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王傳福:中國人在新生事物轉換中比世界任何一個民族都來得快

礪石導言:

比亞迪創始人王傳福近日預測,到2022年底,中國新能源汽車的市場滲透率有望達到35%。

對話王傳福:中國人在新生事物轉換中比世界任何一個民族都來得快

近兩年,隨著王朝系列爆品產品與刀片電池等核心技術的問世,比亞迪正成為中國最炙手可熱的企業。其在資本市場上的市值已經接近9000億人民幣。

近日,比亞迪集團董事長兼總裁

王傳福

線上參加了紅杉中國舉辦的“2021紅杉數字科技全球領袖峰會”並接受了主持人專訪。在與主持人隔空對話中,王傳福表示

,“中國人在新生事物轉換中比世界上任何一個民族都來得快”

據悉,中國今年1月份新能源車的滲透率只有5%~6%,而到10月份,已經達到接近20%的市場份額。王傳福還預測,到2022年底,新能源汽車的出貨量有望佔到中國整體汽車出貨量的35%。

這意味著,明年中國新能源汽車銷量將相比今年出現翻番的規模。而在如此巨大的市場增量中,比亞迪作為當前中國新能源汽車行業的領導者,無疑將是這個增量紅利的最大受益者。

對話實錄如下:

主持人:

您是我特別佩服的行業的前瞻者和引領者,您總是能先人一步,比亞迪從做電池到造車,到推出第一款插電混動式的汽車,到新能源汽車連續4年銷量全球第一,再到成為全球首個開放汽車硬體系統的車企,總是能捕捉到時代的趨勢。我們現在,很多人在說新出行是不是已經迎來了新的起點的到來,您怎麼看綠色出行、智慧出行,現在的市場發展狀況,中國的各個市場又是處於一個什麼樣的水平呢?

王傳福:

大家上午好,很高興參加這個論壇,剛才主持人提到新出行、綠色出行,這都是當下非常熱門的主題。綠色出行的前提是有一些資源上的配置,坦率地說,特別在中國,中國石油進口高達71。3%。因為出行,因為交通,消耗的用油量佔我們中國差不多70%以上。資源是有限的,再加上“雙碳”戰略,一系列的因素,也是讓我們的出行必須要有所變革,這些變革會讓我們的出行更綠色,同時減少對化學能源的依賴。在當下,因為環境的問題,資源的問題,我們必須要變革。這種變革就是交通的電動化,或者說汽車的電動化。在中國來說,意義更加緊迫,除了綠色、環保以外,減少對石油的依賴,綠色出行就顯得更加有戰略意義。

說到中國“雙碳”戰略,氣候變化等等一些承諾,再加上環境、環保意識的增加,電動車在中國也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期。從今年1月份資料可以看到,

我們今年1月份新能源車的滲透率才5%~6%,逐月在升高,到上個月,已經達到接近20%。

20%是什麼概念,是我們國家十四五規劃裡面到2025年新能源車佔比在20%左右,就是說我們提前四年完成了電動化的任務。從這個意義上看,老百姓也是很喜歡綠色出行,也是很喜歡電動車這個產品。

今天應該說

天時地利

人和,方方面面都具備了電動化加速的趨勢。如果說“天”,全球的氣候變化“雙碳”戰略包括中國和歐洲對新能源政策的鼓勵這就是“天時”。“地利”,我們的產品,特別是最近幾年,我們新能源汽車產品越來越受老百姓歡迎,越來越超越同級別同價位的燃油車,以前說新能源車只是在某些效能上比燃油車有很好的領先,今天可以說新能源汽車方方面面的效能,全面地超過了燃油車,像加速、響應速度、平順、靜音,包括使用成本,如果說智慧化就更多了,中國包括比亞迪在內的造車新勢力提供出來的新能源汽車的產品應該說全面地超越了傳統車。

“人和”,我們從資料可以看到,新能源車的增長速度,今年可能要到達330萬臺,在中國,去年130萬臺,70%的增長率,估計今年到達20%,200萬臺就很不錯了,但是你看今年可能要破330萬臺,節節地升高,每月都創滲透率的新紀錄。我們老百姓用購買來投票,他們喜歡新能源產品,當然也喜歡綠色出行。

具備了天時地利人和,可以說中國的綠色出行也好,新能源汽車也好,迎來一個前所未有的發展期,當然這也是100年的汽車工業,即將發生一場變局或者說革命。我們比亞迪也是運氣好,當然,也是基於比亞迪長期的堅持,我們正好趕上了這個風口,比亞迪在方方面面都應該準備好了,在電池、電機、電控包括功率半導體,包括E平臺等等方方面面,我們做了差不多十幾年的堅持,十幾年的準備,終於迎來了一個市場的爆發期。

