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世民:1986年的冬天 ,我們已經“黔驢技窮”了

蘇世民:1986年的冬天 ,我們已經“黔驢技窮”了

蘇世民:1986年的冬天 ,我們已經“黔驢技窮”了

曾認為非常有希望參與投資的18家機構全都拒絕了他們。蘇世民說,在1986年冬天,新一年的募資活動前夕,他們已經“黔驢技窮”了。

01

八點半的早餐

1985年10月1日,也就是蘇世民離開希爾森數週之後,彼得森和蘇世民正式成立了

黑石集團

彼得森任總裁,蘇世民任CEO

蘇世民和彼得森幾乎每天早晨八點半都會在公園大道和第65街交界處的梅菲爾酒店咖啡廳共進早餐,也就是現在著名的丹尼爾餐廳所在地。在那裡,他們就

黑石

集團的業務結構如併購諮詢、槓桿收購進行討論。

公司開業不久,他們便撰寫了兩頁紙的推薦信,重點介紹他們的投資規劃,然後寄給了數百位企業主管。

他們等啊等……

“我和彼得森都在幻想會有成批的生意送上門來,但是除了‘恭喜,信寫得不錯’之外,其他什麼也沒收到。”

兩人的募資計劃總是無功而返,還遭了不少白眼。在異常酷熱的一天,作為計劃發起人,蘇世民果斷建議彼得森和他一道去做

達美航空

公司(

Delta Air

lines)基金的工作。

不巧的是,那天計程車司機迷路了,在離目的地還有半里遠的地方就把他們扔下了,他們只得步行過去

彼得森拎著手提箱、一個大公文包還有一袋衣服,渾身上下大汗淋漓。到了目的地,兩位基金高管接待了他們,隨後又把他們領至一間地下室,並要了兩杯需要自行付費的咖啡。

在彼得森和蘇世民講了一大通投資計劃和創意之後,那些經理卻說他們根本就沒想過要涉足槓桿收購生意。蘇世民憤憤地說:“他們之所以想見我們,只是因為我們的名氣。等回去時,天氣更熱了,我猜那時彼得森肯定快要被我氣死了。”

去波士頓的那次更狼狽。他們與麻省理工學院捐贈基金的官員約好週五下午4:00見面,可當他們到達時,接待人員卻以沒有提前預約、週五下午辦公室沒人為由把他們轟了出來。這兩人一邊走,一邊嘟囔著。

令人火上澆油的是,當時突然下起了傾盆大雨,而他們一把傘也沒有!他們試圖走回去,看看能否在捐贈基金辦公室門口攔一輛計程車。

但是回去一看:門已經鎖上了!

不得已,他們只好跑到對面大樓的一個牆角處,希望能攔下一輛計程車,卻依舊未能如願!最後,蘇世民不得不發揮他的議價本領,趁一輛計程車停在紅燈處的時候,勸說乘客讓他們上車,並把他們送到飛機場,報酬20

美元

在波士頓,這是唯一一筆談成的生意!

02

老朋友傑克·

韋爾奇

任何人的成功都離不開運氣。

彼得森在參加《華盛頓郵報》老闆凱瑟琳·格雷厄姆的生日聚會時,碰到了老朋友、

通用電氣

公司總裁兼CEO傑克·韋爾奇。

韋爾奇問他:“這些天你都到哪兒去了?我聽說你和蘇世民開始創業了,不過我一直沒收到你的來信。”

彼得森回答道:“天啊,我們一開始就去找了你們通用公司,但他們說你對這種投資沒興趣。”

“你應該直接給我打電話的!”

彼得森第二天早晨便給韋爾奇打電話,結果拿到了3500萬美元。

更重要的是,

通用汽車

公司成立了價值一億美元的對沖基金。與通用電氣一樣,通用汽車以前屢次拒絕了黑石集團的計劃,但在第一波士頓一名銀行家的幫助下,黑石集團獲得了一次與通用汽車高管直接會晤的機會,會談後,通用汽車便決定再向黑石集團投資一億美元。

這次會談的成功同時也幫助了黑石集團從另外幾家對沖基金公司那裡募得約1000萬~2500萬美元。

蘇世民:1986年的冬天 ,我們已經“黔驢技窮”了

彼得森

1987年秋初,黑石集團已經募集了6億美元,離他們所設想的10億美元還差不少,但是彼得森和蘇世民決定應儘可能地先鎖定這些資金

當時形勢比較危急,在10月的第二週,股市便開始劇烈波動。與此同時,通貨膨脹的情況開始惡化,並有傳言稱利率將上升,這些都將拖累經濟並打擊槓桿收購行業,畢竟這些公司非常依賴借貸資金。

