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房企還在加槓桿

經濟觀察報 記者 田國寶

從2020年8月實施“三道紅線”以來,房企降槓桿效果顯著。經濟觀察報根據wind資料統計,與2020年底相比,2021年上半年70家房企中有10家透過減少有息負債等方式實現降檔,其中恆大、綠地等4家房企脫離紅檔。

2020年8月,央行、銀保監會等機構針對房地產企業提出三道紅線,即剔除預收款項後資產負債率不超過70%、淨負債率不超過100%、現金短債比大於1。

根據三個指標將房企劃為四檔,踩中三條紅線的房企歸入紅檔,踩中兩條紅線的歸入橙檔,踩中一條紅線的歸入黃檔,三條全沒踩中的歸入綠檔。

截至2021年6月末,70家主要房企中,綠檔房企有17家,黃檔房企有32家,橙檔房企有14家,紅檔房企剩下7家。

不同檔位房企獲得的融資待遇也不同,綠檔房企有息負債年增幅不得超過15%,黃檔房企不超過10%,橙檔房企不超過5%,而紅檔房企一年內不得增加有息負債。上半年,70家房企有息負債僅增加了0。46%。

一部分房企降槓桿的同時,也有一部分房企在加槓桿。2021年上半年,中交地產的有息負債增幅接近51%,建發國際和正商實業的有息負債增幅超過30%,五礦地產和

中國鐵建

也超過15%。

由於計算公式不同,部分房企三道紅線指標的公告口徑與實際情況存在一定偏差,反饋到有息負債中,導致部分房企有息負債增幅存在“超標”。

比如某央企背景房企,2021年上半年有息負債增加13%,符合其公告綠檔房企限額;但如果將永續債列入計算公式,其剔除預收款項後資產負債率為78%,應為黃檔企業,有息負債增幅應不超過10%。

加槓桿

在房地產行業,加槓桿是實現規模擴張的有效手段之一,過去的幾年裡,不少房企透過加槓桿拿地等方式將排名推向前列,在實施三道紅線政策一年時間裡,部分房企開始透過減少拿地、減少負債等方式降槓桿,也有一部分房企乘機逆勢而上。

2021年上半年,有11家房企拿地金額超過500億元,其中有4家超過千億元。這11家構成的500億元拿地陣營中,只有建發和卓越是2020年新晉千億的房企,其他均為TOP20房企成員。

尤其是建發,銷售額從2018年的247。9億元幾乎每年翻一番的速度,在2020年跨入千億門檻,2021年上半年實現銷售額917億元,距離1200億元銷售目標只差臨門一腳,據一位熟悉建發的人士透露,今年建發內部銷售目標已經上調至1800億元。

支撐規模快速擴張的手段之一是拿地。DM資料顯示,2017-2019年,建發拿地金額分別為262億元、277億元和326億元,2020年的拿地金額一舉達到758億元。

雖然拿地迅猛,但是由於銷售金額大幅增長,到2020年底,建發的土地儲備面積為1232萬平方米,這一土地儲備遠遠落後於同等規模的房企。

2021年想要保持規模持續增長,拿地成為一種必然。上半年建發拿地金額達到814億元,超過2020年全年拿地金額,其中5月拿地金額達到255億元,6月達到了172億元。

同時,建發的債務規模大幅度增加,從建發國際歷年財報來看,2018-2020年三年間,債務增加規模分別為675億元、917億元和1774億元;同期償還債務額度分別為53億元、45億元和149億元。

根據2021年中期業績報披露,截至6月末,建發國際有息負債為731。6億元,比2020年底增加了37。5%,雖然建發在三道紅線中為綠檔房企,但這一有息負債的增加幅度已經遠超15%的限額。

2021年上半年的房地產行業,有息負債增幅超標的房企遠不止建發一家。中交地產的有息負債增加了51%,

上坤地產

增幅達到了40。8%,五礦地產增幅是20。7%,中國鐵建是18。6%。

正商實業和上坤地產為超標房企中僅有的兩家民營房企,今年上半年,正商實業剔預負債率有小幅改善,淨負債率和現金短債比均較2020年底有所惡化,根據2021年中期報測評,其仍維持紅檔線。

上坤地產為橙檔房企,今年上半年三道紅線指標均進一步惡化,這家總部位於上海、上半年銷售額只有150億元的房企,仍試圖在當前市場環境中尋找新的可能。

指標空間

在8月31日舉行的2021年中期業績會上,

融創中國

董事會主席孫宏斌表示,對於多數房地產企業來說,實現三道紅線達標並不難,他給出三個理由:

