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疾控專家解讀:千金難買老來瘦?追蹤中國高齡老人20年,發現令人意外

▎藥明康德內容團隊編輯

大量研究表明,超重或肥胖與多種慢性疾病以及死亡風險增加有關。隨著年齡增長,保持健康體重、避免發胖更是不容易,因此人們往往也認為“千年難買老來瘦”。

然而,作為目前衡量肥胖與否的重要指標,

體重指數(BMI)的健康範圍建議,主要是基於中青年人群的證據,難以充分代表老年人群。

此外,隨著衰老會發生身體成分的重新分佈(比如脂肪增加、肌肉減少),骨質疏鬆還會導致脊柱長度變化、進而影響身高……這些變化對BMI的影響,也讓人們思考,

在整個生命週期中是否應制定不同的BMI標準?隨著全球老齡化加速,這個問題的答案非常重要。

日前,《自然-衰老》發表一項為期20年的中國人群前瞻性隊列表明,

老年人的最佳BMI範圍可能是通常被視為“超重或輕度肥胖”的範圍

(24。0 kg/m2~31。9 kg/m2),

在這一體重範圍內,死亡率更低,主要是非心血管死亡率的減少。

中疾控專家解讀:千金難買老來瘦?追蹤中國高齡老人20年,發現令人意外

截圖來源:Nature Aging

這一發現支援老年人中的“肥胖悖論”,

挑戰了現行指南對成人BMI“一刀切”的推薦

(普遍認為≥25kg/m2為超重,≥30kg/m2為肥胖)。論文呼籲,

應更加重視為老年人群提供足夠的營養支援來預防體重不足和體重減輕。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呂躍斌

副研究員和

施小明

研究員分別為論文第一作者和通訊作者。藥明康德內容團隊特邀論文呂躍斌副研究員進行解讀。

作者解讀

1. 研究觀察到老年人“微胖”主要與非心血管死亡率降低有關,與心血管死亡率無關。如何理解這種區別?脂肪和肌肉含量對不同疾病風險是否起到了不同影響?

呂躍斌研究員:

為探尋該發現產生的原因,研究中也進一步做了分析,發現

脂肪容量過低會增加非心血管死亡風險,保持適宜肌肉容量可降低非心血管死亡風險

。脂肪容量和肌肉容量在高齡老人健康中的角色可能不太一樣,

肌肉容量對於高齡老人生活自理等功能狀態的維持十分重要

,也和高齡老人整體虛弱密切相關;

脂肪容量除了大家所熟知的作為心血管危險因素因素外, 對於高齡老人健康可能也有一定的保護作用

,如可以作為能量儲存,當消耗性疾病、手術、外傷等發生的時候改善生存和預後。

2. 從中國老年人體重管理現狀來看,哪些問題需要關注?研究人群近一半在基線時為低體重,這是否意味著,中國老年人中,“瘦”得不健康的現象更突出?

呂躍斌研究員:

中國高齡老人的關鍵健康問題為營養不足而非過剩,

像低體重、貧血、營養素缺乏等營養不足問題十分突出,在日常生活中應保證營養攝入,預防體重不足和體重減輕的發生,同時注意膳食多樣化,在我們前期的研究中,

增加魚、肉、奶、蛋、豆類等富含蛋白質的食物攝入可以改善高齡老人的生存和功能狀態

3. 研究結果對於老年人體重和健康管理有哪些指導意義?

呂躍斌研究員:

國際上和中國現有超重和肥胖指南可能並不適用於高齡老人,

齡老人的“正常體重”需要重新定義

;綜合BMI及體重變化與死亡風險關係的結果,

應針對不同BMI的高齡老人採取個體化的體重管理策略

研究發現簡介

為了探索老年人群的最佳BMI,這項前瞻性佇列研究基於中國老年健康追蹤調查(CLHLS)資料而開展,納入

27026名中國高齡老人

(平均年齡92。7±7。5歲),

隨訪長達20年

(1998~2018),評估了初始BMI、體重變化與死亡風險的關聯。

總體而言,研究開始時,

47.1%老人為低體重,42.1%老人體重正常,分別有8.1%和2.7%的老人超重和肥胖

。隨訪期間,共有22165人死亡,其中2389人死於心血管疾病,14681人死於非心血管疾病。

統計顯示,BMI與死亡風險和呈反向J形關聯:

隨著BMI接近超重和輕度肥胖範圍,死亡風險持續下降,此後隨著BMI增加,死亡風險沒有明顯增加。

全因死亡、心血管疾病(CVD)死亡、非CVD死亡風險最低點的對應BMI值分別29。3kg/m2、26。5kg/m2和30。6kg/m2。

中疾控專家解讀:千金難買老來瘦?追蹤中國高齡老人20年,發現令人意外

▲BMI與全因、CVD和非CVD死亡率的關聯。左圖為風險函式曲線,右圖為每個BMI水平所對應的死亡分線及的95%置信區間。資料已調整性別、年齡、居住地、教育背景、職業、收入來源、婚姻狀況、生活方式、吸菸狀況、飲酒狀況、鍛鍊狀況、多種疾病診斷(心臟病、腦血管疾病、消化系統疾病、呼吸系統疾病、高血壓、認知障礙和日常生活活動障礙)的潛在影響。(圖片來源:參考資料[1])

與正常體重相比:

超重和肥胖與非CVD死亡風險

(分別降低16%和19%)

和全因死亡風險

(分別降低14%和17%)

降低顯著相關

,但與CVD死亡率無關。

體重不足則與死亡率增加顯著相關,

CVD死亡、非CVD死亡和全因死亡風險分別增加14%、28%和26%。

腰圍作為肥胖衡量指標,與死亡風險也有類似的關聯。

從體重變化軌跡來看,無論初始BMI如何,體重大幅減輕都是危險訊號。

在研究開始時體重不足、正常體重和超重/肥胖的人群中,體重減輕≥20%分別與死亡風險增加26%、39%和28%有關。

而體重增加是否有危害,則取決於初始BMI水平。

在研究開始時體重不足和體重正常的人群中,體重增加與全因死亡率的變化無關。

不過,

對於原本就超重/肥胖的人群而言,體重增加與心血管死亡率增加有關,

體重增加≥5%,死亡風險就增加1。2倍。

論文指出,

敏感性和亞組分析都支援上述結果的可靠性。

比如,排除研究前3年死亡的參與者資料後(考慮嚴重疾病可能本身會導致體重減輕),BMI與全因死亡率的負相關性更強烈;排除研究開始時有合併疾病的參與者資料,超重和肥胖人群的全因和非CVD死亡率仍然最低。

不過,研究也存在一定的侷限,比如僅確定了77%的參與者的死因,導致CVD或非CVD死亡事件的總數可能被低估;其次,沒有測量身體成分,難以解釋肌肉質量和體脂變化對健康的不同影響。

中疾控專家解讀:千金難買老來瘦?追蹤中國高齡老人20年,發現令人意外

圖片來源:123RF

《自然-衰老》同期評述文章中,國際老年醫學專家、香港中文大學胡令芳(Jean Woo)教授讚揚

這項大型研究為既往研究結果提供了“有力支援”

,其獨特之處在於

這是迄今最年長的佇列,而且研究樣本具有廣泛代表性

——覆蓋了中國23個省級地區,男性和女性數量相似,80歲、90歲和百歲老人數量相似。

評述文章進一步強調,肌肉率、脂肪率以及脂肪分佈的變化同時構成了BMI,隨著年齡增長,肌肉和脂肪的變化會對健康帶來重要且不同的影響,包括對慢病、身體和認知功能的多方面影響。

對老年人而言,透過運動和營養保持保持肌肉質量可能比減少脂肪更重要,

同時,

運動可提升心肺功能,可能有助於在BMI偏高

(使用一般成人標準)

的情況下保持健康。

專家簡介

中疾控專家解讀:千金難買老來瘦?追蹤中國高齡老人20年,發現令人意外

呂躍斌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環境所

副研究員/科室副主任

主要研究方向:

老年流行病學、環境流行病學

TAG: BMI體重死亡CVD肥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