我估計未來幾年也是一樣,新能源汽車的滲透率遠超想象,今年從年頭到年尾每月大概增長1個多點,從年頭的5%,到年尾估計到20%,差不多增長了15個點,明年即使按照等比例增長的話,其實大家都知道新生事物的增長從來不是等比例,都是先低後高,即使按照等比例保守估計的話,明年年初可能是百分之二十幾,再增加15點的話,

到明年年底,新能源汽車滲透率可以高達35%,

遠遠超過國家原來的規劃,這就是市場到了,機會到了。當然挑戰和機會是並存的,我相信未來綠色出行、新能源車快速地替代燃油車這種霸氣不可逆轉,而且步伐越走越快。

主持人:

這個也是驗證了我們很難透過道德綁架環保迫使使用者做出習慣的改變,但是我們的產品積累,我們的技術積累夠成熟了,產品做得足夠好了,也就促使使用者做出改變。您對技術一直都是有前沿的把握,基於您對技術路徑的判斷,未來會重塑汽車產業鏈的主要技術會是什麼?在汽車的創新鏈條中未來5年會釋放很大潛力的又是什麼樣的一些環節呢?

王傳福:

汽車不同於一般的產業,在製造業裡面算最大,在所有產業裡面包括房地產,在GDP差不多大概10%,包括它的全產業鏈。整車的話包括商用車中國大概超過2500萬,差不多在3萬多億,還有上下游,還有後市場等等,差不多有十幾萬億,佔中國GDP的10%。這是一個

巨大

產業,而且它是一個製造型的,以製造業為主的產業。在這種百年未有的大變革當中,從燃油車變成電動車,它的產業鏈一定會重構。這裡就有很多產業,電池代替了發動機,電機電控這些產業都是全新的。電池在手機上的規模很小,全球所有的穿戴裝置加在一起,也就是五六十個億瓦時。

主持人:

王傳福先生之前有跟我分享過他是個特別喜歡泡實驗室的人,他說他再怎麼樣的身份,首先是個工程師才是一個企業家,他作為一個工程師對前言技術的很多判斷,就是基於他整天泡在實驗室和工程師去打交道,去了解他們面對的所有問題,然後去解決,這個也是對我來說很受啟發的一點。

他跟我分享的一點對我有很大啟發,讓我想起最早的時候亨利福特發明了汽車,他當時就說人們想象不出汽車這個概念,問人們需要什麼,他們只告訴你需要更快的馬,在很多技術的轉型和重塑期的時候,技術創新當然非常重要,但更為重要的是思維模式的轉變,在於你的領導力、想象力。王傳福先生分享過他對未來整個趨勢的判斷,

他是首先看到可能未來幾十年的整個技術的趨勢是什麼,在以終為始的倒退回來我今天需要怎麼投入,才能達到我的終極目標。

王傳福:

說到產業鏈的重構,規模非常大,電動車到燃油車確實是個很大

變革

,有一個是相同的,但是很多核心的東西完全變了,這樣涉及到很多供應鏈要重新重構。一個是以電池為主的,佔汽車成本差不多30%~40%,整個產業鏈必須構建起來。現在供不應求,除了晶片還有一個就是電池不夠,突然間需求爆增,要買很多材料,這些材料可能一開始沒有準備好,這就是個巨大機會和也是一個挑戰。在產業鏈重構裡面還有一個大的,就是半導體,半導體分兩塊,一塊是功率型的,驅動電機的,IGBT,碳化矽,對晶圓消耗很大,按照面積算,一個8寸的晶圓也就做兩三部車。

綠色出行還有一個方向,電動化以後還要朝智慧化方向走。我們說電動車是上半場,智慧車可能就是下半場,智慧車對半導體的需要更大,比如AI晶片,需要很大算力,輔助駕駛、自動駕駛也是大量消耗半導體的晶圓。這個產業鏈也要重構,它的規模,它的需求,它的種類。

電動車變革,代替燃油車以後,它所帶來的一個巨大的供應鏈體系的重構,這就給我們廣大的投資者,我們廣大的朋友帶來了機會和挑戰,一個電動車對半導體的需求比一個傳統車對半導體的需求大5~10倍。今年我們汽車缺“芯”,原因很多,一個原因是電動車增長很快,對半導體的需求是5臺、10臺燃油車的需求,電動車增長這麼快,需要一下就猛增,業界原來沒有準備好晶片供不應求。因為缺“芯”,全球汽車工業大概少七八百萬臺車,因為晶片的問題沒有生產,就是一個巨大的汽車變革帶來的整個產業鏈的重構所帶來的機會和挑戰。

主持人:

您說到晶片的問題,

汽車

行業來說,新能源汽車、智慧汽車對半導體行業不是足夠大的市場,能夠足夠有需求讓它們在這方面做出及時的佈局嗎?

