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手機的古代人,都是怎麼借錢的?

花兒街

參考 · 出品

沒有手機的古代人,都是怎麼借錢的?

作者 | 林默

1

為了勸導人類千萬不要去借錢,我們用心良苦的老祖宗們,在文藝工作中做了大量的努力。

他們不僅把放貸的角色安排給西門慶、王熙鳳、黃世仁這樣內心惡毒、結局悲慘的角色,還留下了若干關於借貸的金句——

比如“負債起身,不如空腹上床”。寧可餓著,也不要去借錢。

比如“落雪無風不為冷,人窮無債不為緊”。窮沒事兒,只要不欠債就行。

以及,“揭債要忍,還債要狠” 。希望你在開始還債的一瞬間,從保守的內陸性格,變身為愛拼才會贏的東南沿海人格屬性。

那麼,這是不是說明我們的祖先都特別不愛借錢呢?消費主義,借貸文化是我們這個時代才有的“時代病”呢?

呵呵,當然不是了。

早在西周時期,就已經有專業的官方金融機構“泉府”,其職能之一就是經營賒貸。

沒有手機的古代人,都是怎麼借錢的?

對於西周人民來說,開啟社交軟體,開屏廣告就是“祭祀沒有錢,找泉府,喪葬沒有錢,還是找泉府”。國家機構,借得放心,用得安心。

不過,周朝的機構,在金融業務上,也有關於“禮”的人道主義思考。按照王室規定,用於祭祀的10天以內還款、用於喪葬的3個月以內還款都不收利息。

到了宋代,王安石推行青苗法,以低於民間借貸的利率水平向老百姓主要是農民提供貸款。

不過,青苗法作為古代版普惠金融,也不是隨便就大把往外撒錢的,除了需要有人為借款者作保,還會根據借款家庭的資產狀況來確定放款數額。

王安石把借款家庭依其資產分為五等,一等戶每次最高可借15貫,末等戶最高可借1貫。

信用分啊!我是不是看到了最早的信用分。

除了愛向公權力背書的官方機構借錢,古人們還愛向擁有信仰背書的宗教機構借。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煙雨裡除了燒香拜佛的信徒,還有上門借錢的老百姓。很多寺廟設立了專門放貸的機構,叫“質庫”,而放貸的本錢則稱之為“長生錢”。

為啥寺廟的借貸業務這麼發達呢?一是佛教興盛,當時的寺廟不僅積累了大量財富,而且分支機構遍佈各地。

沒有手機的古代人,都是怎麼借錢的?

二是,寺廟做這個業務,有一些金融機構無法比擬的優勢。“人在做、佛在看”,你手裡拿的是寺廟的“長生錢”,就問這位施主,你敢不還錢?

沒有手機的古代人,都是怎麼借錢的?

我佛慈悲,精神物質就此兩手抓,兩手硬。

2

那麼,是不是隻有老百姓才有借錢的需求呢?

對此,大唐公務員,斜槓自媒體人白居易表示,才不是呢!

雖然他叫白“居易”,可是沒有供他白住的房,實在居不易。

大唐公務員的待遇實在不高,在長安當了近二十年官,他還是買不起城裡的房子,只能定居長安六環外的渭南縣,天天跨城通勤,累得半死,最後迫不得已在城裡租房,跟老婆孩子兩地分居。

不過,這都還算幸運的,畢竟他穩定地在長安上了二十年班。

大唐公務員遭遇“輪崗”和“異地任職”,是常有的事兒。不僅居無定所,還幹不了幾年就得換地方;不僅幹不了幾年就要換地方,還要自掏腰包出“安家費”;不僅要自掏腰包出“安家費”,有的官員要去很遠的地方上任,甚至拿不出路費。

沒有手機的古代人,都是怎麼借錢的?

有需求就有市場,專門向公務員放貸的細分領域產品出現了,它的名字叫“京債”。

剛考上帝都公務員的新人,或者是京官在外放赴任前,都會借債來置辦行裝、籌措差旅,以及到了新地方請客應付官場等等費用。

沒有手機的古代人,都是怎麼借錢的?

聽著都讓人心酸啊,金榜題名時,準備去借錢。

到了明清,乾脆出現了專門經營京債的機構——賬局,目標客戶就是那些赴考、赴選、在京候選、赴任計程車人或官員。

沒有手機的古代人,都是怎麼借錢的?

