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建引領下,社工參與社群治理案例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要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進一步明確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充分體現了我們黨先進的執政理念和高度的制度自信,為新時代中國發展指明瞭方向、設定了目標、鼓舞了幹勁。

眉山市彭山區鳳鳴街道城南社群立足社群實際需求,以“便民·利民·為民”為主題,打造便民服務型特色社群,不斷深化完善新型基層治理機制,對黨建引領創新社群治理進行了有益探索。

一、基礎情況

城南社群,辦公地在原集關社群陣地,幅員面積3。35平方公里,東臨岷江,西臨柏華路二段,南到興旺路東段,北至武陽東路(西)路\鎖江路。轄居民小組6個,戶籍人口6679人,總戶數2526戶,黨員204名,轄居民小組6個。轄區常住人口20500人,2020年被確定為四川省民政廳第一批城鄉社群治理試點示範社群。

城南社群透過購買社會組織服務,引入社會工作服務中心作為樞紐型社群平臺,建立健全社群便民服務體系建設,完善社群宜居宜業服務功能,規劃建設“社群15分鐘基本公共服務圈”,實施社群公共服務供給側改革。

二、主要做法

(一)圖看城南——城南資源尋寶記

社工協同當地社群工作人員、網格員、院落骨幹等建立專門的調查研究隊伍,從有益於群眾生活的視角出發,全面排查當地能夠提供便民服務的企業、商家、個體經營者、社群能人,瞭解社群資源區位分佈和種類資訊。

透過問卷星、社群地圖、個案訪談、研究分析等方式,協助綜合梳理此次社群調查研究工作方法、過程與結果,

最終形成一份有實用性的《城南社群尋寶記》資源清單手冊,讓城南社群居民足不出戶即可瞭解到和自身生活息息相關的服務事項。

(二)城南市集——公共服務集聚地

為方便城南社群居民生活,城南社群在黨群服務中心旁打造一個“城南市集”,配置8個攤位,同時招募社群內部能人,充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參與社群便民服務,形成社群便民服務資源的內部流通,最大程度地“便民利民”。

配鑰匙、修水管、衣物縫補、理髮等便民微服務攤主入住,建立攤主聯盟,發動攤主參與式制定市集運營制度,並以此為基礎集結散落在城南及周邊社群的零散“攤主”,元件城南社群便民微服務聯盟,形成便民服務資源清單。

(三)黨建城南——黨建先行示範區

以濱江翡翠城小區作為試點,以“找黨員、強組織、建機制、促自治”為步驟,實施黨建引領小區治理。黨委當家,群眾做主。社群黨員即是服務保障者,又是服務享受者。

城南社群將社群黨員根據所在網格劃分到樓棟小組中,把與居民聯絡的最後一米聯通,利用轄區黨員既是黨員又是居民的雙重身份,及時收集整理小區群眾最真實、最迫切的需求,並將結果反饋到社群黨委,圍繞民需的具體情況,社群黨委召開組織居民代表會議及時反饋,並將反饋結果及時提供社群黨員向群眾傳遞。反饋渠道暢通後,實現了便民服務在濱江翡翠城小區內部落地生根,全面開花。

(四)事說城南——多彩生活文化集

城南社群剛成立不久,社群融合度不高,社工從社群文化視角出發,透過高頻的文化活動,促進社群融合,巧妙結合臘八節、春節、三八婦女節等大家耳熟能詳的節日,將社群群眾組織到一起,共創城南文化氛圍,共享城南文化盛宴。

圍繞婦女、兒童、老年等不同年齡段的主題活動,由社工作為統籌支援方,城南社群作為具體運作方,志願者隊伍作為協作方,透過實踐來提升城南策劃能力、統籌能力、執行能力、宣傳能力,讓群眾生活變得豐富多彩。

(五)益創城南——衣食住行創益行

圍繞最影響小區居民衣、食、住、行的生活大事,圍繞養老、托幼、就醫等民生問題,由基層黨組織牽頭,社群社會組織承接,以便民服務型社群建設為主題,開展城南社群微創投活動,透過個人或社群團體組織融入社群治理之中,讓社群的“有心人”來參與便民服務社群打造,引領營造社群居民“自組織、自治理、自發展”的良好氛圍,共同建立便民和諧的新型社群。

如“4050媽媽團”在公益創投的支援下,管理運營城南社群的婦女兒童之家,對有需要的兒童開設學業輔導、興趣培育、繪本閱讀等,有效解決了父母時間不足導致孩子無人管理的問題。

(六)人匯城南—-治理人才加油站

一是以社群兩委工作人員為物件,著力提升其對社群治理的認識,轉變“管理思維”為“治理思維”,提升治理能力,並透過主題活動不斷提升其實操能力。二是培育核心社群骨幹隊伍,尋找小區的服務抓手——社群骨幹,對關鍵人物、商戶開展服務技能培訓,提高便民服務治理隊伍的專業性。

運用專業社會工作和社會治理理念,連結多方治理資源,採用參與式培訓方式,為城南社群工作人員、社群骨幹開展增能培訓,提高其解決居民基本生活需求的服務技能,提升治理和服務能力,建立了城南社群階梯型治理人才儲備庫。

(七)漫步城南—服務成果點贊牆

以老舊院落、萬人小區、新型院落等不同型別的小區為試點,每類選取一個便民服務點贊牆,實時接受群眾對每一次服務、每一次活動的線下點贊,“做的好不好,群眾說的算!”透過點讚的形式來增強服務成果與群眾之間的互動聯絡。

以“事說城南、益創城南”為服務基地,培養便民示範點導賞人員,定製便民服務體驗打卡路線,將城南社群開展社群治理和便民服務情況透過案例+便民實踐體驗點、點贊牆的形式進行展示和梳理,讓居民即能看到又能夠參與的到。

三、主要成效

(一)基層治理機制日趨完善

社群治理多元主體結構趨向成熟。在城南社群黨委的領導下,各個多元主體即各自獨立又相互補充,在社群治理框架結構中發揮不同作用。

透過共建共享機制,廣泛參與到社群便民服務的每個環節之中,使得每一個主體在社群公共服務中有事做,有參與感和成就感,社群呈現出便民服務種類齊全、多元主體參與共治的基層治理新模型,治理主體也呈現出種類多元、層面分明的新態勢。

(二)社群治理能力不斷提升

透過省級城鄉治理試點社群建立,社群基本公共服務能力得到提升,在試點過程中湧現出來的黨員先鋒、志願者、居民骨幹成為社群治理中一支不可或缺的力量,再也不是以前對社群事務漠不關心、不聞不問的社群居民,對於參與社群自治和共治社群,居民有了更多想法,願參與,能參與,會參與,在基層治理實踐中不斷成長,參與治理能力和意識不斷提高。

(三)社群鄰里關係更加融洽

作為城市新社群,一次次活動加速了鄰里之間的快速融合,很多外地流動人員也在社群中感受到家一般的溫暖。一次次志願者行動匯聚城一條愛的暖流,一個個便民服務清單被承接,彰顯了社群的溫度,聯通了那顆鄰里守望的心。城南社群居民彼此的隔閡被服務衝破,幸福感、獲得感普遍增強。

TAG: 社群城南治理便民服務居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