淚痕春雨漫評明朝歷史(五十六)燕王是如何處理建文遺臣的(下)

淚痕春雨漫評明朝歷史(五十六)燕王是如何處理建文遺臣的(下)

(五十六)燕王是如何處理建文遺臣的(下)

齊泰、黃子澄、方孝孺之類的人,之所以被名列奸臣被正法;真心說,主要是因為他們要能力沒能力;要實力沒實力;要背景沒背景;而且又排在奸黨名單的最前面。

事實上,有能力、有實力、有背景的人,即使名列奸黨之中,朱棣也會網開一面的。

朱棣入南京,夏原吉最初也名列奸黨,但是朱棣原諒了他。更主要的,夏原吉很快成為朱棣的親信重臣。

朱棣為什麼原諒夏原吉,並且願意重用夏原吉呢?

一方面,夏原吉只是一個副部級官員,在建文帝一系的地位,與齊泰、黃子澄是不可同日而語的。

另一方面,也是因為朱棣認為他非常有才能。所以,他雖然曾積極為建文帝賣命,依然可以順利過關。

朱棣過江時,派人勸梅殷投降,梅殷割了使者的耳鼻,並且告訴他,我給你留下這張嘴,就是讓你傳話給朱棣,我梅殷絕不會投降的。

朱棣進入南京,梅殷依然與朱棣負隅頑抗。

後來,終於投降了,但是投降歸投降,還是對朱棣不服不憤。朱棣也一時不敢把他怎麼樣。因為梅殷有一個好岳父,有一個好老婆。梅殷的岳父是朱元璋;老婆是朱棣的妹妹。

兩年後,朱棣派人把他謀殺了。

燕王進入南京後,徐輝祖還一度試圖率軍抵抗,但是迫於大勢已去,終於只能選擇投降。

但是投降歸投降,他們都敢不願意對燕王低頭。

朱棣讓徐輝祖寫一份自白書;徐輝祖卻在自白書上,大書特書自己老爸的蓋世功勞,以及和太祖的革命友誼。

朱棣對此雖然非常生氣,卻終於沒敢對徐輝祖下狠手。因為徐輝祖有一個好老爸,還有一個好妹妹,徐輝祖的老爸是徐達;徐輝祖的妹妹是燕王妃,也就是後來的徐皇后。

六年後,朱棣逼徐輝祖自殺了。

我們通常總認為,朱棣對徐輝祖、梅殷很過分。

問題是,這兩個人在史書上,為什麼會被大書特書、大讚特贊呢?無非是因為他們一直積極替小皇帝賣命,到了大勢已去時,依然想逆天改命,繼續負隅頑抗;最後徹底失敗,依然不願意對棣低下高貴的頭顱。總而言之,他們就是大家學習的忠君楷模。

