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病找醫生,越老越厲害?業內透露:副主任醫師效果或最好

“爸,你怎麼又取消預約啦?我好不容易給你約上這個專科醫生,人家可是北大研究生,還去外國深造過,口碑水平都極好,可能對你的病有辦法。”

“什麼北大畢業,海歸的,小毛孩一個,我看他介紹那裡寫著才37歲,這麼年輕,病人都沒見過幾個,怎麼看病?我還是得找咱們老家那位黃教授,人家當了四十多年的醫生了,什麼樣的病人沒見過,我看他比較靠譜。”

老劉和兒子各執己見,堅持認為自己找的醫生更“靠譜”,誰也說服不了誰。

其實,這對父子的說法都比較片面。一個醫生好不好,需要綜合考慮,而不是從某一點優勢就直接斷定,這樣有失公允。

看病找醫生,越老越厲害?業內透露:副主任醫師效果或最好

一、看病找醫生,是越老越好嗎?

不可否認的是,年齡越大的醫生,由於在行業內摸爬滾打多年,行醫過程中會遇見過各種各樣的患者,臨床經驗也會比較豐富一些。但同時,老醫生也有“知識斷代”的劣勢,當下醫療水平不斷上升,醫療技術不斷更新,一些“老觀念”容易被推翻,而如果老醫生的知識更新無法與時代同步,看病時容易憑經驗行事,先入為主,這樣對一些疾病的診療往往是不利的。

所以,並不是年紀越老的醫生,醫術就越好,醫生的水平跟年紀沒有必然關係,因此不要盲目地去追崇老醫生,很多時候一些常見疾病,年輕醫生看起來也非常得心應手。

二、怎樣才能找到好醫生?

那如果不看年齡,應該怎麼判斷一個醫生好不好呢?看排名、頭銜或者其它方面可以嗎?

首先,排名並不能直接作為判斷醫生好壞的依據。以外科醫生的“手術成功率”和“併發症機率”為例,如果醫生A接診的患者當中老弱病殘佔比大,那其手術風險以及併發症機率自然就會比較高;而若醫生B接診的患者當中身體強壯、病症輕微的佔比大,那風險自然低,可如果這樣直接認為醫生B比醫生A好,顯然對醫生A並不公平。

加上醫院的醫生排名一般是由多方面綜合考慮的,所以

在選擇醫生時,

排名

可以參考,但不是絕對性因素。

看病找醫生,越老越厲害?業內透露:副主任醫師效果或最好

其次,選醫生時,也不能光看頭銜,有的醫生雖然是掛名科主任或其他行政職位,但他真正花在給患者看病的時間上卻很少,很多時候更偏向於考慮如何讓醫院有序運營和盈利,所以,這類醫生雖然可能頭銜很高,但卻不符合病人求診的實際需求。

而想要儘可能地找到一位好醫生,大家可以試試從這5點進行判斷:

1.看醫生的專業背景

一般來說,如果這個醫生有過在大型教學醫院的培訓或深造的經歷,那他的經驗以及實力等相對有保障一些。而術業有專攻,當醫生也側重專業,如呼吸專業、心血管專業、內分泌專業、婦科專業等,儘量找符合自己病情的專科醫生。

2.看在病人中間的口碑

醫生好不好,從患者當中的口碑也能瞭解出一二。一般好的醫生,態度都比較謙虛、溫和,對患者有耐心、細心,善於傾聽患者,或是技術水平高超,擅長解決疑難雜症,治癒率高。如果大多數患者都對這個醫生的評價不佳,那這個醫生可能確實在某個方面做得不是那麼好,需要謹慎選擇。

不過,需要提醒大家的是,由於醫生每天面臨的工作量和壓力巨大,難免會有“態度不好”的時候,這時則需要大家將心比心,多一份理解,不要苛責。記住,醫生也是人,並非“神”。

