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願軍唯一被俘女兵,2年堅持要求美軍遣返她回國,結局如何?

1950年6月朝鮮半島上爆發了北、南兩方的民族內戰,其後不久美國、蘇聯等也介入其中,朝鮮戰爭逐漸演化成了一場國際化的軍事戰爭,中國也派出了大批志願軍參與其中,戰爭慘烈,志願軍死傷、被俘無數,廢棄的壕溝、臨時搭建的房屋中都可見戰士慘不忍睹的屍首。在這樣一場絞肉機一般的戰役中湧現出無數有骨氣的英雄兒女,他們的事蹟永遠在歷史的長河中閃著光輝。

志願軍唯一被俘女兵,2年堅持要求美軍遣返她回國,結局如何?

1951年5月27日上午,在荒山野嶺的一個廢棄的隧洞前,幾枚火箭彈炸裂開來,劇烈的爆炸聲轟散了這片荒野的平靜,一時間沙石滾落、鳥雀驚飛。塵埃落定後,幾個美軍搜查隊士兵舉著槍躡手躡腳地走來,他們越過隧道口七零八落的屍體,一直搜查到隧道的最深處,發現裡面有五個氣息尚存的傷兵,搜查隊隊長一聲令下將這五人抬回了戰俘醫院,美軍們得意洋洋,因為他們俘虜了五個中國士兵,但是他們不知道,這五人中潛藏著一個女孩。

這個女孩名叫楊玉華。是中國志願軍中唯一一個被俘虜的女軍人。楊玉華是中國赴朝志願軍第六十軍第一八〇師的護士。她的一生都致力於祖國的和平和繁榮。

志願軍唯一被俘女兵,2年堅持要求美軍遣返她回國,結局如何?

[烽火燃枝頭,蔻花裙換戎裝]

楊玉華年幼喪母,只與外婆相依為命,她深知失去親人的痛苦,不想看到再有圓滿的家庭因為戰爭的破碎,於是她報考軍校,決心成為一名光榮的軍人,每當她身著軍裝回到家中時,外婆的眼中總是混雜著自豪與擔憂,她知道小孫女有心保家衛國是好事,但她也想小玉華能一輩子平平安安,永遠像現在一般單純快樂。

然而好景不長,朝鮮戰爭打響。

第六十軍響應中央軍委和西南軍區要求,招收當地青年知識分子入伍。

楊玉華知道外婆一定不願意她去參軍,但是瞞著外婆偷偷報了名。回到家中,外婆久久地凝視著楊玉華的眼睛,嘆了一口氣,她從小養大的孫女,她怎會不熟悉?那一天,慈眉善目的外婆很少露出笑臉,也很少說話,楊玉華也不敢出聲,她的心被入伍的激動和對外婆的愧疚感來回撕扯。

臨行前,外婆翻出藏在角落的幾張皺巴巴的鈔票,塞進張楊玉華手中。外婆明白以後楊玉華不僅僅是她一個人的孫女,而是中國人民的孫女了。

就這樣楊玉華換下了自己平時最喜歡的漂亮衣服,穿上了“白色的戰袍”,跟著一八〇師其餘的72名地方女青年,一同加入抗美援朝志願軍,成為了一名戰地護士。

志願軍唯一被俘女兵,2年堅持要求美軍遣返她回國,結局如何?

[戰事受困,女英雄捨己為人]

1951年5月,在第五次戰役中,楊玉華所在部隊被美軍三個師的兵力層層包圍。後路已經被截斷,前路上又埋伏了敵人,楊玉華所在的部隊陷入了僵局,眼看著軍備中的物資越來越少,傷員卻原來越多。每天戰友攙回來的、擔架抬回來計程車兵不計其數,哪裡中彈已經算是輕傷,斷手斷腿更是稀鬆平常,更多計程車兵直接死在了戰壕裡,埋在了被手榴彈掀起的沙土中,楊玉華和其他醫護人員每天入目盡是淋漓的鮮血,入耳盡是隊友的呻吟。不久,醫療物資和口糧已經告急,於是上方下達指令:趁包圍圈還沒有完全形成,要趕緊撤退!師後勤部的醫政部長史錦昌帶領著師衛生隊的29名護士,隨師司政機關組成的第二梯隊撤過北漢江,在嚴密的計劃和戰士們熟練的配合下,楊玉華所在部隊隊員幾乎全部撤離,但這之中不包括楊玉華。

生還的機會就在眼前,她為何不跟隨大部隊一起撤退呢?

