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才是土茯苓,廣東人的煲湯靚貨,卻常和金剛藤搞混,請注意識別

導讀:它才是土茯苓,廣東人的煲湯靚貨,卻常和金剛藤搞混,請注意識別

自從小滿節氣以後,天氣是變得日漸炎熱了。

許多人就會因為炎熱,而沒有了食慾。特別是在南方地區,天氣比較的溼熱,更是讓人沒有了胃口。而不少人為了改變這種情況,就會煲湯來喝。

說到煲湯,最厲害的還是廣東人,他們幾乎一日三餐都是離不開各種靚湯的,就連一些早茶店都有湯賣。

它才是土茯苓,廣東人的煲湯靚貨,卻常和金剛藤搞混,請注意識別

今天就給大家介紹一種廣東人喜歡的煲湯靚貨,它也被稱之為“祛溼之王”,也就是俗稱的“土茯苓”,但大家可不要把它和金剛藤搞混了。

土茯苓是什麼植物?

土茯苓在我國很多地方都有分佈,只是大多數地區的人沒有把它當一回事而已。可是在廣東,這種植物卻很受歡迎,不少人就常去山裡採挖它。尤其是在夏秋季的時候,菜市場上就能常見到有人售賣它。

其中大多數都是人工種植的,而也有一部分是野生的。當然了野生的價格要貴得多,在去年筆者在廣州菜市場購買了一次土茯苓,

雖然是人工種植的但也要20元一斤,可是不少當地人都很喜歡買,還稱它為“祛溼之王”。

它才是土茯苓,廣東人的煲湯靚貨,卻常和金剛藤搞混,請注意識別

對於土茯苓,在小時候我就認識了。這種植物其實很好辨別的,相信很多在農村長大的朋友們都有見過它。

土茯苓的學名叫光葉菝葜(bá qiā)

,這是百合科多年生常綠攀緣狀灌木,它的葉子和藤蔓都是綠色的,尤其是葉子很細長,有點像柳樹的葉子,非常的細長。

而它的果實則很像珍珠,到了冬季的時候就會變成紫紅色的了,也就意味著成熟。

它才是土茯苓,廣東人的煲湯靚貨,卻常和金剛藤搞混,請注意識別

雖然個頭不大,但是卻是可以吃的。以前農村娃就常採摘它的果實來當零食吃,味道也是酸酸甜甜的。

這種植物的藤蔓常攀附在其他的植株上,也有些是依附在岩石、灌木叢中。雖然植株較為纖細,可是它地下的根塊卻很粗壯。土茯苓的根莖普遍都是近圓柱形的,或不規則的條塊狀,上面能看到有明顯的結節狀隆起,還有短的分枝。

它才是土茯苓,廣東人的煲湯靚貨,卻常和金剛藤搞混,請注意識別

而常用來煲湯的就是它的根塊,因為它富含澱粉,在過去遇到饑荒的年代也被挖出來充飢吃,

所以在民間也叫禹餘糧、白餘糧、草禹餘糧、硬飯、仙遺糧等,像廣東、廣西有些地方也叫它刺豬苓、過山龍。

土茯苓和金剛藤的區別

看到土茯苓的照片,有些人是不是會想起家鄉的“金剛藤”呢?甚至有些人會把它當成是金剛藤。其實這是兩種不同的植物,雖然長得很相似,並且它們的根塊都是可以煲湯和入藥的,但是價值方面卻有較大的區別。

它才是土茯苓,廣東人的煲湯靚貨,卻常和金剛藤搞混,請注意識別

金剛藤相比於土茯苓在農村的出鏡率就要高很多,在許多的路邊、灌木叢中都能見到它。像平時如果進山幹活了,就常會被一種藤蔓植物劃破衣物,或者是割傷我們的肌膚,而它就是金剛藤。

