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皮”使用指南20條

陶御風 肖相如頻道

導讀:陶御風先生結合古籍、歷代醫家經驗以及自己的臨床體會寫就的“牡丹皮”臨床論治備參20條,值得學習與收藏。

牡丹皮治手足少陰、厥陰四經血分伏火,蓋伏火即陰火,陰火即相火也。

古方惟此以治相火,故仲景腎氣丸用之;後人乃專以黃柏治相火,不知牡丹之功更勝。

此乃千載秘奧,人所不知,特為拈出。

一說丹皮、黃柏,皆除水中之火,然一清燥火,一降邪火,判不相合。

蓋腎惡燥,燥則水不歸元,宜用辛以潤之,涼以清之,丹皮為力;腎欲堅,以火傷之則不堅,宜從其性以補之,黃柏為使。

牡丹皮,凡一切血氣為病,統能治之。

蓋其氣香,香可以調氣而行血;其味苦,苦可以下氣而止血;其性涼,涼可以和血而生血;其味又辛,辛可以推陳血而致新血。

雖有和血、生血、調血之功,必兼大滋養藥乃可。

牡丹皮入於養陰劑中,則陰藥藉以宣行而不滯,並可收涼血之功。

又本品能瀉陰中之火,使火退而陰生,所以入足少陰而佐滋補之用,較之黃柏不啻霄壤矣。

牡丹皮入心,通血脈中壅滯與桂枝頗同,只是桂枝氣溫,通血脈中寒滯,丹皮氣寒,通血脈中熱結。

一說丹皮除熱通經之功近白芍,但白芍苦而瀉,丹皮辛而散。

牡丹皮善行血滯,滯去而鬱熱自解,故亦退熱。用此者,用其行血而不峻。

牡丹皮味辛能散未化之溼,性寒能清已化之熱,故用以治化而未盡之積溼,最為有效。

或以丹皮為清熱之藥,不知其味辛而不可以清純熱;或以其為散溼之藥,不知其性寒而不可以散滯溼。故丹皮不能治大熱之病,亦不能治積滯之病。

凡寒溼為病,寒已化熱,而溼猶未盡者,用之乃有特效。

牡丹皮乃治骨蒸之聖藥,不用分有汗無汗。

故治骨蒸,牡丹皮、地骨皮必須兼用,不宜有汗用地骨皮,無汗用牡丹皮。

心虛,腸胃積熱,心火熾盛,心氣不足者,以牡丹皮為君。

牡丹皮入辛涼藥,領清氣以達外竅;入滋腎藥,使精神互藏其宅。

牡丹皮生新血賴和當歸、地黃;去舊血須加桃仁、紅花。

十一

牡丹皮同桑葉,大能洩木,凡肝火為患,二味如軍中之弓矢,不可一日廢也。

十二

牡丹皮同當歸、熟地則補血;同莪術、桃仁則破血;同生地、黃芩、黃連則涼血;同肉桂、炮姜則暖血;同川芎、白芍則調血;同牛膝、紅花則活血;同枸杞、阿膠則生血;同香附、牛膝、當歸、川芎,又能調氣而和血。

若夫陰中之火,非配知母、白芍不能去;產後諸疾,非配當歸、川芎、益母草不能行。

同柴胡、黃芩治無汗骨蒸;同知母、貝母治驚癇鬱熱。欲順氣疏肝,和以青皮、柴胡;達痰開鬱,和以貝母、半夏。

若用於瘍科排膿、託毒、涼血之際,必協乳香、沒藥、白芷、羌活、連翹、金銀花輩,乃有濟也。

十三

牡丹皮長於涼血散瘀,清透陰分伏;丹參善於活血化瘀,去瘀生新。

二藥伍用,涼血活血,去瘀生新,清透邪熱之力增強。

十四

牡丹皮配以其他涼血活血藥治療瘀熱膠結髮黃有顯效。

它有降酶作用,尤其是用於肝細胞以非特異性反應炎症改變為主的單項ALT升高,療效顯著。

另治療慢性肝炎時,丹皮與連翹同用有降低鋅濁度作用。

十五

牡丹皮為解熱藥,可用於稽留熱終末期,對炎症性發熱及消耗熱,尤為適宜。對神經緊張之發熱亦有效。

十六

牡丹皮有清熱鎮靜作用,治療神經性頭痛有效。

十七

因經常便秘,引起便血、痔血,可用牡丹皮配大黃同用,能使大便通暢,出血停止。

十八

牡丹皮配合丹參,對於風溼熱初期或中期,血沉增快,疼痛明顯,有良好降低血沉及止痛功效,又兩藥同用,對血壓過高者,能使血壓降低。

十九

每晚服10%牡丹皮浸煮液50毫升,10日為1療程,對過敏性鼻炎有一定效果。

牡丹皮配蟬衣、赤芍、生地等,能治過敏性面板病。

二十

牡丹皮能治慢性鼻炎,鼻甲腫脹,常配合白芷同用。

注:

具體治療與用藥請遵醫囑!

本文選摘自《臨證本草》,陶御風著,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2005。3。本公眾號僅用之進行學術交流,若有侵權請聯絡刪除,轉載請註明出處。

封面圖來源於百度圖片。

TAG: 牡丹皮丹皮涼血黃柏白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