當時物資告急,每個士兵分配到的口糧有限。有一次,楊玉華看著眼前面無血色的傷員,她知道每日分配的這點口糧對於一個正在恢復身體的成年士兵來說是遠遠不夠的,她看了看自己碗裡的炒麵,還冒著熱氣,她暗暗嚥了一口唾沫,將碗遞給了傷兵。楊玉華不知道,這樣一個小小的舉動竟然改變了她一生的命運。

但是在這樣吃了上頓沒下頓的日子,即使是飯量較小的女同志少吃了一頓飯也承受不住,楊玉華的肚子很快就自顧自地叫起來,腦袋也有些發暈了,但她也不好意思再去向炊事班要吃的,因為她知道部隊里根本沒有多餘的口糧,於是那天她只好到荒地裡挖了些野菜充飢。

卻不料幾把野菜塞進口中,果腹的作用聊勝於無不說,頭也越來越暈,幾小時後,一陣陣噁心感逐漸從胃裡翻湧上來,楊玉華上吐下瀉、渾身無力,她這才明白她是吃了野菜中毒了。

等到了5月26日,楊玉華已經陷入了半昏迷狀態,最初她還想起身幫醫護人員做些後勤,但她連正常走路都十分困難,組織怕她再勉強自己,對她下達了強制任務命令,讓她在擔架上好好休息。

然而敵人的包圍圈越收越小,攻勢也越來越猛烈,撤退任務已經迫在眉睫,楊玉華由於一貫樂於助人並且專業能力出色,在部隊中人緣很好,此次撤退行動該不該帶上她,部隊中起了不小的爭執,那名被她贈送炒麵計程車兵尤其不忍,但是無奈大局為重,士兵們只能忍痛暫時拋下楊玉華和十幾名受傷嚴重同志,讓他們組成的擔架隊向大山深處躲藏。

志願軍唯一被俘女兵,2年堅持要求美軍遣返她回國,結局如何?

[不幸被俘,不知玉華是女郎]

擔任美軍戰俘營翻譯的張澤石曾經談到:“大門口泰勒的辦公室,一進門果然靠桌子站著一位姑娘,頂多有十六七歲,儘管穿著一身志願軍男裝,也沒有長髮露在軍帽外面,卻掩蓋不住少女的窈窕身姿,這又是一件讓人痛心的事,很難想象單獨一個女同志如何度過戰俘營裡艱險而陰晦的日子。”

楊玉華是怎麼出現在男俘虜營的,這還得從她跟隨擔架隊向大山深處撤離開始講起。

楊玉華隨擔架隊和擔架員撤退的過程充滿坎坷,兇殘的敵人不放過任何殲滅他們的機會,多次對他們開展炮擊,十幾名傷員和擔架員在炮火的轟鳴聲中永遠地合上了眼。

楊玉華隨著倖存者躲進一個廢棄的鐵路隧洞中,洞外的轟炸不停歇的砸下來,隨軍攜帶的物資也越來越少。楊玉華和倖存的戰士們一樣,在黑暗之中惶恐地挨著一輪又一輪炮火,無數犧牲戰友的身影如走馬燈一般在楊玉華眼前閃過,他們的眼淚和鮮血刺痛了她的眼睛,但他們英勇的身姿和豪邁的話語卻又照亮了她的心,戰士們無畏的身影化作了楊玉華必勝的信念。這份不屈信念照亮了楊玉華,讓隧道中的黑暗不再顯得那樣絕望,這份不屈的信念讓她熬過了在隧洞避難的這些日子。

直到有一天,敵人的火箭彈砸到了隧洞的洞口。一時間爆炸聲震耳欲聾,衝擊波攜著大小土石以排山倒海之勢衝進了隧道,如同要把她撕碎一般,楊玉華明白:那些鎮守在洞口的隊友大概已經全部犧牲了。

