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藥”之名,騙你沒商量

以“藥”之名,騙你沒商量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於健康的關注也越來越高,對自身保健的需求也越來越重視,於是就有一些不法分子瞅準了“商機”牟取暴利!

以“藥”之名,騙你沒商量

先來看個案例

市民範女士向北京警方反映,其受邀參加了一場健康講座,現場一位“專家”診斷其患有腦梗,需服用某知名院士團隊研製的八寶紫金丹才能消除病患。範女士信以為真,隨即花了6000元買了半個療程的特效藥。回家後,範女士發現該藥無任何使用說明,便多次打電話給銷售人員,但始終聯絡不上,感覺自己被騙,遂報警。

以“藥”之名,騙你沒商量

經過警方偵查,最終一舉打掉了這個專門以“健康講座”、現場診療等方式,誘導老年人高價購買謊稱可治療多種疾病的八寶紫金丹,進而實施詐騙的犯罪團伙。

經核驗,所謂的“八寶紫金丹”,只是普通食品,不具備任何療效。

以“藥”之名,騙你沒商量

類似的詐騙行為還有很多。據北京市公安局環食藥旅總隊統計,近3年來其偵破的保健食品犯罪案件70餘起,刑事拘留犯罪嫌疑人700餘名,有力震懾了此類違法犯罪。

為避免更多的小夥伴上當受騙,小編特意梳理總結了幾個以“藥”之名行騙的套路:

以“藥”之名,騙你沒商量

1。虛假宣傳

有的無中生有,虛構療效,有的以所謂“健康講座”為名,借“專家”之嘴誇大保健品功效,有的則在講座中講解“抑制腫瘤”“最佳化血液”等內容進行誤導,引誘老年人一步步陷入陷阱。

以“藥”之名,騙你沒商量

案列:犯罪嫌疑人李某夥同他人,向中老年消費者虛構、誇大該公司保健品可以治療、防治癌症、高血壓、高血糖、糖尿病等疾病,詐騙多名受害人錢財,後被北京警方一舉抓獲,刑事拘留該團伙犯罪嫌疑人達42人。

2。免費禮品

超市門口送雞蛋,小區免費量血壓。透過發宣傳單,免費發放禮品,或用保健品包裝盒、票據換禮品等,讓老年人進入圈套。

以“藥”之名,騙你沒商量

王某某接到一電話,對方稱可以免費領取手環,之後就有人開車將王某某接到某酒店會議室,然後就以看病賣秘方藥的名義騙走王某某3100元。

3。網路陷阱

利用網路套取住址、病史、電話等基本資訊行騙。

以“藥”之名,騙你沒商量

案例:郭某某報警稱,其於幾年前透過微信添加了一個名叫王某敏的人,該人得知其患有紅斑狼瘡後,向其推銷一款可以徹底治癒該病的保健品,郭某某花費近16萬元購買此保健品,並堅持長期服用,後因病情惡化發現被騙。

4。假冒“專家”

冒充醫生、專家、神醫,以及健康工作者等行騙。

以“藥”之名,騙你沒商量

案例:事主夏某透過朋友介紹認識了楊某,楊某自稱是中醫院院長,有自己的研究所,研製了救死扶傷的藥物,還給夏某推薦了保健品,夏某買了幾大紙箱子保健品,共計花費35萬元,後夏某發現該保健品是三無產品,退款時卻聯絡不上對方,遂報警。

5。打親情牌

有些保健品推銷人員經常家訪,去老人家裡提點水果、蔬菜看望,陪老人聊天。只要老人高興,讓他們買保健品就不是問題了。

以“藥”之名,騙你沒商量

6。免費旅遊

通常以公司搞慶祝活動、回饋客戶為名,組織老年人免費旅遊、免費吃住,實際上景點一個沒去,時間都用來參觀保健品生產車間,聽講座,誘導購買保健品了。

以“藥”之名,騙你沒商量

那麼,問題來了

面對這麼多的套路,作為消費者的我們該如何避免踩坑呢?

*

01

端正心態

*

首先,我們必須清楚,保健品是保健食品的簡稱。

是食品!

是食品!

是食品!

保健品

1。適宜於特定人群

2。有調節機體功能

3。不以治療疾病為目的

4。對人體不產生任何急性、亞急性或慢性危害

以“藥”之名,騙你沒商量

注 意

保健品不是藥品,不能代替藥物治療疾病!

您千萬別買錯了!

*

02

正確選擇

*

其次,要根據身體狀況理性選擇保健品,有“藍帽子” 標識的才是保健品。

以“藥”之名,騙你沒商量

以“藥”之名,騙你沒商量

*

03

不貪便宜

*

第三,沒有無緣無故的“愛”。當遇到送雞蛋、免費體檢、免費旅遊等這樣的好事,千萬要小心了。天上不會掉餡餅,餡餅可能是陷阱。

*

04

正規渠道購買

*

第四,在購買食品、保健食品時一定要透過正規渠道,並注意檢視門店是否具有營業執照、相關食品經營等資質,仔細查驗商品標籤、外包裝,妥善保管好購物憑據及相關票據。

轉自丨智警課堂

TAG: 保健品免費某某講座夏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