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貨的變遷

年貨的變遷

快要過年了。

過年,簡單點說,就是換不同的飯桌,和很多(或熟悉的或臉生的)親人朋友,聚一起,吃吃喝喝。

因為要和很多人碰頭聚會聊天吃飯,總要在這短暫的相聚裡做一些事情,要麼盡情展示出過去一年的所得,要麼聊聊跟以往不一樣的景象,要麼就閉嘴吃一頓好的,不管是什麼目的,擺在桌面上的東西總得有個大致的樣,於是在年前就得備好一些東西,包括吃的、穿的、戴的、用的、耍的、供的、送的、乾的、鮮的、生的、熟的,統名之曰“年貨”。

這些年也備過一些年貨,比如堅果、冷凍海鮮,油,五穀雜糧,保健品,甚至有一年不知道買什麼,然後買了一堆調味品。

至於菸酒糖,那是任何時候都不愛的東西,壓根就不會想著買。

當習慣了買東西都要先看標籤(不管看不看得懂都看),買東西尤其是入口的食物(因為食物的標籤相比其他東西稍懂)就成了一件比較糾結的事情。

最開始學營養的時候,老師說,同類產品,品質高低主要看蛋白質含量。

這其實是一個比較理想的狀態。

當這個人消化功能尚可,沒有其他飲食禁忌,那麼看蛋白質含量選購食物確實可行。

然而,包裝食品中除了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等營養物質,還有一些非營養物質(如食品新增劑),而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一些健康需求,有健康需求就會有飲食禁忌。

比如買個醬油,選釀造的,然後看氨基酸態氮值,這兩條已經能滿足大部分人的要求了,特殊情況在於如果有人對麩質過敏,那麼買的醬油還不能有新增小麥(麩質)……

比如買堅果,選原味的或者生的。如果有人吃堅果容易上火,那得選擇低溫烘焙的,如果怕長胖,就得控制量。

然而低溫烘焙的堅果,在早幾年真的難買。

所謂低溫,大概是要小於100℃。100℃是水的沸點,低溫,也就是說要在水的沸點下。稍微有點下廚經驗的都知道,蒸煮的食物一般都比較清淡,遠沒有炒的煎的炸的香。低溫的食物雖然健康,但吸引力是比較弱的。你讓一個習慣了吃香喝辣的人改清粥小菜,確實很難,大部分人寧願吃著香脆的高溫處理的食物,然後在上火後再吃消炎藥或涼茶。

這兩年出現了低溫烘焙堅果,還把量分好了,一天一包,有水果乾有堅果,就是普遍比較貴,不差錢的話確實可以下單買了省得糾結。

2019年,遇到了一個新名詞:“帶有一定功能的休閒食品”,把食物的配方和工藝進行升級了,不僅食材選擇品質高的,加工方式也比較合理,然後口味也不錯,食材經過搭配某些營養素含量還挺高。這樣的食品也可以讓愛糾結的人少糾結。

食物加工次數越多,食物中的非營養物質就會越多。

一個人的健康問題越多,對食材的特殊要求就會越多。

非營養物質肯定會對身體有影響,影響或大或小,與每個人身體條件相關。

如果不知食材是否符合要求,最好的方式可能是選擇最常見的最原始的低敏的,最壞的打算就是忍痛割愛。

所以,現在買年貨,如何不糾結?

少加工,減少非營養物質。

選擇新鮮的。

低溫,低炎症。

有可能的話,選擇低敏的。

今年的年貨是亞麻籽油,四神湯,黃金小米,核桃,黑加侖幹……

希望能吃得開心,又吃得健康。

新年快樂!

TAG: 堅果食物低溫糾結食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