部隊分成兩撥撤退,大部隊向前突圍出去了,楊玉華和傷員們向後躲起來

5月27日上午,洞口處嘈雜的聲音讓半昏迷狀態的楊玉華恢復了一點意識,敵軍搜尋隊來了這裡,他們發現隧洞中倖存的楊玉華,還有另外四名同樣倖存的隊員。

被發現時楊玉華正身著男裝,為了戰事需要將頭髮剪得很短,撤退過程中的炮火和避難所中的折磨讓她滿身泥漿和汙垢,面容也十分憔悴,敵軍沒有認出她是個正值花季的少女,將她與其他男性傷員一同帶到戰俘醫院。

直到七月中旬,美軍中的女軍醫發現了她褲子上的血跡,軍醫以為是楊玉華舊傷復發,趕快進行檢查,卻發現是楊玉華來了例假,這才發現她的女性身份,將她送往釜山女戰俘收容所。

16歲的花季少女正應該是最愛惜自己外貌的年紀,但是隧洞中艱苦的日子將楊玉華的美貌蠶食,滿腔為國的熱血更讓楊玉華無暇顧及容貌,她早已下定決心將自己的全部奉獻給正義的戰爭,即使在俘虜營中,她的抗爭也沒有停止。

志願軍唯一被俘女兵,2年堅持要求美軍遣返她回國,結局如何?

[異國同心,不食嗟來之食]

楊玉華來到朝鮮女俘營後很快適應了與朝鮮戰友們的生活,由於她為人友善又是一條戰線上的戰友,朝鮮女俘虜對她十分關照,她很快和俘虜營中的朝鮮女兵成為了朋友,雖然俘虜營中生活艱苦,但她們都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盡全力相互幫助。

楊玉華身在俘虜營,心中卻不忘祖國,在朝鮮女俘的幫助下,她偷偷收集了針線,趁著監管放鬆的時候縫製五星紅旗,她對祖國的無限期盼都藏在這一針一線之中。由於資源有限,許多次她不得不中斷縫製,等到用各種途徑獲得了新的針線,她才能繼續這項工作。終於在她長久的努力下,那面耀眼的五星紅旗縫製完成,楊玉華輕輕地撫摸著五顆星星,撫摸著每一針每一線,腦海中浮現出自己的家鄉、自己的外婆,還有現在正在戰場上衝鋒陷陣的戰友們,眼淚不自覺地落了下來。她身旁的朝鮮女俘們看著楊玉華,也落下淚來,雖然那不是她們的國旗,但是那份對家鄉的思念、對親人的思念、對戰友的思念是相通的,此時她們和楊玉華的心是連在一起的,

朝鮮女俘們對楊玉華幫助有加,楊玉華也和她們共榮共恥。

有一次朝鮮女俘們不滿待遇的不公,組織集體絕食抗議,女俘們眾志成城沒有一人先向敵人服軟。俘虜營負責監管的美軍們無計可施,急得焦頭爛額,於是他們想到了楊玉華,他們以為楊玉華是中國人,不會和朝鮮女俘一起參與絕食抗議,所以打算從她這裡作為突破口,一點點瓦解這次抗議。於是美軍中一個校尉出面,將美味佳餚端到了楊玉華面前。絕食許久,又見到這樣營中少見的美味,這對誰都是不小的挑戰,但是楊玉華決心要與朝鮮女兵站在一條戰線上,她暗暗發誓,無論如何也不能讓這次絕食因為她的動搖而功虧一簣,於是她將心一橫,將校尉端來的美味佳餚打翻在地,並且破口大罵。美軍校尉當即變了臉色,上前一腳將她踢倒在地,之後校尉又叫來了不知道多少人,拳腳相加的打她身上,直打得她渾身多出淤青,滿身是血,昏倒在地。

後來美軍再也沒來賄賂過楊玉華,但是朝鮮女俘們卻和她的關係越發親密,如同親姐妹一般,現在在她們心中,楊玉華不僅是一條戰線上的戰友,更是一個不畏強權、清高守節的女英雄。

志願軍唯一被俘女兵,2年堅持要求美軍遣返她回國,結局如何?

