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深圳打拼五年,一事無成,是不是該回老家發展?看別人是怎麼答

前幾天在知乎上看到了這樣一個問題:

自己來深圳打拼五年,一事無成,我是不是該回老家發展?

其中有一個人的回答,讓我覺得特別有感觸!

他是這樣說的:

別討論城市,討論自己。因為限制一個人發展的,從來不是環境

回到小城市發展會更好?未必

前幾天,有個朋友和我說,自己在深圳混不下去了,想要回老家。這已經是我第三個想要放棄一線城市,回三四線老家的朋友了。

我問他為什麼想要離開,他給我講了自己“懷才不遇”的故事。

普通本科學歷的他,幾年前來到深圳,想要大展宏圖,可現實卻是處處碰壁:

學歷一般,進公司後無法受到領導的重視;做的專案成績平平,無法得到公司更多的資源。工作幾年,眼看著比自己年輕的人就要站頭上,成為自己的領導。

來深圳打拼五年,一事無成,是不是該回老家發展?看別人是怎麼答

突然覺得:也許是自己的才華不夠,無法在大城市發展。

“也許我回到小城市,會混得好很多。你覺得呢?”

我覺得,未必。

大城市的好處,是英雄不問出處。

可前提是,你要先成為一個英雄。

《鄉村愛情》裡有一句臺詞,說得非常好:自己沒能力就說沒能力,怎麼你到哪兒,哪都大環境不好,你是破壞大環境的人啊?

來深圳打拼五年,一事無成,是不是該回老家發展?看別人是怎麼答

很多人為了夢想來到北上廣深,覺得到了這裡,就可以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了。結果,每天一邊996一邊混吃等死,還要安慰自己,這是為了夢想在拼搏。

等到混不下去的時候,就喊著“大城市容不下肉身,小城市容不下夢想”,離開一線城市,回到老家,以為這樣就能夠重新開始。

結果呢,就如同我這個朋友一樣,從大城市裡的普通人,變成了小城市裡的普通人,除了工資減半,毫無變化。

因為困住一個人的從不是環境,而是一個人的基本實力。

比環境更能影響一個人的,是對待事情的態度和思考能力

英國有個紀錄片,叫做《窮哥哥,富弟弟》。紀錄片的主人公,是兩個雙胞胎兄弟。

哥哥伊凡就是人們眼裡的“成功人士”,是金融界的精英,保守黨的政要。弟弟大衛則在四處流浪,沒有房子,沒有家庭。過著吃了上頓沒下頓的生活。

這個紀錄片,講的就是這一對雙胞胎兄弟互換生活的事情。

互換生活的第二天,伊凡就發現了弟弟大衛存在的幾個問題,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弟弟散漫的態度。

大衛和伊凡說自己第二天上午要去廣場賣書,可他第二天卻遲到了一個小時,還穿了一身非常失禮的明黃色西服。

來深圳打拼五年,一事無成,是不是該回老家發展?看別人是怎麼答

賣書的時候也不是很努力,結果一本也沒賣出去。

當大衛來到哥哥家裡時,卻展現出不同的感覺。

他一直以為哥哥是一個毫無感情的“吸血鬼”,靠人民的血汗錢生活。

可事實是,哥哥每天有非常多的工作,他需要平衡生活、家庭、金融和政治等多方面所佔的時間和權重。

對待工作不同的態度,決定了他們今天所面對的不同狀況。

他們最大的區別是,哥哥的腳踏實地,和弟弟的誇誇其談。

他們從小接受一樣的教育和一樣的物質條件,可因為弟弟年紀小,在家裡會獲得更多的寵愛,因此從小開始,就喜歡遊手好閒,到處遊蕩,“一整天啥都不做”。

來深圳打拼五年,一事無成,是不是該回老家發展?看別人是怎麼答

哥哥則對財務比較敏感,從小就自覺打工,送報紙、修草坪,21歲就開始創業,很快就賺到了人生的第一個100W英鎊,之後又賺到了自己的第一個1000W英鎊,然後開始順利地進入人生的下一個階段:從政。

