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體困重,乏力、肥胖,有“溼氣”?“溼氣”到底是個什麼鬼?

經常聽到有人說,人發胖屬於溼氣,腹瀉也屬於溼氣,還有風溼、痰溼、溼熱、寒溼,之類的話,那麼,“溼”到底是個什麼呢?

中醫認為:“溼”屬於六淫之首,也就是說“溼”是六種治病因素最重要的一種,也就是最常見的一種。

溼又分為內溼、外溼之分。

外溼:由氣候潮溼、涉水淋雨、居住潮溼等外在的溼邪侵入到人體所致,因和水有關,故經常稱水溼;

內溼:多由於飲食不節、損傷脾胃,脾傷則運化失職,以至於體內的津液不得運化傳輸,故表現為腫滿、洩瀉等症。

身體困重,乏力、肥胖,有“溼氣”?“溼氣”到底是個什麼鬼?

圖片來源於網路

“溼”的致病特性是:溼為陰邪,

具有重濁、黏滯、趨下。

致病特點是:

1、溼性重濁:“重”,即沉重、重著,指溼邪致病,

出現以沉重感為特徵的臨床表現,

如頭身困重、四肢酸楚沉重、頭重如束,關節疼痛重著等,稱之為“溼痺”或“著痺”。“濁”,即穢濁不清,指溼邪為患,易呈現分泌物和排洩物穢濁不清的現象。溼滯大腸,則大便溏洩、下痢膿血;溼濁下注,則小便渾濁、婦女白帶過多;溼邪浸淫肌膚,則可見溼疹浸淫流水等。

2、溼為陰邪,易損傷陽氣,阻遏氣機:從陰陽來講,溼屬陰邪,溼氣重了,故易傷陽氣;陽氣虛弱,機體臟器功能就會減弱,則胸膈滿悶、納運失司,食慾減退、水腫、尿少等症;

3。溼性趨下,容易侵犯人體下部:溼邪為重濁有質之邪,如水腫、溼疹等病以下肢較為多見,

4。溼性黏滯:“黏”,即黏膩;“滯”,即停滯。溼邪致病,“黏”是指黏滯性,特點是溼病症狀多表現為黏滯而不爽,如排洩物和分泌物多滯澀不暢,痢疾的大便排洩不爽,淋證的小便滯澀不暢,以及口黏口甘和舌苔厚滑黏膩等,“滯”,是指病在體內停留時間長,不易去除,病程較長,反覆發作。

溼邪善於和其它邪氣合作,來損傷人體。

如和風邪合作,稱之為風溼,有風遊走不定,時發時止的特點,如風溼熱;

和寒合作,稱之為溼寒,有冷的特點,如關節炎;

和熱合作,稱之為溼熱,如痢疾等;

溼邪侵犯人體後,人體又是如何應對的呢?

中醫認為:脾是應對溼的一個重要器官,脾主運化,運化的一個重要作用,就是運化水溼,經常聽到“健脾利溼”這句話,意思就是讓脾的功能加強了,溼就會排除體外,從而讓人體恢復到正常的功能。

身體困重,乏力、肥胖,有“溼氣”?“溼氣”到底是個什麼鬼?

圖片來源於網路

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由於我們不是醫學專業人員,那麼,

透過那些可以知道自己體內有沒有溼?如有,我們在平時如何去做?

我總結了兩點:一是“感覺”;二是“觀察”

感覺

:自己感覺有頭身困重、四肢酸楚沉重、頭重如束,平時睏乏無力,不想站立、一坐下就想躺下,一躺下就睡著,這就符合“重濁、阻遏氣機”的特點。

2。

觀察

:觀察自己的整個體型,如果偏胖,就屬於“溼“性體質,觀察區域性:如面部、四肢、舌頭。溼性體質的人面部暗黃、油膩,易起痘疹,眼窩或面部在晨起浮腫,四肢在平時或勞累有浮腫,舌胖大,有齒痕、舌苔厚膩。

以上的這些感覺,在現代醫學上有很多病都是這種情況,常見的如肝炎、腎炎、心衰、肥胖症、胃炎、胃潰瘍、高血壓等等。

那些人容易被“溼邪”侵犯呢?

這個很重要,我們為了不被“溼邪“喜歡,改還不行麼?

1。飲食不節的人,就是大吃大喝,喝酒吃肉,沒有節制,尤其在睡前還愛吃油膩、甜食的人;

2。不愛運動的人;

3。經常工作在潮溼、水中作業的人。

為什麼有以上情況的人會容易被“溼邪”所困擾呢?

因為,以上的3種情況都可以對我們的一個臟器有影響,影響以後就導致它的功能受損,受損以後人體就會出現以”溼“為特徵的疾病,這個臟器就是

脾的功能主要是運化和升舉

運化包括運化食物、運化水液的功能,簡單的可以這樣認為:人攝入的食物及水分,或者體內的水分,透過脾的功能進行運化,並將營養物質合理的,傳送到全身每一個地方,以濡養人體。

身體困重,乏力、肥胖,有“溼氣”?“溼氣”到底是個什麼鬼?

圖片來自網路

升舉是指:升是向上的意思,具有將氣機、清氣向上的功能,或者是將營養物質向上輸布的功能,舉:指其具有將人體臟器維持在正常的位置。

由此可見,

脾和溼是一對天敵,如果溼戰勝了脾,人就會生具有”溼“特性的毛病,如果,脾戰勝了溼,脾就會維持其正常的生理功能,以維持人體的正常執行。

所以我們經常聽到醫生說:”健脾利溼、祛溼實脾“等。我們知道的這些,就知道了如何對付溼邪啦!

1。清淡飲食,飲食有節,夜間不進食,少食肥甘之品;這樣做是脾臟所喜歡的,就不會傷害到它;

2。不睡懶覺,起居規律,早睡早起,適量運動,這樣做,可以使機體氣機通暢,可以幫助脾達到”升清“的功能,使全身舒坦;

只要這兩點做好了,溼氣就不會隨意侵入身體。或者侵入人體較為重的溼邪,會慢慢的消退。

3。透過食療,可以根據情況選用用薏米、山藥、芡實、雲苓、黃芪等中藥材煮粥、或當茶飲,他們都有健脾利溼之功效,同時又是藥、食同用的。

4。在中藥方子上,有很多可以選擇,我經常選用的是四君子湯加味,根據情況加減,如舌苔厚膩加半夏、陳皮;如四肢水腫加生黃芪;如有寒加乾薑、附子,有風加荊芥、殭蠶、防風;有熱加通草、澤瀉、石膏等。

總之,“溼邪”致病,表現多樣,病情複雜,但根據病症,辯證論治,以“健脾利溼”為原則,都會有很好的效果。

注:圖片來自網路,若有侵權,聯絡即刪。

TAG: 溼邪運化人體功能溼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