[戰爭勝利,歸國車中捨身護隊友]

身在他鄉的楊玉華對祖國的思念沒有因為時間而消磨半分,相反思念一天比一天濃厚,她將自己縫製的國旗放在貼近心臟的位置,時時刻刻將祖國放在心中,她在戰俘營中始終強烈要求遣返回國,終於,經過了兩年多的努力,祖國向她張開了溫暖的懷抱。楊玉華與473名朝鮮女俘一同坐上了釋放的火車。

1953年7月27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和朝鮮方面與“聯合國軍”的美國代表簽署了《朝鮮停戰協定》。

1953年8月8日,楊玉華踏上了釋放的火車,此時她已經聽不見美國軍官將她們押送上車時的大呼小叫,在她眼中只有即將到達的故土,祖國的一草一木此時彷彿都已經向她招手,翹首以盼她的迴歸。

然而美軍將她們押送上車時態度過於粗暴,激起了朝鮮女兵的不滿,朝鮮戰爭已經結束,她們是光榮的戰勝國,憑什麼還要看美軍臉色?為表抗議,她們在火車中高聲歌唱。

美軍被她們的歌聲激怒,向車廂中投入了幾枚催淚彈,想挫一挫朝鮮女兵的銳氣。火車車廂空間狹小,催淚彈在這之中釋放造成的傷害不可估量,況且部分朝鮮女兵還帶著孩子。楊玉華訓練有素率先反應過來,一躍上前,撲在了催淚彈上,用身體控制住了煙霧的擴散,掩護了朝鮮戰友和她們的孩子。三顆催淚彈在楊玉華身上燃燒,燒穿了她的衣服,炙烤著她的皮肉,然後她沒有退避分毫,她在心中一遍遍告訴自己,她掩護的是整整一車廂的戰友、小孩,更是戰爭勝利的喜悅,她壓住了這三顆催淚彈,朝鮮戰友們才有力氣繼續放聲高唱勝利的歌。

志願軍唯一被俘女兵,2年堅持要求美軍遣返她回國,結局如何?

最終,她衣服多處被燒破,身上也有了幾處燙傷,但這在她看來是戰爭賦予她最後的功勳。她小心翼翼地翻出胸前的國旗,萬幸國旗完好無損,依然那樣鮮紅,那樣耀眼。她將國旗緊緊地按在胸口。

下了火車,政治部主任杜平馬上走上前歡迎楊玉華,杜平緊緊握住她的手,眉頭緊鎖,眼中可見點點淚花,他對楊玉華鄭重其事地說:“你終於回到了祖國懷抱裡了,祖國像母親一樣關懷著你,希望你好好休息,保重身體。”

楊玉華聽後重重地點了點頭,她本來憋了一肚子的話想對祖國說,想對接見她的領導、記者、朋友們說,然而現在她什麼也說不出,她只是要緊嘴唇,眼淚大顆大顆地從臉頰滑落,低落在祖國的土地上。

新華社的記者也紛紛圍了上來,想讓張玉華講一講她這些年的抗爭經歷,楊玉華微微一笑,從衣服中掏出了那面五星紅旗,從自己立志從軍開始向記者們娓娓道來。

迴歸祖國後楊玉華也並不休息,她回到了故鄉重慶,成為了一名小學教師,幾十年如一日,她將自己接下來的人生奉獻給了山村中的孩子們。

許多年以後,白髮蒼蒼的楊玉華看著教師裡一雙雙求知若渴的眼睛,無與倫比的自豪與欣慰湧上心頭。她小小年紀就奔赴戰場為國效力,如今在她的培養下又有了一批有一批孩子們身懷知識本領投身到了祖國的偉大建設中。

志願軍唯一被俘女兵,2年堅持要求美軍遣返她回國,結局如何?

其實,朝鮮戰爭中中國派出的志願軍女孩不計其數,成為俘虜的又怎會只有楊玉華一人,但戰火紛飛,更多像楊玉華一樣心懷報國熱情的女兵的“忠骨”只能默默無聞地埋在那片“青山”之中。而且她們的犧牲並不白費,她們用自己的鮮血換來了戰鬥的勝利,換來了中朝兩國人們的幸福平安,楊玉華是她們的代表,她們就是千千萬萬個楊玉華。杜平的話不止說給楊玉華,也說給她們每一個人,祖國母親永遠向她們張開懷抱,等待著她們的英靈歸來。

TAG: 楊玉華朝鮮她們外婆祖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