蘇世民回憶道:“我當時非常緊張,並要求所有人平倉。”1987年10月15日,星期四,他下達了平倉指令。

第二天,黑石集團便順利地把6。35億美元都抽了出來。

緊接著是典型的黑色星期一,美國股市暴跌了23%,創造了1914年以來的單日跌幅紀錄,連1929年經濟大蕭條時也未出現過這種情況。

蘇世民說,“我們僅僅是搭上了末班車”,但這也許是黑石集團歷史上“最為幸運的時刻”。

03

與彼得森分道揚鑣

彼得森的一位投資銀行家朋友說:

“對彼得來說,這不是錢的問題。

錢對彼得來說並不像對蘇世民那樣重要。

”以蘇世民為標準,彼得森對物質利益的渴望並不強烈。

彼得看不慣的是蘇世民對財富的炫耀和譁眾取寵,這些都不是彼得的風格

由於美國聯邦赤字日益困擾著彼得森,他在專欄版發表了1400字的文章,真誠地呼籲美國國會制訂一個持續若干年的削減赤字計劃。

同日,

在附有鮮豔圖片的報紙插頁“男士時尚時代”中,繫著真絲提花領帶的黑石集團CEO蘇世民,用3/4版面的照片為阿蘭·弗魯瑟(Alan Flusser)1300美元的羊毛西裝做展示

在一些人眼中,蘇世民的褲子和皮鞋放大了他的缺點。彼得森覺得蘇世民類似曼哈頓花花公子的行為十分滑稽。

第二天,他把蘇世民的時尚照片釘在公園大道345號辦公室裡,引得路過的人頻頻發笑。一位黑石集團的前合夥人回憶說:“彼得認為這是在搞笑,蘇世民卻真的生氣了。”

蘇世民:1986年的冬天 ,我們已經“黔驢技窮”了

彼得森

對那些瞭解彼得森的人來說,這只是他壓抑不住情緒、玩世不恭地取笑他人的又一個表現。他可能會無情地嘲笑別人,但對於像彼得森這樣平時經常對人漠不關心的人來說,這也是表達喜愛的一種方式、一種和人交流的方式。

蘇世民有時臉皮薄,但他通常以平常心來看待彼得森的嘲弄,儘量不發火

20世紀90年代早期曾在黑石集團工作的

凱雷集團

合夥人喬納森·科爾比說:“那時候蘇世民和彼得非常親密,他們都清楚彼此的所思所想,就好像是有心靈感應一樣。”

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他們彼此之間的矛盾越來越多,友情也逐漸褪色

很難說具體的原因是什麼,但一些人認為可能是由於1992年彼得森的利潤分成減少所致。從一開始,他就和蘇世民共同擁有收購和併購業務唯一的投票控制權,他們也擁有相同的30%左右的利潤分成。隨著新合夥人的加入,他們也都擁有公司股權,這樣一來,蘇世民和彼得森的股權就被同比例稀釋了。

1992年兩位創始人商定,從今往後彼得森要出讓更多的股份來勻給新加盟的合夥人。因此隨著時間的推移,彼得森的股份持有比例不斷下降。當時,蘇世民的確為公司付出了更多的心血。

即便如此,股權上的重新整合標誌著他們平等夥伴關係的結束,同時也確立了蘇世民對他們共同建立的這家企業的首要控制權。

儘管直到現在他們都把彼此的關係稱為“華爾街歷史上最持久的夥伴關係”,但在2000年他們的關係開始破裂,他們在朋友面前對彼此吹毛求疵。

蘇世民會抱怨彼得森對公司貢獻不多卻拿走幾百萬美元,而彼得森則抨擊蘇世民暴發戶般地炫耀自己的財富

04

蘇世民的自我加冕

2007年1月末,世界最大的私募股權公司黑石集團創始人蘇世民正在精心籌備他的六十大壽慶祝派對。

蘇世民的生日派對,向來以奢華而享有盛名

蘇世民夫婦曾把位於公園大道最豪華公寓裡的整整兩層共24個房間裝扮成聖特羅佩茲景點,這個景點實際上位於他們在法國西南部裡維埃拉的度假別墅附近,那是蘇世民最喜愛的地方。