一個人忠心到了這種境界,他的結局,其實只有死路一條。因為不論哪個統治者,也不可能接受這種人的存在啊。

最簡單而言,李世民殺了李建成,如果魏徵見到李世民,也是一副苦大仇深的樣子,一副誓死不與他合作的樣子,我估計魏徵的腦袋也會被砍掉的。

只是這兩個人,是大明帝國勳貴集團的代表人物;所以,朱棣絕不敢公開正法他們。否則,就憑他們的這種表現,如果公開正法,株連全家,在那種時代也沒有什麼奇怪的。

李景隆、盛庸、平保兒,都是燕王造反時,最主要的對手。

但是,在燕王上位後,這三個人依然在大明帝國最前排就座。為什麼會這樣呢?原因很簡單,因為這三個人,都是大明帝國軍界,舉足輕重的代表人物。

如果朱棣敢懲罰他們,大明帝國的軍事長官,肯定大都會缺乏安全感的。一切是顯然的,如果圍剿過朱棣就是一種罪,當年參與圍剿朱棣的軍事將領多的去了。

在這種背景下,朱棣自然只能尊重他們的權力地位;朱棣這樣做的意思很簡單,那就是過去的一切,只是歷史,現在大家可以重長記憶了。

問題是,燕王終於發現,他們似乎根本不具備代表軍界的何去何從。

在這種背景下,這三個人的處境,就比較尷尬了。

李景隆投降燕王后,中央政府開會時,依然坐在人臣第一把交椅上。

燕王為什麼這樣對他?顯然是因為,燕王需要李景隆幫助自己拉攏建文舊臣。畢竟,李景隆在建文時代,是標準的位高爵顯。但是,朱棣終於發現,沒有李景隆,建文舊臣也會普遍支援自己;所以李景隆的價值就比較低了。

關鍵是,人們都基於忠君大義,沒完沒了的噴李景隆。總而言之,他為建文帝效力,先是喪師辱國,後又開啟城門迎降。這種人,有什麼臉面坐在我大明帝國最前排?這種坐在我大明帝國最前排,成何體統?類似的聲音一波比一波高,朱棣只能讓他靠邊站了。

但是李景隆,一直活到永樂末年。

盛庸投降燕王后,也一度依然身居高位。

但是,天下穩定的太快。所以燕王很快感覺他沒有什麼價值了。這樣一來,盛庸就尷尬到了極點。因為,他以前和燕王打得昏天黑地,這算怎麼回事?關鍵是,死於他手上燕軍將領多的去了,甚至而言,張玉都死在他手上。

當然了,公開追究盛庸的過錯,是非常危險的。畢竟,當年參與圍剿燕王的將領很多;而且殺死過燕軍將士的人,也有很多。如果這都是罪,千萬別說朱棣神功無敵,再神功無敵也不行啊。

遙想當年,王允、呂布聯手,也堪稱黃金組合啊。問題是,董卓一系感覺有被清洗的危險,王允、呂布當時就玩完了。

在這種背景下,朱棣只是逼盛庸自殺了;而絕不敢擴大打擊面。

平保兒投降燕王后,也是類似於此的。

只是,平保兒活的比盛庸更久一些。但是,最後也是以自殺了事。

自殺,真心說,並不是一種多壞的結局。

自殺,意味著所有的責任,追究到這裡,就算結束了!

其實,盛庸、平安如果早早早自殺了。那他們的一生就完美了。

我是說,在大勢已去時,在萬眾矚目的背景下,選擇自殺,

但是,千古艱難唯一死,他們終於還是選擇了投降。如果他們可以繼續保持人生的輝煌,也算個事,卻是最後都以被逼自殺了事。

看到平安、盛庸投降之後,依然不免一死,我們總感覺朱棣太苛薄了。

看到我認為平安、盛庸,早就應該自殺了。許多人難免感覺,我評論歷史時,太過冷酷。

問題是,老朱的兒子當皇帝,還是老朱的孫子當皇帝,對天下人而言,真有有什麼區別嗎?

他們當年鬆一口氣,燕王一舉殺過南京,戰亂估計早就結束了。但是,他們橫空出世,於是戰爭又拖了兩年多時間。

在此過程中,又死了多少人呢?

他們鼓動別人賣命抵抗時,各種高大上的理由;他們殺燕王的將士時,自視代表正義。

現在,大勢已去了,他們卻選擇了投降燕王,繼續享受榮華富貴,這叫什麼事呢?

站在英雄傳奇的角度,他們是英雄,自然有這種選擇的權利。

問題是,站在死難者家屬的角度,這不是扯呢嗎?你們如果覺得燕王是邪惡的,大家就應該犧牲一切與之對對抗到底。為什麼輪到你們犧牲時,你們就投降了呢?

