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穴——京門穴

京門穴屬足少陽膽經,是腎的募穴。具有健脾和胃、益腎通淋、化氣利水之功效。根據其穴性,現臨床常用於治療西醫學中的腸炎、腹瀉、腎炎、腎結石、肋間神經痛,腰背肌勞損等。

本穴首見於《脈經》:“腎俞在背第十四椎,募在京門”。

京同“原”,門即門戶,此穴為腎募,腎主一身之原氣,此為原氣募集之處,故名京門。別名氣府、氣俞。

【定位】

在上腹部,第十二肋骨遊離端的下際,見下圖

每日一穴——京門穴

圖來自梁繁榮王華主編的中醫藥院校規劃教材針灸學新世紀第四版

【解剖】

有腹外斜肌、腹內斜肌、腹橫肌;有第十一肋間動、靜脈。布有第十一肋間神經。

【針刺時針尖經過組織】

面板→皮下組織→腹外斜肌→腹內斜肌→腹橫肌。

【取穴方法】

側臥位。於側腹部,當十二肋骨遊離端下際取穴。

【主治病證】

1、小便不利、水腫等水液代謝失調病證;

2、腹脹、腰痛、洩瀉、腸鳴等胃腸病症;

3、腰痛、脅痛等。

【操作方法】

直刺0。5~1寸,區域性有酸脹感。

注意:京門深部有重要臟器,不可深刺。可灸。

【常用配伍】

1、配命門、腎俞、志室、委中、三陰交,治腎虛腰痛。

2、配天樞、中脘、三陰交、足三里,治腹脹。

3、配中極、關元、氣海、三陰交、陰陵泉,治水腫。

【日常保健】

京門穴位於側腹部,屬足少陽膽經,是腎之募穴。根據中醫“腧穴所在,主治所在”“經絡所過,主治所及”理論,刺激該穴,可輔助治療腹脹、腹瀉、腸腸鳴等胃腸疾病。具體方法:用拇指指腹按揉京門穴,每次1~3分鐘,可適時進行。

TAG: 京門三陰交肋間腰痛腹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