

他先是不分晝夜親自負責守城事務,做到心中有數,同時注重安撫城中軍民,使他們同仇敵愾堅守城池;其次他禮賢下士、誠以待人,與有經驗的軍中將士和文吏共同商討軍事、分析敵情,不但知己知彼,還讓城內眾人更為盡心盡力;再者朱高熾身為燕王世子,卻能事事以身作則,守城期間每天早起晚睡,忙於處理軍事、民政。

明成祖朱棣明明有三個兒子,為何選一個腿腳不便的兒子繼位?

朱高熾明白北平是燕軍的根本之地,而父親燕王領軍在外,一旦有失,不但燕軍後路斷絕,作為靖難起兵失敗的燕王一系都將不會有好下場,所以無論情況多麼兇險,北平必須守住,為此他做了一系列精心防備。再加上

朱高熾本人遇事冷靜,不輕易自亂陣腳,還有母親徐王妃的全力協助,一時間北平城軍民百姓鬥志十足。

李景隆多次攻打北平城卻始終難以攻破,且燕軍的頑強抵抗更是出乎他的意料,沒有辦法只好繼續圍困北平城。面對對方50萬大軍圍城,弱勢一方的朱高熾居然毫不膽怯,趁著城外朝廷軍隊不備,數次在夜間襲營騷擾,弄得他們驚慌不已甚至潰營自相殘殺,最後不得不後退十餘里紮營。

明成祖朱棣明明有三個兒子,為何選一個腿腳不便的兒子繼位?

不久,燕王朱棣挾持寧王朱權和朵顏三衛歸來,攻擊駐紮北平城外的李景隆大軍,朱高熾也趁勢出城與父親一起內外夾擊,李景隆不敵狼狽退走。

此戰朱高熾以萬餘老弱之軍堅守城池,成功抵擋住了李景隆的50萬朝廷精銳大軍,保住了北平城,是整個靖難之役中極為關鍵的一次戰役,不但樹立了世子朱高熾個人的崇高威望,也讓朱棣這個父親對他刮目相看。

明成祖朱棣明明有三個兒子,為何選一個腿腳不便的兒子繼位?

兒子朱瞻基“好聖孫”的加持

朱瞻基是朱高熾和嫡妻張氏所生的長子,所以他既是朱高熾的嫡長子,也是朱棣的嫡長孫。相傳在朱瞻基出生的當晚,還是燕王的朱棣做了一個夢,

他夢見自己的父親洪武帝朱元璋將一個大圭賜給了他,在古代,大圭象徵著權力,朱元璋將大圭賜給他,並對他說:“傳世之孫,永世其昌”。

朱棣醒來以後覺得這個夢十分吉祥,忽然有人報告說孫子朱瞻基降生了,朱棣看到臉上一團英氣並長得很像自己的孫子,高興地說道:

“此乃大明朝之福也”。正值朝廷削藩的緊要關頭,嫡長孫朱瞻基的出生被認為是上天的預示,促使朱棣下定決心發動靖難之變,可以想象他對這個長孫的看重。

明成祖朱棣明明有三個兒子,為何選一個腿腳不便的兒子繼位?

由於朱棣本人是守邊藩王的出身,英武雄壯,再加上作為將領曾多次領軍及指揮軍隊對外作戰,所以比較偏愛更好武的兩個小兒子朱高煦和朱高燧,經常帶著他們參與征戰。

高陽郡王朱高煦也因此與朱棣身邊的武將越走越近,尤其是燕軍南下期間,朱高煦作為一員勇將勇猛善戰,且多次在戰場上救出朱棣,深受父親的信任和喜愛,朱棣甚至撫摸著他的背部勉勵道:

“努力吧!世子常常生病。”

這是暗示將來立他為世子啊,朱棣表現出的對朱高煦的看重,加上朱高煦本人在軍中的巨大威望,進一步加深了武將們對他的支援,繼而擁護他參與奪嫡。

明成祖朱棣明明有三個兒子,為何選一個腿腳不便的兒子繼位?

相反,世子朱高熾則因越來越肥胖,再加上腿腳不便,喜好文事,使朱棣對他越發不滿,所以在燕軍南下的數年間一直讓他留守北平大後方,父子之間的關係變得更加生疏了。而朱高熾知道自己在武事上平平,無法得到武將的支援,所以更加專注於儒學研究和行政治理上,自然也得到了楊士奇、楊榮、楊溥和黃淮等文官的支援。

建文四年(1402年),燕王朱棣攻破南京,即皇帝位,是為明成祖。剛當上皇帝不久的朱棣還沒來得及高興,就為立誰為皇太子煩擾不已,按說立嫡立長都應該是皇長子朱高熾,但內心中卻偏愛更像自己的次子朱高煦。朱高煦在燕軍南下時立下赫赫戰功,再加上一批靖難將領紛紛上書支援立朱高煦為太子,這使得皇帝朱棣立朱高熾為太子的想法開始動搖。

明成祖朱棣明明有三個兒子,為何選一個腿腳不便的兒子繼位?

於是朱棣徵詢文官們的意見,黃淮和尹昌隆都主張“立嫡以長”,尤其是兵部尚書金忠反對立朱高煦為皇太子,並向朱棣歷數了歷史上因“廢長立幼”而釀成的宮廷慘禍,認為立嫡長子朱高熾為皇太子好。朱棣依然猶豫不決,又徵求朝臣解縉的意見,解縉說:

“皇長子仁孝,天下歸心。”

見朱棣無動於衷,接著又強調一句

“好聖孫!”

果然朱棣聽到自己最喜愛的嫡長孫朱瞻基,不久就下定了決心。

永樂二年(1404年),朱棣正式冊封皇長子朱高熾為皇太子,封第二子朱高煦為漢王,第三子朱高燧為趙王。

明成祖朱棣明明有三個兒子,為何選一個腿腳不便的兒子繼位?

朱高熾雖然被立為皇太子,但漢王朱高煦仍然不甘心失敗,聯合趙王朱高燧多次與太子發難,在朝廷之中也掀起奪嫡之爭,而朱棣也樂得他們兄弟相互制衡,並沒有深加制止。

朱棣有時候雖對太子有腿疾不滿,但太子還不到不能走路,而數次讓他監國可見對他的信任和能力的認可,再加上皇長孫朱瞻基長大後愈發英武,且文武雙全;相反漢王朱高煦則越來越狂妄自大、囂張跋扈,他的幾個兒子沒有一個比得上朱瞻基的,所以早年雖有立漢王朱高煦的想法,到現在也早已經淡了。

永樂九年(1411年),朱棣冊立皇長孫朱瞻基為皇太孫,進一步穩固了太子的地位。永樂十五年(1417年),一直賴在京城的漢王朱高煦,被強令就藩山東樂安州,至此遠離京師,再也無法直接威脅到太子朱高熾的地位了。

TAG: 朱高熾朱棣朱高煦燕王朱瞻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