前面也介紹了,土茯苓的學名叫光葉菝葜,而金剛藤的學名叫西南菝葜。雖然它們都是百合科的,但卻是不同屬的植物,所以區別也還是有的。

而要想分辨這兩種植物,最好的一種方法就是看它的葉子了。

金剛藤的葉子是橢圓形的,上面有明顯的葉脈,葉面都是非常光滑的。而土茯苓的葉子就是細長型的,如同人的手指一樣細長。

它才是土茯苓,廣東人的煲湯靚貨,卻常和金剛藤搞混,請注意識別

同時,金剛藤這種植物的莖幹是圓柱形的,一般都是實心的,上面還有很多的卷鬚,尤其是還分佈了不少倒刺。而土茯苓的藤蔓上雖然也有卷鬚,但卻基本上都是沒有刺的。

最後一點就是它們的分佈範圍有區別。像土茯苓在我國的分佈主要是集中在南方地區,比如廣東、廣西、福建、貴州和湖南、湖北等。而金剛藤幾乎是在全國各地都有分佈,像很多地方常見到的就是金剛藤。

當然了,這兩種植物開花和結果的時間早晚也有些區別,金剛藤是初夏開花,到了九十月份果實成熟。

它才是土茯苓,廣東人的煲湯靚貨,卻常和金剛藤搞混,請注意識別

而土茯苓的花期要晚一些,果實成熟也要晚一些。特別是這兩種果實成熟以後的顏色區別較明顯,金剛藤的果實成熟了是鮮豔的紅色,而土茯苓的則往往是紫黑色。只要記住這些特性,就很好分別這兩種植物的。

土茯苓的價值參考

眾所周知茯苓是一種價值很高的傳統中藥材,它也是藥食兩用的養生食材,許多人就經常購買來煲湯喝。

而土茯苓不光是長得很像茯苓,價值方面也是和茯苓差不多的,並且相比於茯苓而言,它更容易獲得。因為茯苓都是生長在枯死的松樹根部的,它和松露一樣是埋藏在地下的,一般的人是挖不到的。

在我國古代的時候,古人早就發現了土茯苓的價值,這個在古代的很多醫學書籍都有記載的。《本草拾遺》一書中就對土茯苓有較為詳細的記載:“草禹餘糧,根如盞連綴,半在土上,皮如茯苓,肉赤味澀,人取以當谷,不飢……調中止瀉。”這裡就描述了土茯苓的特性,並指出了它能充飢,還有止瀉的作用。

它才是土茯苓,廣東人的煲湯靚貨,卻常和金剛藤搞混,請注意識別

而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也記載了:“土茯苓,有赤白二種,入藥用白者良。”並且還在後面寫出了它有“健脾胃、去風溼,脾胃健則營衛從,風溼去則筋骨利。”

另外在《本草正義》、《本草圖經》和《常用中草藥彩色圖譜》等醫學典籍中都說明了土茯苓主要有利溼去熱,活筋骨的藥用價值。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本草圖經》中重點寫明瞭它能“敷瘡毒”。

它才是土茯苓,廣東人的煲湯靚貨,卻常和金剛藤搞混,請注意識別

在兩廣一帶,當地人就特別喜歡用土茯苓來煲湯喝,這可是當地人喜愛吃的一種煲湯靚貨,並且在民間它還被稱之為“祛溼之王”。一到入夏以後,當地人就會購買它來煲豬腳湯、排骨湯、骨頭湯和老母雞湯等。

結束語

每年到了夏秋兩季的時候,正是採挖土茯苓的旺季。把它挖出來以後,去掉根鬚,用刷子清洗乾淨了,

趁它還是新鮮的切成塊,曬乾了就可以儲存了。如果曬乾了再來切片,那就非常的堅硬了,非常難切。

它才是土茯苓,廣東人的煲湯靚貨,卻常和金剛藤搞混,請注意識別

雖然金剛藤的根塊也能煲湯,並且也很滋補。而要說起祛溼的效果,還是土茯苓更有優勢。但是在近些年好多地方野生的土茯苓已經很少見了,就是因為被人大量採挖了。於是有些人就會把金剛藤的根塊冒充土茯苓,希望大家在購買的時候要懂得辨別。

夏天到了,愛煲湯的朋友們,可以去山裡找找土茯苓。別看它在農村沒人重視,可是城裡卻要二三十元一斤哦。其實在很多煲湯的料包裡面,都是有土茯苓的身影的。所以既然家鄉有,何必花錢買,自己挖來的吃起來更香。

各位朋友,你們喜歡吃土茯苓嗎?歡迎留言討論!

TAG: 土茯苓煲湯金剛植物根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