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讀《基金投資者洞察報告》--投基到底要不要擇時?

買基金真的能賺錢嗎?為什麼基金賺錢基民不賺錢?

面對投資者的困惑,景順長城基金、富國基金、交銀施羅德基金三家基金攜手中國證券報,近期釋出《公募權益類基金投資者盈利洞察報告》(下稱報告)。

報告對三家公司成立一年以上的129只主動權益類基金,持有上述基金的4682萬客戶共計5。65億筆交易記錄進行分析彙總,詳細解讀了投資者虧錢的種種行為特徵。

報告中的很多內容與我們此前強調的投資理念不謀而合,很多資料也為此前我們提到的一些瑣碎的投資理念提供了支撐。

未來一段時間我們計劃以這份報告為抓手,與大家一道探討對於投資的理解。

精讀《基金投資者洞察報告》--投基到底要不要擇時?

我們計劃是對這份報告的5個大章節、18個小章節進行精讀,本篇聊的就是第一章《基金投資者的變與不變——年前年後三個月,盈利冰火兩重天》

年前年後短短三個月時間,很多投資者的賬戶盈利冰火兩重天,這就給我帶來一個問題 ,基金投資到底要不要擇時?

投資者是否有擇時能力?

擇時是很多投資者的夢想,“低拋高吸”迅速實現財富積累,這是資本市場最有魅力的地方。

相信很多投資者都夢想自己能夠參悟到一個神奇的技術指標,進行百發百中的操作,但是坦白的告訴大家,這是痴人說夢。

現實中大多數的交易員成功率不會太高,他們的真正致勝的法寶是資金管理,也就是對虧損的控制。

另外給那些有志成為“股神”的人潑一盆冷水,很多人其實不適合交易,真的太反人性了,這是一門集合智力、體力、運氣於一身的工作,看看基金經理的照片對比就知道工作有多辛苦了。

精讀《基金投資者洞察報告》--投基到底要不要擇時?

所以說到這裡,要不要擇時這個答案已經很明確了,很多普通投資者是不具備擇時能力,或者說擇時只能貢獻負收益。

至於有些人覺得自己天賦異稟,覺得自己有擇時能力,那麼請先看看自己的賬戶到底是虧錢還是賺錢,回想下自己的每次交易是虧錢還是賺錢,自然就知道答案了。

其實交易虧錢的人,尤其是交易虧大錢的人,往往就是自己覺得自己聰明,其實不是特別聰明的人,或者說自己覺得自己適合交易,其實不是特別適合交易的人。

自作聰明是虧錢的主要因素之一,這也就是為什麼男性收益不如女性,年輕人收益不如老年人,這個在報告中也有相關資料佐證,我們後面還會展開講。

相反,賺錢的人是什麼樣的?其實就是知道自己“幾斤幾兩”的投資者,他們知道自己的不足,對自己有較為清醒的認識,對投資收益不會有什麼不切實際的目標,這樣其實反而會賺得一份安穩的收益。

擇時到底值不值?

很多人覺得投資沒什麼成本,其實不然,投資的成本有兩個,一個是時間成本,一個是資金虧損。

時間成本。

這個大家固定的,不會因為你比別人長得帥,一天就多出幾個小時。所以大家需要考慮的如何將時間充分利用,也就是提高效率。

而擇時是需要投入大量的研究工作作為支撐,研究工作又需要耗費大量的時間。

我們暫且將你的研究結果的對與錯放在一邊,你的研究工作產出,是不是就比你認真工作或是學習其他專業技能的產出要多?

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說,我們每年花費1%-2%的基金管理費給基金公司,購買他們專業的投資服務,是較為有價效比的一件事。

同時也勸解那些非職業的投資者,踏踏實實做好本職工作,認認真真過好自己的生活,千萬別因為投資影響到工作和生活,基金那句廣告語說的挺好,“把資金交給對的人,把時間留給愛的人”。

資金虧損。投資

跟做生意一樣,做生意要想賺錢就一定要把成本壓縮到最低,也就是銷售毛利率一定要高,你才能賺到錢。

交易同樣如此,把每次交易可能虧損的額度壓到最低,那麼你就離盈利不遠了,這也就是我們上文所說的資金管理。

所以某種意義上來說交易的本質就是資金管理能力,而怎麼把虧損降到最低?就是在便宜的時候買,貴的時候賣,這也還是需要研究作為支撐。

所以綜上來說,對業餘投資者來說,擇時並不是一個性價比特別高的事情。

不擇時收益率如何?

既然擇時不靠譜,那麼不擇時能不能賺到錢?能賺多少錢?我們從資料上為大家分析分析。

精讀《基金投資者洞察報告》--投基到底要不要擇時?

我們以滬深300舉例,在上一輪牛市,理論上最完美的交易是A區間介入,B區間平倉,收益率最高為148。38%,一般擇時比較強的投資者可以捕捉到C區間到D區間的收益,但是A點和B點捕捉到真的要靠命。

精讀《基金投資者洞察報告》--投基到底要不要擇時?

