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明分析——麥粒為啥不象米粒一樣廣泛的煮著吃,而是磨粉吃呢

在山西晉城方向,還是有這種吃法,麥粒直接做成麥飯吃,當然追溯到1500年前,我們老祖先也是直接把麥粒做成麥飯,而沒有把它先磨成粉在燜、煮、蒸。

簡明分析——麥粒為啥不象米粒一樣廣泛的煮著吃,而是磨粉吃呢

小麥飯,看著貌似還挺好吃

可能大家小時候都有這樣一個疑惑,有的疑惑如小編一樣:麥粒為啥不能直接吃,而要磨成粉吃。有的朋友疑惑是:為啥大米不能磨成粉,跟麵粉一樣吃?(其實大米磨成粉吃在南方,還是挺普遍的,那就是米粉)

簡明分析——麥粒為啥不象米粒一樣廣泛的煮著吃,而是磨粉吃呢

湯糰是南方過年過節常吃的食物,就是用米粉做的

簡明分析——麥粒為啥不象米粒一樣廣泛的煮著吃,而是磨粉吃呢

小麥粒磨成粉變麵粉

簡明分析——麥粒為啥不象米粒一樣廣泛的煮著吃,而是磨粉吃呢

水稻脫殼成大米

小編認為有兩個原因:第一,小麥天生比大米“強”,大米磨成粉之後,兌水,很難兌成團,兌完水變成稀爛的米糊糊一樣的一團,但是小麥磨粉兌水,馬上就能兌成團,接著你是做成條也行,切成片也行,發酵也行,都能保持各種形狀。麵粉可以做成各種形狀,詳細見《舌尖》第一部的山西主食那集。

簡明分析——麥粒為啥不象米粒一樣廣泛的煮著吃,而是磨粉吃呢

刺蝟饅頭

來說說大米粉為啥這麼“無能”呢?這跟兩種蛋白質有關。一種叫麥谷蛋白,一種叫醇溶蛋白,但是在大米中,這兩種蛋白質是不存在的,大米中蛋白質絕大多數是可以溶於水,佔總質量6-9%。小麥中是有這兩種蛋白質的,有了它們,澱粉是可以粘合在一起,它們只要存在,那就可以成型了,而且麵粉中的蛋白質本來就比大米中高一些,最低的是7%,最高可以到18%,所以麵粉比米粉更容易活成團。也正是麥谷蛋白能不能活成團,口感勁道不勁道影響是最大的,也造成了中國南北方米食和麵食的差異。

在相當久時間內,在南方種出來的小麥,其中的麥谷蛋白含量是較低的,所以南方小麥做成麵條特別糟,軟噠噠的,不勁道,所以久而久之,南方人對這種口感不好的麵食也不熱愛了。

但是在長江邊上的居民發明了一種鹼水面,解決了口感不佳的問題。它是在麵粉里加入碳酸鈉或者碳酸鉀,讓ph 值升到9,這個時候,麵條又變利落了。比如說在湖北,大家愛的熱乾麵就是鹼水面加工的。

簡明分析——麥粒為啥不象米粒一樣廣泛的煮著吃,而是磨粉吃呢

湖北人民熱愛的早餐-熱乾麵

簡明分析——麥粒為啥不象米粒一樣廣泛的煮著吃,而是磨粉吃呢

蘇州湯麵

下面我們來說說米粉,雖然米粉貌似也能形成各種外觀,但是仔細看,它是很容易斷裂的,而且它能形成這種外觀,也不是直接把米磨碎,活成團。而是需要加一步驟,高溫把米中澱粉糊化之後,才勉強有粘性,才讓它們抱成團。

所以南方做米粉糰子、米團團圓的時候,用的水也一般都是溫水或者開水,就是來增加粘性的。

簡明分析——麥粒為啥不象米粒一樣廣泛的煮著吃,而是磨粉吃呢

米粉團圓,一般沒這麼大,這屬於湯糰了都

第二個原因是更原始的角度,怎麼才能吃的更飽?

比如說我們收穫了小麥,也收穫了水稻,很自然,我們都把它們煮了,就出現一個問題,水稻的殼,我們所說的糠,那玩意帶芒刺,煮多久都沒用,扎嗓子啊,所以水稻肯定要脫殼才能吃,不論蒸煮。但是小麥殼沒用芒刺,不脫殼也能吃下去,還不算難吃,但是小麥這個殼不脫去的話,吸收不好,往往吃什麼,拉出來還是什麼,跟金針菇一樣“see you tomorrow”,所以吃同樣多脫殼水稻,和不脫殼麥粒,一個營養充足,一個瘦的皮包骨頭。

所以還是磨碎了吃小麥吧,這樣吸收就特別好,但是水稻你隨便怎麼磨,那個芒刺一直都有,依然扎嗓子。

所以後續就形成:米粒脫殼吃,小麥磨碎吃,這也形成了飲食傳統流傳下來了。

簡明分析——麥粒為啥不象米粒一樣廣泛的煮著吃,而是磨粉吃呢

秀色可餐

簡明分析——麥粒為啥不象米粒一樣廣泛的煮著吃,而是磨粉吃呢

TAG: 米粉小麥大米成團磨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