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藥行業的5000億目標

醫藥是一個很大的行業,包含了很多細分子行業,長期表現比較優秀的幾個行業包括醫療器械、CXO和創新藥。

醫藥有一個特別長期的邏輯,就是人口老齡化,在人口老齡化加速的大背景下,醫藥是準剛需行業。

醫藥算不算好生意呢?絕對是算的,在A股,隨便掂一家公司出來,也都是超過50%以上的毛利率。

行業不需要投入很大的研發支出,就能帶來很豐厚的利潤,幾乎都是搞定銷售端後,躺著賺錢。

01

但有兩份檔案的出臺打破了以往傳統的賺錢邏輯:

一份是國辦發的《關於推動藥品集中帶量採購工作常態化制度化開展的意見》;另一份是藥品評審中心釋出的《以臨床價值為導向的抗腫瘤藥物臨床研發指導原則》。

集採對於藥企的殺傷力很明顯,但凡入圍的藥品基本都是50%以上的折價幅度,集採後的藥企,當期收入基本都在下滑。

當然,“集採”並不是砍價這麼簡單,大幅度降價的背後就是要解決看病貴的問題,

以及解決傳統銷售模式和灰色利益鏈條的問題,目的是為了鼓勵醫藥行業更好的創新,推動整個行業進步。

有不少企業因為缺乏創新能力,主力產品被集採後,收入下滑嚴重,股價從年初跌到現在。

第二份檔案的殺傷力也很大,7月2日該檔案釋出之後,直接終結了醫藥股行情,中證醫藥指數從7月至今跌幅18%。

什麼是以臨床價值為導向?其實就是對醫藥行業的研發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比如過去的主流模式一直是Me-too,現在希望你能更進一步上升到Me-better,或者fast follower,first-in-class。

Me-too也是研發藥,只是研發的門檻相對較低,一般來說就是在原研藥的基礎上進行分子成分改造、避開專利,藥效跟原研藥差不多。

Me-better對技術的要求稍微高一點,跟原研藥有一定的區別,也有一定的特色,比如副作用更小、效果更好等。

Fast follower接近首創藥,結構跟首創不同,研發速度緊跟首創藥。

first-in-class,首創藥。

政策的目的非常明確,就是希望藥企能更重視研發創新。集採的大環境下,你想要賺更高的利潤,ok呀,

你研發出更好的,那你就有議價權。

所以,醫藥的未來要看創新和研發。

目前國內有8款PD1獲批,其中有4款是國產的PD1,包括了君實生物的“特瑞普利單抗”、信達生物的“信迪利單抗”、恆瑞的“卡瑞麗珠單抗”及百濟神州的替雷利珠單抗。

02

對於國內醫藥行業來說,面對的是14億人口的大市場,走出去就是60億人口的大市場,投資價值很高。

2021年10月21日,商務部發布《“十四五”時期促進藥品流通行業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

該篇文章提到最重要的內容,就是給了醫藥行業一個更清晰的發展目標:

培育形成1-3家超五千億元、5-10家超千億元的大型數字化

綜合性藥品流通企業,5-10家超五百億元的專業化、多元化藥品零售連鎖企業,100家左右智慧化、特色化、平臺化的藥品供應鏈服務企業。

對標醫藥行業的基金產品有100多個,醫藥ETF有六家,如下:

醫藥行業的5000億目標

資料來自:IFind

目前,中證醫藥指數的整體估值已經從年初最高的51倍,跌至30倍左右,PB5。34,整體不算貴。

看好行業,不知道如何選擇的時候,乾脆直接買ETF組合。

根據歷史經驗來看,行業指數低估階段只要拿得住,最終一定會有不錯的收益。

投資最重要的是耐心,

低估的時候耐心堅持,等高估的時候再賣。

TAG: 研發醫藥藥品單抗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