看病找醫生,越老越厲害?業內透露:副主任醫師效果或最好

3.看同行的評價

大眾因缺乏專業知識以及渠道瞭解,對醫生的理論、技術、醫德等方面其實往往是摸不清的,所以想要了解醫生的好壞,還得看看同行的評價如何。

4.看病最好是找副主任醫師

北京師範大學老教授張靜如認為,看病最好是找副主任醫師,雖然箇中原因,張教授不便具體展開,但結合各業內人士的觀點,小艾總結出2個原因:

①副主任醫師有豐富的臨床經驗

:一般情況下,從一名本科畢業生成為副主任醫師,在臨床工作的時間大約需要10年時間,而在這過程中,為了能夠向上發展,醫生會不斷學習,跟上醫學新進展或提升疾病診療方案,並且更有動力、更頻繁地進行臨床查房工作,以此來豐富自己的經驗,提升診療水平。

②體力、腦力多處於醫生群體中的“中上水平”

:當醫生不僅是個腦力活,更是一個體力活。副主任醫生年齡範圍多在30-50歲之間,比下經驗豐富,水平更高;比上體力充沛,思維活躍,更適合在臨床工作。

5.年輕女醫生治療效果或更好

這一點可能顛覆了你的認知,但卻有科學根據。多項發表在英美頂級期刊、涉及超過200萬名患者的資料研究顯示:

年輕女醫生治療效果或更好。

如一項發表在JAMA(美國醫學協會雜誌)的研究透過對158萬例內科住院患者的分析,發現對於同等難度的病例,由女醫生治療的患者入院30天死亡率比男醫生低了0。42%,再入院率則低了 0。55%。看似細微的差別,卻可能因此

每年額外拯救至少3.2萬名患者。

究其原因,科研人員認為,相對男醫生來說,

女醫生的溝通能力更強、耐心更足,更能清晰地瞭解患者病情從而進行制訂個性化診療方案。

另外,

女醫生或許會更細心,更願意遵循治療指南,降低出錯率。

看病找醫生,越老越厲害?業內透露:副主任醫師效果或最好

當然,以上因素只是從普遍性角度進行分析,具體情況還得因人而異,但若一個醫生能做好這幾點,那ta基本可以算上一個“好醫生”了。總而言之,判斷一個醫生好壞,大家可以根據上述多方面綜合考慮,再做決定。

三、

提醒

看病時,

三句話是大忌

1.“您儘管用最好最貴的藥,錢不是問題”

很多人都存在這種誤解,覺得貴的就是好的。可事實並非如此,看病治療,只有最適合自己的方案才是最好的,而不是以貴還是便宜來判斷,所以不要用外在經濟條件引導醫生的治療。

2.“我查過了,網上說……”

網上資訊過於雜亂,很多發表觀點的人並不是專業的醫生,對疾病的認識也是一知半解,如果盲目輕信,很有可能人財兩失。所以,你既然決定選擇專業醫師看診,那就相信眼前人吧!

3.“我的病跟他一樣,為什麼他能治好,我卻不能……”

每個人的具體情況都不一樣,治療的效果自然也不一樣,比如同樣得肺癌,有的人病症較輕、身體素質好、心態也好,那自然治療的效果就會比較好;而有的人如果情況相反,那治療效果自然就比較差。所以,因存在個體差異,所以盲目對比沒有意義,儘早選擇適合自己的治療方案,積極配合才是關鍵。

看病找醫生,越老越厲害?業內透露:副主任醫師效果或最好

總結:看病時想要選擇一個靠譜的醫生,不要單憑年齡、頭銜、排名等某一要素去選擇,這樣選擇的結果往往不能達到你的需求,切記,綜合多項因素才能做出相對好的選擇!

參考資料:

[1]《實用到爆!看醫生時一定要掌握這8個溝通技巧》。人民健康網。2018-04-26

[2]《看病找什麼樣的醫生靠譜?這幾個“軟指標”幫你識別》。生命時報。2018-11-13

[3]《找醫生看病,這些話要慎重!》。華醫網。2018-10-13

未經作者允許授權,禁止轉載

TAG: 醫生看病患者治療女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