而他的六十大壽派對,蘇世民想辦得更加隆重,舉辦地選在了公園大道軍械庫,

這座經過加固的磚石大廈位於紐約最昂貴的地段,並佔據了整整一個街區

蘇世民:1986年的冬天 ,我們已經“黔驢技窮”了

蘇世民

2007年2月13日晚,眾多各界名流西裝革履,坐著豪華轎車陸續到來——

電視界

常青樹

芭芭拉·沃爾特斯,媒體巨星蒂娜·布朗,紐約大主教管區紅衣主教卡迪納爾·伊根,

索尼

老總霍華德·斯金格都來了。當然,在到場的幾百號名人中,還包括美國幾家最大銀行的總裁。

第三天,

紐約郵報》如此描述:生日派對舉辦地彷彿“一個巨型的室內棚帳……燈光如星辰般在高高的穹頂上閃耀”

說唱明星帕蒂·拉貝爾唱起《生日快樂歌》。記者兼歌手羅德·斯圖爾特正站在蘇世民的巨幅畫像下,喜劇演員馬丁·肖特搖擺著向他走來,打趣說:“蘇世民把派對選在這裡,是因為他覺得這裡比他的公寓要低調一點。

據報道,單是歌手斯圖爾特的出場費,就要100萬美元。

這個耗資300萬美元的派對其實是一場自我加冕的慶典,昭示著“鍍金年代”新國王的誕生。這是一個熱得發燙的年代,鉅額財富充斥著整個華爾街,私募股權領域更是財源滾滾,而蘇世民正是華爾街私募股權領域的領軍人物——黑石集團的CEO。

這場奢華的生日派對正是一個驚天計劃的序曲,很快,黑石集團就要IPO了

或是故意為之,或是無心插柳,蘇世民的生日聚會淡化了人們對黑石集團在5周後,也就是3月22日上市的恐懼,也消弭了陰謀論的影子。

黑石集團的前景非常誘人,遠在東方的中國很快就找上門來,要求購買公司10%的股份……

蘇世民:1986年的冬天 ,我們已經“黔驢技窮”了

後記:

對於一本私募人士傳記來說,想要破圈本就不是易事,但蘇世民卻做到了。他生平最好炫耀,包括炫富,一場生日晚宴花費600萬美元……或許這正是他成功的重要手段。

如此“招搖過市”,甚至可以說是他尤其擅長的商業手段和生活常態

從利用中文名字做宣傳,也不難看出——在中國的爆紅,實則是蘇世民的“蓄謀已久”。不瞭解黑石的人,或者不知道蘇世民背景的人,看到名字都會以為他是中國人。如果以其英文名字來命名這書《史蒂夫·施瓦茨曼:我的經驗和教訓》你能記得住嗎?如果你讀過史蒂芬·平克的《思想本質》或《語言本能》就會明白,這其實都是有科學依據的人性套路。

談到蘇世民,就不得不提黑石集團的另一位創始人彼得·彼得森。有時候作為知名人士,彼得森和蘇世民在風格上看上去迥然不同,但其實他們都熱切希望得到公眾的認可。

不同的是,蘇世民需要證明的事情眾人皆知,而彼得森扮演處理公眾事務智者的訴求的角色,雖不那麼明顯但更顯深刻

最後倆人分道揚鑣,或許也是命中註定。

如今,他們都有各自的中文版自傳在中國問世。彼得森——《黑石的起點,我的頂點》(再版更名為《黑石的選擇-黑石創始人彼得·彼得森的人生七堂課》),蘇世民——《蘇世民:我的經驗與教訓》,或許單從書名我們已經感受到兩個人處世之道大不同。

但以上和你分享的有關他們的故事,卻是出自旁觀者所著的

《資本之王:全球私募之王黑石成長史》。

這是一部瞭解全球私募股權業的權威讀本,一個財富金字塔構築的故事,一段創造者與掠奪者的風雨傳奇, 一場私募股權業併購的饕餮盛宴。這本書的兩位作者既是專業作家/編輯,同時也一直從事私募行業的報道工作。透過他們的筆下看彼得森與蘇世民,你會別有體會。

市場風格快速切換,如何迴避調整風險?最高7。xx%新客理財權益來了,立即跟進 > >

TAG: 世民彼得森黑石他們集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