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獸醫內治法

治法--指臨證時根據治則對某一具體病證所制定的治療方法。主要包括內法和外治法兩大類。

內治法

八 法:汗、吐、下、和、溫、清、補、消八種藥物治療的基本方法。

1。汗法

概念:用發汗藥物,以開洩腠理,逐邪出表,解除表證 的治療方法。

適應證:主要是外感表證。此外,有些風寒溼證的早期,瘡癀症的初期,也可以使用汗法。

應用注意:

用量以汗出邪去為度;

體虛、下痢、失血、自汗等有津虧時禁用;

季節

汗後保溫;

2。吐法

定義:用湧吐藥使過食的或有毒的草料由胃中湧出來的一種療法

適應症:食入毒物和食積等必須急吐出的實證。

藥物湧吐法對馬、螺、驢不適用 (解剖特點),

注意點: 湧吐容易損傷元氣,耗損胃津,故有下列情況之一者,應慎用或禁用:(1)胎前產後;(2)老弱體衰;(3)血虧及虛勞之病畜。

3。下法

概念:運用具有瀉下通便作用的方藥,以攻逐邪實,達到排除體內積滯和積液,以及解除實熱壅盛的一種療法 。

適應症:胃腸積滯的結症,或大腸溼濁的痢疾,同時也應用於瘀血蓄積、高熱燥結等裡實邪結的疾患。

下法分三大類:攻下、潤下、逐水

注意:表證、孕畜、脾胃虛弱者慎用。

4。和法

概念:運用具有疏滯、和解作用的藥物,以扶正祛邪和調整營衛、協調臟腑關係的一種療法。

運用:既可和解表裡,調和肝脾,也可調和胃腸。

如:半里半表證--寒熱往來--小柴胡湯。

肝氣鬱結--胸脅疼痛、眩暈、食慾不振--逍遙散疏肝解鬱,調和肝脾。

5。溫法

概念:利用藥性溫熱的藥物,促進或提高機體功能活動,以祛除體內寒邪,補益陽氣的一種療法

溫法分:回陽救逆,溫中散寒,溫經散寒

適用證:腎陽虛衰,陽虛欲脫;

脾胃陽虛,中焦虛寒;

寒氣偏盛,氣血凝滯,經絡不通的痺證。

注意:溫法藥多燥熱,易傷陰傷津,凡津枯血虛,血熱妄行者忌用。

6。清法

概念:清法是運用性質寒涼的藥物,清除體內熱邪的一種療方

適應證:裡熱證。

清法分類:清熱瀉火、清熱涼血、清熱解毒、清熱燥溼、清熱祛暑、滋陰降火。

注意:內有寒邪,或陰虛內熱,或產後熱證,應慎用清法。

7。消法

消法含有消、散、祛、理、行、破、削的意思。對於氣、血、痰、溼、食鬱等所形成的積聚、凝滯、痰厥風證等,非攻下所宜的病證應用。

獸醫臨床常用的消法有:

行氣解鬱--氣滯證

活血化瘀--瘀血證

消食導滯--胃腸食積

祛溼--水溼積滯或泛溢

祛痰--痰證

消散癰瘍 --外瘍和內癰

消痰 適用於痰邪所引起的家畜疾病的治法之一。但痰有溼痰、燥痰、寒痰、熱痰、風痰等不同;

溼痰 痰白清稀,易於咯出,如肺寒吐沫等,以燥溼化痰為主,二陳湯治之。

燥痰 咳嗽聲啞,口鼻乾燥,口色赤紅,治宜清肺潤燥,清燥救肺湯治之。

寒痰 咳嗽,鼻流清涕,惡寒,痰涎滑利等。治宜溫散風寒,宣肺化痰,杏蘇散治之。

熱痰 咳嗽,喘粗,鼻流黃色濁涕,應以清熱化痰為主,清肺散、貝母散治之。

風痰 神智昏迷,癲癎,驚狂等,牽正散治之。

消散癰瘍 --外瘍和內癰的治法。

外瘍 初起發熱腫痛--治宜清熱解毒;

病久瘡瘍不潰--治宜透膿散結;

潰後久不收口--宜補氣排膿(黃芪湯);

陰疽(硬腫無頭,微熱不痛)--治宜溫補和

陽(陽和湯)。

內癰:肺癰——-葦莖湯; 腸癰——大黃牡丹皮湯。

注意: 重用、久用耗氣傷陰,氣虛及火盛慎用;活血祛瘀有墮胎之弊,孕畜慎用。

8。補法

補法是運用補氣補血,滋陰助陽,斂汗澀精等方藥,以補益氣血,消除虛弱,制止氣血津液耗散的治療方法。

補法是針對虛證的治療方法,故實證,外邪未清時不能使用。

補氣法 用於氣虛和中氣下陷等。如四君子湯、補中益氣湯

補血法 適用於血虛和大失血之後造成的血虛等症。慢性貧血常用四物湯或歸脾湯,急性失血常用獨參湯或當歸補血湯。

助陽法 適用陽虛下元不固,精液自流或衛陽不固,汗出不止的陽脫症。腎氣丸、右歸飲。

養陰法 適用於滑精早洩、盜汗等症。六味地黃丸或左歸飲。

中獸醫內治法

TAG: 清法治宜慎用適用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