而大部分投資者的介入區間是什麼地方呢?是在市場有賺錢效應之後的E區間介入,然後在F區間不斷加倉,最後在G區間硬抗“躺屍”,至少當年筆者是這樣的。

這樣操作的最終收益是虧損10%左右,考慮到很多人不斷加倉甚至加槓桿,所以其實虧損的幅度可能更大。

那麼我們完全不擇時,以定投的方式介入這輪牛市如何呢?

為了達到極致的測試效果,分別從牛市起點、熊市起點和散戶買賣區間做資料測試,也就是A區間、B區間和E區間,測試的方式是假設每週定投1000元富國滬深300增強,

1、牛市起點投資

精讀《基金投資者洞察報告》--投基到底要不要擇時?

從測試結果來看,從A區間到B區間總投入是4。8萬元,總收益是3。4萬元,總收益率是72。71%,而一次性投入的總收益是6。9萬元,總收益率是145。26%。

從收益率來看,定投收益只是擇時收益的一半,似乎有些低,精準擇時確實誘人。但考慮到沒有任何技巧可言,時間和精力成本較低,這筆投資的價效比其實也還不錯。

2、熊市起點投資

精讀《基金投資者洞察報告》--投基到底要不要擇時?

但是如果我們反向操作呢?從市場最極端的行情,也就是上一輪牛市的最高點開始(2015年6月12日,滬指5166點)開始定投,結果就非常有趣了。

截至目前,總共投資333期,總投入33.3萬,最終收益16.3萬,收益率49.11%,年化收益率高達12.5%。

而單筆投資的收益率是12萬,總收益率是36.13%,年化收益率4.95%,需要指出的是我們選擇的定投產品是富國滬深300增強,如果沒有進行增強,那麼現在還處於虧損狀態,虧損幅度接近10%。

精讀《基金投資者洞察報告》--投基到底要不要擇時?

除了較高收益率之外,對於投資者更為重要的是,透過定投持有體驗更好。我們看到,在2015年11月6日,儘管當時滬深300指數已經下跌近30%,但是賬戶已經實現盈利2。93%,而且在這輪下跌中賬戶最大虧損也不過17%左右。

精讀《基金投資者洞察報告》--投基到底要不要擇時?

隨後在2016年的第2輪下跌中,滬深300指數接近“腰斬”,而定投的回撤竟然比上一輪還要少,最大僅虧損13%。

精讀《基金投資者洞察報告》--投基到底要不要擇時?

覆盤整個區間來看,賬戶虧損狀態的時間僅佔約1/6,而一次性投資的賬戶虧損狀態的時間接近一半,如果只配置滬深300指數,那麼賬戶幾乎全程都是虧損狀態。

3、散戶買賣區間

精讀《基金投資者洞察報告》--投基到底要不要擇時?

最後我們測算下散戶投資區間,也就是上文提到的E區間開始介入市場,然後從G區間離開市場。

從定投結果上來看讓人心碎,定投的收益是13.29%,單筆投資的收益是虧損4.65%,而純滬深300指數是虧損19.04%。

看到這個結果,我們得首先為富國基金的滬深300增強點個贊,確實起到了增強效果,相較於滬深300指數本身跑贏了15%。

總之一句話,以散戶的思維做投資,真是神仙難救。

精讀《基金投資者洞察報告》--投基到底要不要擇時?

那麼如何解決投資虧損的問題呢?答案也很簡單,就是相信時間的力量,相信價值的力量。

我們看到只要堅持定投,在2016年的8月份就可以實現盈利,而且隨後賬戶也幾乎都是盈利的狀態。

如此對比之後,哪種投資方式的持有體驗更好,應該一目瞭然了。

另外,還有最為關鍵的點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就是上述3個案例儘管介入時間較為極端,但是長期年化收益率其實都在11%-12%左右。

這也就印證了我們此前一直強調的一個投資理念:

“介入時間並不重要,重要的持有時間。”

精讀《基金投資者洞察報告》--投基到底要不要擇時?

寫在最後:

文章的最後,筆者用相同的定投方式測算了一下剛剛卸任基金經理的董承非代表作興全趨勢,假設自2015年開始每週定投1000元,那麼截至目前累計投入35。7萬,盈利26。35萬,總收益73。83%,年化收益率16。05%。

如果是一次性投入35。7萬,那麼現在這筆資金已經達到103。45萬元,總收益189。78%,年化收益率16。86%。

看到這裡筆者非常震驚,這樣的收益至少是80%以上的基金投資者是沒有達到的,而根源之一就是基民頻繁操作,也就是擇時。

有太多幻想靠自己的“小聰明”戰勝市場,但是賬戶會告訴你這樣的行為到底是“對”還是“錯”。

筆者經常看到一些基民吐槽明星基金經理“今年不行了”、“賺錢太慢了”、“持倉太肉了”、“害自己又虧錢了”…甚至一些社群充斥著謾罵與詛咒。

但是優秀基金經理的特點就是如此,“潤物細無聲”,他們靠的就是在熊市比別人少虧一些,牛市比別人多賺一些,將“雪球”一點點滾大。

預告一下,下一篇我們將對報告的第二節《基金投資者的變與不變——變:90後與網際網路走向基金舞臺中央》進行討論,聊聊關於追星的思考。

TAG: 擇時區間虧損300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