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住寂寞還是大肆奢侈?晚明讀書人果斷選了後者,只能說時代變了

守住寂寞還是大肆奢侈?晚明讀書人果斷選了後者,只能說時代變了

談及士人,映入我們腦海中的可能便是自幼學過的“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這句簡單又形象的話,也就是說被社會所認可、所期待的讀書人,應當具備君子人格。彷彿讀書人一旦沾染了銅臭味,就不再“神聖”,也就不再具有知識分子的“獨特氣質”。但“資本主義萌芽”時代,即晚明時代,中國卻出現了這樣一批特殊的讀書人,他們與商人身份模糊不清,即所謂“士商”,他們的身份認同反映出當時社會的諸多變化。

守住寂寞還是大肆奢侈?晚明讀書人果斷選了後者,只能說時代變了

01

晚明社會變遷

晚明時期在今日看來是十分“自由”、“奔放”且呈現出無秩序的狀態。之所以如此,歸根結底是因為晚明時期在經濟上出現了前所未有的大繁榮,正如中國傳統史家所一直認為的晚明江南出現了“資本主義萌芽”。按邏輯來說,耕地種植應當以農作物為主,農民憑農作物才能滿足最基礎的溫飽需求。但在江南地區,大量耕地被用作棉花種植而不是水稻種植,要知道棉花的種植並不是為了在中國內部銷售,而是用作出口使用。

守住寂寞還是大肆奢侈?晚明讀書人果斷選了後者,只能說時代變了

大量白銀的輸入,同時也在很大程度上促成了晚明社會的商業化,尤其是從日本輸入的大量白銀,在很大程度上使晚明社會出現了明顯的“商品經濟膨脹”的現象。一條鞭法的推行,更是使白銀作為貨幣在國內大量通行使用。白銀貨幣經濟的推行極大地刺激了人們的物質追求與消費慾望。就貿易層面來說,無論是江南內部,還是江南與全國其他地區的來往交易,共同刺激了商業活動的開展。江南是全國最富庶的地區,中央政府為了從江南征收糧食與賦稅,便在全國各主要地區尤其是江南,修築起完善的橋樑、運河與道路設施。總之,在各種條件的促成下,晚明江南地區開始了由農業社會向市場經濟的轉型。

守住寂寞還是大肆奢侈?晚明讀書人果斷選了後者,只能說時代變了

02

士、商界限日益模糊

“士農工商”一直是帝制社會對社會階層的大致分類,尤其是其中計程車與商,兩大階層完全不搭邊,“重農抑商”也是歷代政府所因襲推行的一項重要政策。但不得不承認,現實社會與儒家士人的設想之間存在著較大差距,伴隨著晚明商業化社會的推進,所謂的“四民社會”的界限劃分早已被打破。商業社會造就出大量的商人,而商人群體的迅速崛起,又造就了一個崇尚金錢與奢靡性消費的社會氛圍。

守住寂寞還是大肆奢侈?晚明讀書人果斷選了後者,只能說時代變了

在這樣的大環境之下,整個社會出現了崇尚消費的風氣,商人擁有的財富超過了士紳,而現在隨著晚明奢侈性消費的出現,商人的社會地位同樣開始大幅度上升,在某種程度上說,商人甚至比士紳在社會上更加“威武”,許多商人為了彰顯出自己的社會地位,大肆購置華麗的衣裝與出行的行頭,併購置豪宅以作為顯示財力的手段。財富不再被人視作“不勞而獲”的象徵,而成為權力之外的另一種展示實力的手段。

守住寂寞還是大肆奢侈?晚明讀書人果斷選了後者,只能說時代變了

如果說商人的社會地位隨著財富的大量積累與社會氛圍的擁泵而得以提升,那麼士紳的舉動則十分耐人尋味。士紳是帝制社會的精英,他們自然無法逃脫社會氛圍對他們的影響,在“崇尚消費”的社會中,士人也出現了商業化趨向。這裡的商業化趨向有兩種含義,其一是說許多士人竟然拋棄了官員身份,並“下海”經商,從官員搖身一變為商人,當然,雖然成了商人,但曾經計程車人身份也對其“創業”頗有幫助。其二是說,相當數量計程車人一改讀書人“崇義尚利”的風格,開始像商人那般大肆消費,他們利用身份與權力獲取大量財富後,同樣開始購置土地、房屋,並置辦各種花哨的行頭。甚至在某種程度上講,士人在這場商業化氛圍中,因其所擁有的權力而獲得了更多的利益。

守住寂寞還是大肆奢侈?晚明讀書人果斷選了後者,只能說時代變了

03

是士人還是商人

士人與商人之間的界限日趨模糊,這是古代中國很少出現的現象,但這可以說商人的地位反超士人了嗎?可以說“士農工商”的四民分類完全被打破了?

當然不可以這樣說。

人在江湖飄,總得有一個基礎的身份認同,而這個認同往往決定著人們在社會上所處的位置以及所佔有的資源。就好比說一個人有無數個頭銜,但是最能代表他的,往往只有一個。就士人與商人這兩種身份來看,其實兼具士人與商人身份的人在晚清時期更多,因此有人提出了“紳商”的概念,用以形容這種亦商亦士的人。但若仔細去觀察他們的行為,就可以看出“士人”而不是商人身份,才是他們引以為傲,更願意示人的標籤。

晚清如此,晚明又何嘗不是如此呢?眾所周知的“賣官鬻爵”現象,之所以在晚明大肆盛行,是因為商人錢多的沒處花嗎?當然不是,歸根結底還是由於商人對官員身份依舊有著深入骨髓的追求。晚明時期的江南正在進行著向商業化社會的轉變,但這種過渡沒有徹底完成,當權力依舊在社會資源的分配中佔據主導地位時,當官員有著決定一切的權力時,商人的地位就不會發生根本性的轉變。

守住寂寞還是大肆奢侈?晚明讀書人果斷選了後者,只能說時代變了

04

文史君說

專制集權制度之下,權力是決定一切的根本。晚明時代,短暫的經濟繁榮正好出現在政府管控相對鬆散的時代,這為消費社會的興起提供了機會,但是一旦政治權力加緊對社會的管控,商業化將會是曇花一現。當清軍入關取代明朝的同時,晚明時期繁榮起來的商業化程序也就不復存在了。

05

參考文獻

成祖傑:《奢侈性消費與晚明士商的身份認同》,《史林》2009年第5期。

(美)艾爾曼:《金錢萬能:明清間中國帝制晚期的商業、經典與品位》,《中國史研究》2009年第4期。

(作者:·小太陽)

本文所用圖片,除特別註明外均來自網路搜尋,如有侵權煩請聯絡作者刪除,謝謝!

TAG: 晚明商人士人社會商業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