弟弟大衛卻沒考上大學,高中畢業後就去修理廠做學徒,可沒做多久就放棄了,之後又去嘗試了各種職業,但沒有一個能堅持下去。

出生於同一個家庭,接受著同樣教育的兩兄弟,就這樣,走向了完全相反的兩個方向。

人們總說環境決定未來,卻忽略了一個事實,那就是:

比環境更能決定一個人未來的,是一個人思想的層次,是面對事情的正確態度。

環境給不了你的,能力可以給你

前幾天,我那個在三線小城市做淘寶的老同學全款買房了。

七樓小高層裡面的樓中樓,客廳幾乎和我在深圳住的房子一般大,陽光從落地窗透進來,把人心都照亮了。

其實,她剛畢業就放棄了一線城市,回到老家自己研究淘寶。最開始我們都覺得無法理解:放著大好的深圳不呆,回去一個小城市,和放棄自己的未來有什麼區別。

可是,隨著她的淘寶店越做越大,分店越開越多,賺的錢超過了我們的工資一倍、兩倍、幾倍。我們的想法,也發生了變化。

來深圳打拼五年,一事無成,是不是該回老家發展?看別人是怎麼答

也許,有些東西,我們無法依靠環境獲得,但憑實力,卻可以。

上個月,甲骨文裁員被頂上了熱搜。

說起甲骨文,很多人都不會陌生。因為它在資料庫市場的地位堪比微軟在作業系統上的壟斷。可即使如此,甲骨文卻依舊選擇在中國區進行大面積裁員。有大概1000個人被波及。

萬幸的是,甲骨文提出還不錯的賠償措施:當月離職的可以拿n+6的賠償,下個月離職可以拿n+1的賠償。

可是,即使如此,還是有人覺得不夠滿意。因為“只有20天的時間,不夠找一份工作。”同樣的,也有人開心地拿著n+6的賠償,去了很好的公司,薪水還要增加一點。

人們總是喜歡向大城市走,向大企業走,因為大城市、大企業會有更好的機遇,更好的環境。

可是,他們卻忘記了,能力才是唯一的鐵飯碗。

在大城市、大公司裡崛起的,除了少數的幸運兒以外,大多數都是勤懇工作,磨練自己技能和能力的中產階級。

來深圳打拼五年,一事無成,是不是該回老家發展?看別人是怎麼答

從2016年開始,每年年初,網上都會流傳一次“今年是近幾年經濟最差的一年”,一直說到了2019年。可是年年都會有不同的公司,賺到了大錢。

今年5月,一直飽受爭議的瑞幸咖啡,在美國上市了。

瑞幸的“不被看好”其實從2018年就開始了,很多業內人士紛紛斷言,說2018年經濟形勢不好,瑞幸又主要靠貼補使用者補貼來吸引顧客,肯定做不長久。

可是,2018年,瑞幸在全球開出了2064家門店。更是在2019年開頭就立下了今年要新增門店2500家的目標。

在各行各業都在大喊獲取客戶難度大,成本高的時候,瑞幸更是為自己積累了1676W使用者,並在5月17日,敲響了斯諾達克上市的鐘聲。在各種壓力重壓之下,逆風翻盤,成功上市。

來深圳打拼五年,一事無成,是不是該回老家發展?看別人是怎麼答

哪有什麼所謂的經濟不好,不過是你的能力不足罷了。

很多人都在說:大城市容不下肉身,小城市容不下靈魂。把自己的平凡歸咎於自己所在的環境,刻意地忽略了能力和態度的影響力。

人生如旅途,決定一個人能否向前的,永遠是他的實力,環境所影響的,充其量只是前進的速度和道路的坎坷程度罷了。

世界上沒有到不了的終點,只有不敢邁出去的腳步。

能把人困在原地的,從不是環境,而是我們自己。

TAG: 環境自己瑞幸大城市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