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老城廂梧桐路,梧桐路上無梧桐

上海老城廂梧桐路,梧桐路上無梧桐

上海老城廂的梧桐路,老早叫天主堂路,因為這裡有一座江南最早的中式天主教堂。梧桐路一頭連著豫園後花園,另一頭接著外灘黃浦江。

說是叫梧桐“路”,其實就是一條小弄堂,狹窄、彎曲,與上海的舊式里弄並無二致,就是這樣的一條弄堂,是上海存世不多的老馬路之一,也是一百多年建築集中的區域,比較真實的展現了上海人早期的生活狀態。

上海老城廂梧桐路,梧桐路上無梧桐

上海老城廂梧桐路,梧桐路上無梧桐

上海老城廂梧桐路,梧桐路上無梧桐

上海老城廂梧桐路,梧桐路上無梧桐

上海老城廂梧桐路,梧桐路上無梧桐

上海老城廂梧桐路,梧桐路上無梧桐

隨著舊區改造的推進,動遷已結束,困擾居民已久的民生問題將得到全面的改觀,但另一方面,這些百年的建築也將會隨之推倒,弄堂裡市井氣也已消失殆盡。

梧桐路,前南市區北部,老城廂的新北門,東起人民路,西至安仁街。長381米,寬2。5~6。5米,車行道寬1。6~4。4米。清宣統三年(1911年)前築,西段有明崇禎年間建的天主堂,周圍多種梧桐,故名。東段曾名大生街。後統稱今名。沿路為住宅。

上海老城廂梧桐路,梧桐路上無梧桐

上海老城廂梧桐路,梧桐路上無梧桐

上海老城廂梧桐路,梧桐路上無梧桐

上海老城廂梧桐路,梧桐路上無梧桐

上海老城廂梧桐路,梧桐路上無梧桐

上海老城廂梧桐路,梧桐路上無梧桐

上海老城廂梧桐路,梧桐路上無梧桐

梧桐路137號,1640年上海最早天主教堂敬一堂舊址。明末清初徐光啟的孫女在今梧桐路137號處買下了這裡的“世春堂”將其改為天主堂,這是上海出現的第一所非家族性的公共教堂,後來被人們叫做“老天主堂”。禁教時期被改成關帝廟,1861年全部地產歸還教會。後法國天主教會即在原址重建教堂,取名“敬一堂”。

這個教堂佔地約十三畝,除了教堂外還有一塊很大的草坪,傳教士在這裡蓋起了二丈多高的觀象臺,觀察星象。上世紀五十年代還有門樓,現在與一般弄堂口沒兩樣。

梧桐路在當時叫天主堂街,十九世紀法國人把梧桐栽到這裡的天主堂,一到夏秋時節,枝生出來的梧桐樹枝越過圍牆而延伸到街上,梧桐葉遮蔽了整個天主堂和天主堂外的街道,於是被人們叫作“天主堂街”“梧桐街”,就是今天的梧桐路了。

上海老城廂梧桐路,梧桐路上無梧桐

上海老城廂梧桐路,梧桐路上無梧桐

上海老城廂梧桐路,梧桐路上無梧桐

上海老城廂梧桐路,梧桐路上無梧桐

上海老城廂梧桐路,梧桐路上無梧桐

今梧桐路137號處現為豫園街道社群文化活動中心。

不論從形成時間,還是從建築結構看,真正的“上海老街”應該算是梧桐路了。梧桐路很窄很窄,窄到三個人並行勉強可以,第四個人的話要等一等才行。

從現在的馬路寬度來看,這條馬路是無法存在一顆梧桐樹的,難怪網民們調侃說:梧桐路上無梧桐,丹鳳路上無鳳凰。

上海老城廂梧桐路,梧桐路上無梧桐

上海老城廂梧桐路,梧桐路上無梧桐

上海老城廂梧桐路,梧桐路上無梧桐

上海老城廂梧桐路,梧桐路上無梧桐

上海老城廂梧桐路,梧桐路上無梧桐

上海老城廂梧桐路,梧桐路上無梧桐

上海老城廂梧桐路,梧桐路上無梧桐

今天時代前進了,作為落後的上海老城廂的歷史風貌,被專家們定義為不值得保留,如何優雅的推倒重建倒是值得商榷的。

這裡經歷了數百年的積澱,這片土地原汁原味地保留了上海最平民、最本土的生活狀態。

可是今天在這裡,你再也找不到傳統的、粘稠的、極富人情味的上海生活,一段鮮活的城市記憶即將被忽視、被遺忘,被塵封,終將消失在歷史的深處。

TAG: 梧桐天主堂上海弄堂老城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