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的止血專方——柏葉湯

柏葉湯(《金匱要略》)

【組成】側柏葉30g 炮姜6g 艾葉10g

【用法】水煎,童便(原書用馬通汁)一杯和服。

【主治】中氣虛寒,不能統血,吐血不止,面色萎黃,舌淡、脈虛數不勝按。

【證析】吐血不止為本方主證,按臟腑辨證,病在中焦;兼見面色萎黃,舌淡脈虛,按八綱辨證,屬中氣虛寒;出血雖是血分病變,出血之機則因中氣虛寒,不能統攝所致。脾統血,陽虛血失其統,故吐血不止。

【病機】中氣虛寒,不能統血。

【治法】溫陽止血法。

【方義】方以柏葉之清降,折其上逆之熱,童便之寒降,引其下行,乾薑、艾葉之辛溫,溫守中陽,使脾能統血,氣能攝血。四藥又有止血作用,能夠直接治療出血主證。此方溫中與清降並行,就其結構分析,是清肝與溫脾並舉的配伍形式;就其治法而言,仍屬溫陽止血法則。

原方用馬通汁(馬糞用水化開濾汁澄清)合煮三藥,此處換成童便易於收集。此藥祛瘀、止血兼而有之,尤宜於跌僕損傷及產後失血。

【應用】此為最早的止血專方,臨證亦可酌情加阿膠、竹茹增強止血作用,體現清肝與溫脾並行之法;加入人參、三七尤合法度,不僅止血作用有所增強,也是益氣攝血與溫陽止血二法合用的形式。

【歌括】

仲景留傳柏葉湯,艾葉童便與乾薑,

吐血不止因中寒,溫經止血效力強。

TAG: 止血童便虛寒吐血溫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