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理論基礎(一)

中醫理論基礎

包括人體和藥物的陰陽五行、臟腑組織間的關係、經絡、臟腑功能活動的物質基礎、病因、診法、治法與方藥、各種疾病的防治。

中醫理論基礎(一)

在今日頭條上面是不可能祥細講解中醫基礎理論的。

今天先簡單的介紹一下五行陰陽和五臟六腑和經絡的名稱。

1

.人體結構上:

外部、上部、背面屬陽;內部、下部、腹部屬陰。

2.生理上:

機能屬陽、物質屬陰;興奮屬陽、抑制屬陰。

3.病理上:

陰勝則陽病,陽勝則陰病;陽勝則熱,陰性則寒。

4.診斷上:

用陰陽作總綱,疾病表現歸納為表、裡、虛、實、寒、熱。

5.藥物:

性溫熱、味甘辛、作用升浮的屬陽;性寒涼、味酸鹹苦、沉降收斂的屬陰。

五行學說:

金、木、水、火、土

對應人體

肺、肝、腎、心、脾。

利用五行的相生相剋說明五臟的資生和制約關係。治療疾病的主要原則,就是維持人體陰陽的相對平衡。瀉其有餘、補其不足、陽病治陰、陰病治陽、寒則熱之、熱則寒之、虛則補、實則瀉。中醫藥物治療,不外乎就是這些手法。

中醫理論基礎(一)

五臟

心臟主血脈

,是血液執行的動力。在中醫理論裡,心還主精神意識、思維活動。

肝臟主藏血,

貯藏養料。

脾臟主運化食物和水溼、統攝血液。

肺主氣、主呼吸。

腎主藏精納氣,

人體水液由腎輸送到膀胱,排出體外。

六腑

一內藏膽汁,膽汁參予胃的消化。

一容納食物和消化食物。

小腸

一繼續消化食物,吸收食物中的精華,將糟柏中的水分透過腎臟滲入膀胱。渣滓送入大腸。

大腸

一食物中不被吸收的廢物,被大腸再一次吸收水份。剩下糞便由肛門排出體外。

膀胱

一儲藏和排洩尿液。

三焦

一中醫一個特有名詞,沒有具體的指向。從部位上來分,上焦包括心肺;中焦包括脾胃;下焦包括肝腎;分在胸腹部三個區域。

經絡

人體有十二條經絡,加上任脈、督脈共是十四條經脈。

中醫理論基礎(一)

1.手太陰肺經,

十二經脈循行的起始經脈,經脈的循行與肺臟相連。

2.手陽明大腸經,

與手太陰肺經相接和足陽明胃經相接。經常刺激可增強人體免疫力,保護淋巴系統。

3.足陽明胃經,

與手陽明大腸經相接和足太陰脾輕相接。是人體的後天之本,想健康長壽,不要忘了打通胃經。

4.足太陰脾經,

與足陽明胃經相接和手少陰心經相接。是值得人一生關注的統血大經,更是女性的健康守護神。

5.手少陰心經,

與足太陰脾經的支脈相接和手太陽小腸經相接。對心臟疾病有很好的調理作用。

6.手太陽小腸經,

與手少陰心經相接和足太陽膀胱經相接。是反映心臟能力的鏡子。

7.足太陽膀胱經,

與手太陽小腸經相接和足少陰腎經相接。不論是眼部、腿部、脊椎問題都可以由這條絡上的穴位來解決。

8.足少陰腎經,

與足太陽膀胱經相接和手厥陰心包經相接。這條經絡也可治很多疾病,如糖尿病、咽喉腫痛、月經不調……等等。

9.手厥陰心包經,

與足少陰腎經相接和手少陽三焦經相接。保護心臟不受邪氣侵犯。

10.手少陽三焦經,

與手厥陰心包經相接和足少陽膽經相接。經上穴位可治療頭痛、耳鳴、咽喉腫痛等。

11.足少陽膽經,

與手少陽三焦經相接和足厥陰肝經相接。膽經貫穿全身上下,身體所有問題,都能解決,這是眾人喜愛的明星經脈。

12.足厥陰肝經,

與足少陽膽經相接和手太陰肺經相接。這條經絡如果出現壓抑和其他問題,人的情緒就會出現煩燥和低落,影響身體健康。

13.任脈

,和督脈相接,交於手太陰肺經。執行的路線和人體的生殖系統相對應,是女性一生的保護神。

14.督脈,

與足厥陰肝經相接,交於任脈。總管一身陽氣,是調節陽經氣血的總督。

以後陸續介紹中醫理論基礎的其他部份。

TAG: 相接太陰人體經絡屬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