第一,監管層給出三年期限,對於房企來說,三年緩衝避免了急降槓桿帶來的波動,給房企預留了足夠的時間。

第二,一般情況下,金融機構對債券發行主體淨負債率要求是低於70%,而三道紅線的這一指標要求不超過100%。

第三,監管雖然要求將負債率和償債能力控制在一定範圍內,但並沒有限制房企的負債總額,一定程度顯示了三道紅線主要為了控制風險。

從70家房企來看,在符合三道紅線監管要求的前提下,部分指標較好房企的槓桿有一定幅度的抬升。2021年上半年,有31家房企的剔預資產負債率有不同幅度上升;28家房企的淨負債率上升了;現金短債比下降的有27家。

根據2021年上半年財報,70家房企中,有22家剔預資產負債率低於70%紅線,與2020年底數量保持一致,但總量卻上升了4個百分點。上半年,融信、藍光、五礦地產、

首創置業

等房企的剔預資產負債率均上升了3個百分點以上,招蛇、金茂、建業、綠城、金地和世茂等房企上升超過1個百分點。

70家房企中有50家淨負債率低於100%,其中有11家房企低於50%。上半年藍光、正商、中交地產等房企的淨負債率上升幅度超過30個百分點,中鐵建、新城上升超過20個百分點,金地、中駿和遠洋等房企升幅也超過10個百分點。

對於房企來說,現金短債比是最為容易實現的一項指標,70家房企中,今年上半年只有12家踩紅線,其餘均達標。其中建發和京投發展等房企下降超過3,中鐵建、新城等房企下降超過0。5。

從70家房企來看,在符合三道紅線要求下,槓桿增加幅度較為明顯的房企主要集中前10-20名,如新城、世茂、龍湖、金地等房企,這些房企由於財務基本面較好,仍具備進一步前進的可能。

龍頭房企中,上半年保利地產拿地金額排名第一,其拿地銷售比也超過50%,經營性現金流淨額為-248億元,而籌資性現金流淨額達到了429億元。

萬科、碧桂園、融創三家房企拿地金額也排在前列,但有息負債及槓桿與2020年底相比變動幅度較小;

華潤置地

、招商蛇口均有小幅上升;恆大有息負債下降了20%,綠地下降了10%。

正如孫宏斌所言,三道紅線可能會導致房地產行業洗牌,行業集中度會進一步提升,向行業內優秀的房企集中,“但不是說你在頭部,就會向你集中,這是一個持續變化的過程”。

競爭激烈

從2020年8月以來,從針對房企的三道紅線,到針對金融機構的兩個上限,再到針對地方政府的雙集中供地,房地產調控逐步從原來的行政手段轉向金融手段,房企面臨的生存環境愈發嚴峻。

一位房企的人士告訴經濟觀察報,這種嚴峻性一方面表現在調控的決心上,房地產週期論逐步被打破,“從最近一年一系列政策,現在大家基本都形成共識了,不會有人會抱著僥倖心理賭調控放鬆了。”

另一方面表現在行業競爭殘酷性,一部分房企或為了加速回款,或緩解流動性危機,採取價格戰搶佔市場份額,恆大的七五折曾讓眾多房企頭疼不已,富力透過打折促銷將太原做成第二大銷售額來源城市。

在融創業績會上,孫宏斌表示,今年房地產市場與2018年很像,全年貸款額度較為緊張,上半年市場較好,下半年市場轉冷。所以他判斷下半年房企會面臨更艱難的局面。

從成交來看,7月和8月房地產成交均同比大幅度下滑。上述房企人士表示,如果9月市場成交延續七八月下滑,下半年好轉幾無可能。“一旦成交下來了,回款就會遇到問題,對於有些房企的風險很大。”

在房地產市場規模進一步增長空間受限甚至下降的背景下,部分房企銷售及回款受到一定程度影響,部分具備進一步加槓桿空間的房企勢必會有更大機會和迴旋餘地。

建發國際作為建發集團旗下房地產上市平臺,之所以在短短几年間將規模做到千億,依然能夠保持綠檔,與母公司建發房地產支援密不可分。

這種支援一方面是資金支援,2020年底及2021年6月,建發房地產先後為建發國際提供145億元永續債,遠遠大於其截至6月31日96。3億元的股權權益,此外,建發國際少數股權權益達到了266。9億元。

如果將永續債計入三道紅線計算公式中,建發國際的淨負債率接近160%。

另一方面支援是大股東不斷將優質專案注入,僅三季度以來,大股東就先後將廣州建信、株洲悅發等專案公司主體注入建發國際,這些注入的專案,不僅增加了上市公司的可售貨值,同時也不會佔用太多自有資金。

但在房地產行業,具備這樣條件的房企並不多。上述房企人士表示,在當前調控背景下,背靠強大母公司的央企和國企背景的房地產企業更具備競爭優勢,“像拿地,我們集團總部能調動資金也就兩三百億,央企一個城市就能調動上千億資金。”

哪些房企還在加槓桿

TAG: 房企建發2020紅線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