王傳福:

電動車,特別是智慧的電動車,對半導體的需求是非常大的,不是說不大,

非常大。一個是驅動性的,需要大量的IGBT,一個是智慧駕駛用的AI高算力的晶片,而且消耗高進製程的半導體晶片,它的用量非常大,這兩個加在一起,對半導體的需求就是巨大的。半導體投資週期長,投資很大,它多少年來慢慢形成一個供需平衡,突然間電動車產業一下高速增長就會打破原先的這種供需平衡,這時候會出現短暫的供不應求造成今年的汽車缺“芯”,造成產量的下降。

主持人:

我們看到比亞迪在這麼多年來已經有非常系統的產業鏈佈局,包括刀片電池、晶片的迭代,不僅對比亞迪自身,還對整個產業都帶來很大的影響,能不能分享一下,比亞迪對自己也好對整個產業也好,面對的一個問題,自己的一個佈局和您的一個思考和解決方案呢?

王傳福:

我們在十幾年前就看到有這種機會,比亞迪就堅持投入,我們佈局了很多,像電池,作為電動車最核心的技術之一,加上我們的電機電控,加上工業半導體。長期堅守了十幾年,在2008年我們開發出車用的IGBT,工業半導體。2007年的時候收購寧波中緯半導體企業,後來叫比亞迪半導體,專門做給車載用的IGBT。

我們在電池方面投入很大,即使很大,在今年也出現了供不應求,市場比我們想象中的還快。

中國人在新生事物轉換中比世界上任何一個民族都來得快。

比如我們從2005年算,2005年黑白電視被彩電替代,當時在4-5年時間完全被替代。2005年歐洲同樣出現彩電代替黑白電視,但歐洲花了大概十年時間才慢慢轉換。2005年中國的家庭收入和2005年歐洲的家庭收入,我們那時候還算比較窮,雖然窮,

追究新生事物的更迭方面絲毫並不慢。我們的手機,我們今天的5G代替昨天的4G,在中國差不多一年半的時間就大部分都換完了。

這兩個行業的轉變是完全靠商業的行為,但是汽車的更迭不一樣,還有一個政府無形的手在推動。“雙碳”戰略、氣候變化還有一個減少石油的依賴等等這些戰略。我相信未來,汽車從燃油車到電動車的轉換速度遠超我們管理層的預期。過去十二個月可以看出,速度非常快。我們比亞迪做了充分的準備,也充分認識到天時地利人和一旦成熟了,這個轉換速度可能就3~5年就大變天。這3~5年裡面,我們如何抓住這個機會,沒有產業鏈,你的產能你的技術在這場變革中如何抓住這是非常重要的。

紅杉的沈總也是有非常敏銳的眼光,經常和我們來探討,他也投資了比亞迪,我們中國在這場變革中以比亞迪為代表的中國這些,看好新能源市場這些車企們一定會先分這一杯羹。當然,挑戰也很大,你要對每個技術有大的投入,把握住方向。特別像電池的投入。社會並不缺錢,怎麼投入、什麼方向,到底是三元電池還是磷酸鐵鋰,到底是圓柱的還是方的,到底是硬包的還是軟包的,到底是旋繞的還是疊片的,好多個方向只要走錯一個方向你可能一百億投資就打了個水漂,可能耽誤三年時間,這就要求你長時間的投入,長時間的研究,長時間的跟蹤,你才能抓住、摸出這個行業的發展規律,才能找準方向讓你的投資能夠獲得回報。同時競爭對手會犯錯誤,你會搶先一步在行業佈局戰略方向非常重要。行業裡面很多換電的,電池的就有七八種方向,整車也有很多方向,比如插電的和純電的,怎麼去投入,怎麼去比較。

我們的技術,技術是為產品服務的,這個沒錯,在比亞迪技術首先為戰略服務,你賭的機率是50%,我們一百億的投資三年四年風險太大,這時候就要有很好的技術,很好的技術的研究讓你的管理者更加清晰,更加聰明,更加看準方向,這時候你就可以賭對方向,抓住機遇。比亞迪這幾年把一些核心的技術,核心產品方向都做了非常好的佈局。

我們今年推出DMI超級混動,現在賣得供不應求,交貨週期要達到4個半月,累計未交訂單有20萬臺,這個就是因為短途用電長途用油,解決家庭第一步車。

中國仍然有60% 的家庭是無車家庭,讓一個無車家庭買一個純電動車其實難度很大壓力很大,純電動車可以是家庭第二步車第三步車,比亞迪推出短途用電長途用油插電式混動,解決里程的憂慮,這個產品一推出來以後正好滿足家庭第一部車的購買者,解決了里程的憂慮,這些方向的把握也是一個企業必須要做的。

