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黃梁-豈能無酒

近讀《酒人酒事》,頗認同梁實秋的話:酒實在是妙。

“雪後晴日,溫冬酒一壺,滷肉、糟魚為佐,臨窗獨酌,閒看頑童呵手堆雪人,不覺日昏,而酒已盡矣。”一篇文章中描寫晚清文人的獨酌,堪比神仙。

最羨慕張中行那段描寫:“我住北城,他住阜成門內白塔寺西,我騎車,見面不難。常是晚飯時候,到衚衕南口一個山西人小鋪買三四兩白乾、一角錢五香花生仁,對坐,多半談書。有時有風,還可以聽到白塔上的鐵馬聲。喝完,吃老伯母做的晚飯。其時,我和他都相當窮,可是對飲之際,覺得這個世界是豐富的、溫暖的。”溫文爾雅,君子之交。

古黃梁-豈能無酒

喝酒離不開酒餚。真正的“酒徒”往往喜愛耐嚼有味的食品作為佐酒菜餚,窮人幾粒花生米、一碟豆腐乾足矣,酒興照濃。講究點的,雞腳、雞頭、鴨胗肝、鴨翅膀、牛蹄筋、豬蹄、豬耳朵脆骨、燻魚、素什錦、炸龍蝦之類雜七雜八的東西,就奢侈無比了,比大魚大肉、山珍海味受歡迎。這樣的吃喝,帶著情趣,自是與“大塊吃肉,大碗喝酒”的賊寇不同。

古黃梁-豈能無酒

文人雅士喝酒,大都想盡方法,來提高喝酒的情調。豐子愷酒酣耳熱之際,以詩下酒:有一次,黃昏時分,他正在酩酊之餘,闊別十年的鄭振鐸來了,鄭剛剛飲了一斤酒。老友相見,一個說:“我們再吃酒。”一個說:“好,不要什麼菜蔬。”於是拿了酒來,桌子上方正好貼著數學家蘇步青的詩:“草草杯盤共一歡,莫因柴米話辛酸。春風已綠門前草,且耐餘寒放眼看。”豐子愷說:“有了這詩,酒味特別好。我覺得世間最好的酒餚,莫如詩句。”另一篇文章中,豐子愷說,飲酒的“最好興味”是“在晚酌中看成群的兒女長大成人”。真是誘人的人間煙火,興味在酒外。

現在一些酒豪,一旦相逢酒筵間,剛剛擺上冷盤,就迫不及待,相互乾杯斗酒,上不了兩個大菜,已經醉眼矇矓,舌頭都短了。比起昔賢喝酒的風流蘊藉,焉能不讓人興今不如古之嘆。

所以,生活中不能沒有酒,但喝酒一定要會喝,才能喝出酒之妙。

TAG: 喝酒豐子愷獨酌興味酒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