《醒世姻緣傳》裡,就有一個晁秀才,新選了一個大縣的官,訊息甫一傳出,就天天有人上門纏著他借錢。至於話術嘛,估計可以參考如今特別殷勤地給你打電話,邀請你提高信用卡固定額度的那些銀行客服。

3

不愛借錢,厭惡借貸,和不要借貸,是兩件事。你天天加班難道是因為你熱愛工作嗎?借錢同樣如此。

如果把厭惡借貸的情緒發揮到極致,會產生什麼樣的效果?我們的鄰居日本,一個同樣厭惡借貸的民族,趟過這條道路。

上世紀末本世紀初,隨著泡沫經濟的破裂,為了遏制盲目超前消費帶來的亂象,日本政府一度對消費金融採取過非常嚴苛的遏制措施。

然鵝,人們很快發現,很多借款人因無法從正規渠道借到錢,不得不轉投地下錢莊,導致非法高利貸猖獗,進一步養肥了黑社會勢力。

沒有手機的古代人,都是怎麼借錢的?

在《東京貧困女子》這本書裡,作者採訪到的貧困女性中,就有相當一部分是因為種種原因染指非法高利貸,被四處追債失去住所和工作,最終淪落到風俗業。

除了本地消費金融機構受到重創之外,花旗等外資也紛紛撤離日本市場。而隨著消費金融巨頭們信貸業務的一蹶不振,日本地方經濟也開始受到負面影響。

有資料顯示,在日本修改《貸金業法》後,其名義GDP增長率出現負值,為-0。47%,新失業者達到18654人。

“就連日本政府自己都沒有料到,對行業會有如此重大、萬劫不復的影響”,對此,當時的日本媒體指出,過度嚴苛的政策,帶來了一個全輸的結局。

4

千百年來的實踐已經證明,人在江湖飄,難免遇到銀兩短缺。不管社會輿論、道德標準對借貸的態度怎樣,借貸都不太可能從人類社會里消失的。

它更需要的,是個人和機構雙方的科學管理。

我們可以看到,曾經沉溺於“買買買”的中國年輕人已經開始扛起金融理性的大旗。有研究機構釋出的《“雙11”消費趨勢洞察報告》顯示,3000名受訪者中,有超過七成的人會把分期還款的月供,控制在生活費30%以下。

而在機構端,強化消費者保護,引導使用者建立理性消費、健康借貸的理念也正成為各大平臺不斷壓實的責任義務。

作為移動網際網路人類使用頻率最高的借貸工具,從去年底至今,螞蟻集團旗下就已經採取了多種手段,幫助使用者強化負債管理意識。在近期進行借唄的“品牌隔離”中,更清晰地標識了借唄的相關服務將由螞蟻消費金融公司提供,而由銀行等金融機構獨立提供的信貸服務,則會在“信用貸”頁面展示。同時,在首頁顯著位置提示使用者理性借貸,將金融機構資訊、年化利率等展示得更為醒目。

沒有手機的古代人,都是怎麼借錢的?

同時,借唄在首頁升級上線“健康借貸助手”工具,其主要功能包括還款額度調整、來電提醒功能、一鍵關閉以及健康教育專區等。

這個還款額度調整,看起來是不是特別眼熟?你沒看錯,就是青苗法放款額度設定辦法的現代網際網路版本。借唄使用者可以結合自身收入以及還款承受力,調整適合自己的額度,防止過度借貸。

還有上線了一鍵關閉功能,過往一些借貸APP要麼關閉功能並不容易尋找,或者不能輕易關閉。對此借唄的關閉功能清晰可見,主動將選擇權還給使用者。

沒有手機的古代人,都是怎麼借錢的?

這些舉措之下,短期未來裡,花錢、借錢的人無疑會變少,但放在長期視角觀察,在一個更符合行業發展規律的節奏中,理性借貸的群體會日益成熟,他們關於借貸配置的整體金融素養更會有所提升。而對於聰明的玩家來說,他們無疑更清楚,在別人的獲利中自己再獲利,才是一門生意或者一個行業的長治久安和持續發展之道。

TAG: 借貸借錢機構寺廟公務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