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為英國殖民期的避暑勝地,如今看起來像中國農村,不過很原生態

小馬說旅行,人生在於行走,旅途需要記錄。在緬甸的旅行中,小馬個人最驚喜的一個旅行地,並不是佛塔萬千的蒲甘,也不是曾經多個王朝都城的曼德勒,而是這個地處緬甸北部高原的寶藏地彬烏倫。

曾為英國殖民期的避暑勝地,如今看起來像中國農村,不過很原生態

或許很多旅行者對於緬甸的彬烏倫瞭解得很少,甚至大部分旅行者都不會把這裡作為旅行途中的一站,但是這座城在英屬緬甸時期,也算是風光無限,當時的彬烏倫憑藉著原生態和溫潤的氣候成為了避暑勝地。

曾為英國殖民期的避暑勝地,如今看起來像中國農村,不過很原生態

不過隨著英國人退出了緬甸之後,彬烏倫的避暑勝地地位也漸漸地消退,不方便的班車加上速度緩慢的火車,讓當地人都不願意去這裡旅行。

曾為英國殖民期的避暑勝地,如今看起來像中國農村,不過很原生態

不過就是這種遊客甚少的狀態,才讓如今的彬烏倫依然保持著一種較為原生態的氣息,處處帶給小馬驚喜。那麼第一次來到彬烏倫旅行都有哪些值得一去的地方呢?

曾為英國殖民期的避暑勝地,如今看起來像中國農村,不過很原生態

曾經作為避暑勝地的時候,英國人在這裡留下來不少歐式的建築和別墅,因此如今當你行走在烏倫街頭巷尾的時候,依然可以看到這種濃濃的英倫風情。一棟棟小而精緻的歐式建築旁邊往往夾雜著極具緬甸風格的民居,清真寺以及教堂等等,交相輝映地被安放在街頭。而一尊有著上百年歲月的鐘樓則是當年英國維多利亞女王賜予這座城市的禮物,曾經可謂是繁華和驕傲,而如今卻處處向緬甸人訴說著那一段不安定的緬甸歲月。

曾為英國殖民期的避暑勝地,如今看起來像中國農村,不過很原生態

可以看得出來如今的這條街道早已經失去了原來的熱熱鬧鬧,但是卻多了幾分市井生活,行走在這裡,你依然可以看到當地緬甸人的生活。從主街拐進小巷子之後就可以看到簡陋的棚戶區,和外面歐式的建築看起來有點格格不入。

曾為英國殖民期的避暑勝地,如今看起來像中國農村,不過很原生態

行走在其中甚至還能夠聞到臭味,我猜想這裡應該是居住著當地底層人民,他們居住的房子多半是那種矮矮小小的,從事著一些手工藝品和收廢品工作。不過即便如此,我依然願意走進他們,用簡單的英語和他們聊聊天,讓他們感受到溫暖,同時他們也給我帶來了溫暖的微笑。

曾為英國殖民期的避暑勝地,如今看起來像中國農村,不過很原生態

沿著主街一路前行,走大概20多分鐘就可以到達彬烏倫的老火車站,這是一個小到沒有檢票處,沒有售票視窗以及沒有候車室的火車站。可是即便如此,多對於這個小小的火車站卻有著另一種感覺,那就是古樸而又安逸。

曾為英國殖民期的避暑勝地,如今看起來像中國農村,不過很原生態

每天僅僅只有往返一趟火車,因為很多時候這個小小的火車站幾乎成為了當地休閒的地方,當地老人每天下午大都會提上一壺茶,然後選擇在一個室外的候車室中的長椅上坐下,和旁邊的老人閒聊家常。

曾為英國殖民期的避暑勝地,如今看起來像中國農村,不過很原生態

這個少有遊客的小城,對於我的到來很多當地人都非常好奇,紛紛坐到我的旁邊問我從哪裡來,為什麼來這裡?諸如此類的問題總是讓我回答無數次。可是這樣也不會讓我膩煩,畢竟它們在詢問你的時候始終面帶微笑並且很熱情。

曾為英國殖民期的避暑勝地,如今看起來像中國農村,不過很原生態

我也喜歡每天早起去彬烏倫的早市逛逛,比起曼德勒中心市場的早市而言,這裡的早市太過於簡陋,沒有像樣的攤位,貨物總是隨處堆在地上,不過這樣一摞摞的瓜果蔬菜,一把把的鮮花,以及一份份地道的當地手工用品,總會讓小馬倍加喜愛。

曾為英國殖民期的避暑勝地,如今看起來像中國農村,不過很原生態

早市中也往往可以遇到最地道的當地風味美食,來一杯奶茶,再來一個鬆脆的不知名的小吃,就構成了彬烏倫早餐。一邊品嚐著美味,一邊欣賞著這個活色生香的市集,總會讓小馬錯以為我就是一個當地人。

曾為英國殖民期的避暑勝地,如今看起來像中國農村,不過很原生態

曾為英國殖民期的避暑勝地,如今看起來像中國農村,不過很原生態

彬烏倫看起來並不如曼德勒和蒲甘來的網紅,現代化又不如仰光,也早就沒了避暑勝地的地位,但是這並不會影響我對於彬烏倫的喜愛,我喜歡這裡的市井生活,喜歡這裡的原生態,也喜歡這裡微笑著的當地人那種熱愛生活的態度。

TAG: 烏倫緬甸旅行這裡小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