主持人:

比亞迪是一直特別堅持自主創新,很大的不同是堅持用本土的工程師,相信本土的工程師能很好地利用起來,你把他當工人他就是工人,你把他當成設計師工程師他就是設計師工程師,很好地把本土的工程師給培訓利用,使到他們可以在一個很有競爭優勢的成本價格內,可以做到全球引領,技術上也是引領全球。

巴菲特的搭檔芒格曾經評價過王傳福是韋爾奇和愛迪生的結合體,是個非常高的評價,也是從很早期看中他們整體的支援,他們在往這條路上往下走。哈佛大學最喜歡的教授克里斯坦森也是顛覆性創新理論的提出者,他提到在最早期的時候,特斯拉和比亞迪都剛出來的時候,他和我說特斯拉其實不是一個顛覆性的創新,比亞迪是一個顛覆性的創新。它進入和提供的一個市場是給一個現有的使用者,比如說城內的交通,非常便利非常小的車非常低的價格,讓本來沒車的使用者有動力去購買它的車,而不是本來已經是寶馬賓士的這些使用者,再去轉到買特斯拉,非常有意思的一個觀察。

王傳福:

關於戰略投資非常重要,我們比亞迪對技術一直研究比較深入,我們看的方向比我們的同行稍微準一點,這樣的話,我們可能在戰略方向犯的錯誤比較少,我們一直在推進目標。今年是個大爆發,包括未來都是非常好的機會,我們把核心技術

佈局

以後,未來提供更好的產品給市場。

主持人::

我們看到中國人對變化的包容度和接受度是很高的,確實在過去40年改革開放的過程中,中國唯一非常熟悉的就是變化。在智慧出行、智慧汽車的新賽道,因為中國對變化的包容度、擁抱度和對新事物速度的擁抱,您覺得中國整個智慧汽車的產業在出海中會遇到怎麼樣的機會,在這輪革命中,中國是不是有可能真正站到世界最前沿呢?

王傳福:

這個是顯然的,中國不論從家電、通訊、工程機械也好,包括我們最近的太陽能。中國一旦掌握了關鍵技術,國內市場相當於一個大的操場,讓它在裡面可以拼命地操練。國內市場也是非常的競爭,在競爭當中可以不斷脫穎而出,會有一種武功,這種武功一旦走到全球,也是很好的。中國把核心技術像電池電機電控,包括中國這麼大的市場一定會培養出一個世界級的企業,一定會培養出一個世界級的技術。

中國隨著新能源汽車包括智慧汽車的發展以後,中國巨大的市場需求,培植出中國超競爭力的品牌,培養出一批核心技術和產業鏈。我們的矽、太陽能電池,我們的方方面面的一些材料在全球都是領先的。太陽能這個領域還算一個比較小的領域,應該說玩家有但是不是那麼多。電動車幾乎集中國所有或者說很大的企業資源,各路資源,做手機的、做平臺的、傳統汽車的、造車新勢力,這麼多資本,這麼多精華,這麼多精英進去了。進去以後隨著市場的優勝劣汰不斷地淘汰,不斷地淘汰,剩下的三五家,他的武功甚至比太陽能的武功還要高。有這樣的武功的人走出中國走向世界,他的威力不言而喻,比當今太陽能的威力還會大。

因此中國電動車的發展造就一批企業,造就一批技術,這些技術一樣可以走出中國,然後走向世界。

主持人:

您是一個對未來有很好洞見的人,最後想問一下對智慧出行的終極形態怎麼看呢?大概會有一個什麼樣的時間表去推進呢?

王傳福:

出行大概是上半場電動化,智慧化是下半場。上半場下半場是交織在一起的,隨著中國的發展,競爭會產生繁榮,因為過剩會帶來競爭,競爭會產生繁榮,可以說中國是未來全球最具有競爭的一個電動車市場。就因為這種競爭,就因為這種過剩,形成一批有競爭力的企業。我相信,智慧出行、電動化是合在一起的,潛力非常大,因為競爭、因為過剩,我必須要創新。創新的原動力,不是為了創新而創新,而是為了生存而創新,因為太競爭了,你不出新牌你就會死掉,你怎麼出新牌,就是創新。每個企業都削尖腦袋創新,它是發自內心的不是口號,這種創新會推進智慧化的發展。中國未來趨勢是智慧化,一定會是全球的前面,因為太競爭了。綠色、電動化、智慧化疊加,就形成中國未來巨大的產業,綠色出行,一樣會走向全球。

主持人:

非常感謝王傳福總,您對未來的洞見和分享給我們很大啟示,也給予了我們很大信心對行業的發展。

TAG: 比亞迪我們汽車王傳福出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