如果他們的存在,對於燕王的統治,還有著很重要的價值,這個也許也比較好說。

問題是,在當時背景下,天下一邊倒的支援燕王,燕王難免會覺得,有他們不多,沒他們不少。所以他們的結局,就比較悲慘了。

說到這裡,還得提幾個人。

一個是高翔,高翔是政府高階官員;朱棣很欣賞他,並沒有追究他的過錯,而是希望他會和自己合作。但是,高翔就是一副,我就是死,也不會和亂臣賊子合作的的態度。

朱棣非常生氣。於是,他的一條命,自然不能抵消他的罪行了。

還有一個叫景清的高階官員,朱棣也很欣賞他。景清也假裝願意棄暗投明,但是結果呢?他卻是想找機會殺朱棣。

朱棣也很生氣,於是他的一條命,自然也不能抵消他的罪行了。

我們現在的問題是,李世民殺了李建成後,魏徵見到李世民,也是一副,我就是死,也不會和亂臣賊子合作;大家覺得,魏徵的一條命,能抵了罪嗎?

我們現在的問題是,李世民賞識魏徵,魏徵卻是藉機謀殺李世民,被抓了現行。大家覺得,魏徵的一條命,能抵了罪嗎?

千萬不要說,李世民多仁慈,因為多仁慈的封建皇帝,也不會接受這種事啊!

更主要的是,這種罪行,不用上綱上線,隨便翻開當時的刑法,它也不是一顆腦袋可以贖罪的事。

鐵鉉的死,也是類似於此吧。

總而言之,他們在最後時刻,都是一副,我就是死,也不會和你這種亂臣賊子合作的!

基於皇權政治的角度,他們的這種表現,自然是應該大讚特讚的。

但是,拋開皇權政治的角度,他們的這種作法,真心說有點過了。因為說一千道一萬,這就是朱元璋的兒子、孫子之間爭權奪勢罷了;而且也很難說,誰代表正義,誰代表邪惡。

朱棣等藩王的權力,都是在朱元璋生前,透過合法的手段獲得。現在小皇帝上位,就要剝奪他們這一切,關鍵是,還想清洗他們。在這種背景下,朱棣反抗,不能說完全有錯吧。

總而言之,相關的爭鬥,實在上升不到正義邪惡的高度。

在這種背景下,你失敗了,相對溫和接受失敗,真的很難嗎?

最經典的就是陳宮被曹操俘虜了,曹操想挽留陳宮,陳宮拒絕了。

但是,我們必須得注意一個事實,陳宮始終沒有激烈的言詞;相反,還有一種討好曹操的意思。

總而言之,雖然我一直和你作對,但我並不認為你是壞人;你想殺我就殺我吧,關鍵是,我也沒打算活著;但是,我希望你會注意一下你的形象。

說得具體一點呢,如果你喜歡高唱我們是害蟲,我們害蟲的歌曲做事,我也沒有辦法;但是在我心目中,你絕不是這種人。

陳宮為什麼會這樣呢?原因很簡單,那就是他還有老媽,還有老婆,還有孩子。而在那種年代,株連是一種最常見的懲罰方式。如果他的態度相對溫和一些,他的一條命,可能就可以贖罪了;如果他的態度非常激烈,可能會把自己全家人的腦袋都交出來。

以前我看過一個故事,一個大哥在臨死前,計劃要與勝利者,做著絕不妥協的抗爭。但是在最後時刻,對方暗示他,你還有老媽,還有老婆,還有孩子,這個大哥終於妥協了。

基於某種大道理去說,這個大哥就是一個軟骨頭。因為,你竟然為了自己老婆孩子,就向邪惡勢力低頭。

問題是,這才是閃露著人性的光輝啊。

要知道,這個大哥當時已必死無疑。他以不屈的形象去死,還是選擇屈服而死,都是隻有死路一條。

只是他選擇不屈而死,就會讓全家人都跟著他陪葬;如果他選擇屈辱一點的死,就可以讓全家人都活下去。

在這種背景下,如果一個人堅持說,他會選擇不屈而死,我實在有一種欲說還休的感覺。但是,我絕不會敬佩這種人,從來也不會敬佩這種人。

歡迎大家關注下一節建文帝遺蹤之迷

TAG: 朱棣燕王徐輝祖李景隆投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