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泡麵的危害到底有沒有

泡麵這東西,彷彿充滿了魔力。

但凡一段時間沒吃,再想起來就會饞得不行。

撕開包裝、倒入碗裡、衝入熱水……最快 3 分鐘,你就能飽餐一頓。

然而,這一幕要是被老媽發現,你可能又會聽到那句耳熟能詳的話:

泡麵是垃圾食品

不要吃!

那麼問題來了——

泡麵究竟有多不好?

說到泡麵,那就是有萬般不好。例如,網上就有這麼一個段子:

一個段子:

吃泡麵的危害到底有沒有

而在泡麵的眾多「危害」中,最廣為人知、言之鑿鑿的還要數:吃一包泡麵要解毒 32 小時。

據說,媒體工作者 Stefani Bardin 和腸胃病專家 Braden Kuo 合作進行了一個「實驗」:讓 2 名受試者分別吞下微型攝影膠囊,觀察吃下去的泡麵和手工拉麵的消化情況。

結果是:32 小時後,手工拉麵已經消化得差不多了,但泡麵仍有殘餘。

吃泡麵的危害到底有沒有

這個實驗確實存在,然而它和上面的結論可以說毫無關係。

實驗本身的目的,是為了觀察「精加工食品」和「天然食物」在消化過程中的差別。為了證明天然食物更健康,實驗本身和文案就帶有一定的傾向性。除此之外,更扯的是:微型攝影膠囊的攝影時間通常不會超過 8 小時,壓根觀察不到 32 小時之後胃裡的狀況。

實驗結果就更是錯得離譜,事實是——2 小時內,泡麵和手工拉麵都已經被基本消化。

只不過吃泡麵的那位受試者的腸壁皺褶中,存在星點的油脂、色素痕跡與泡麵殘渣。

泡麵本身的名聲就不太好,這個實驗一出,結論不知為何就從「2 小時內,泡麵已經被基本消化」變成了

除此之外,關於泡麵的謠言還有很多:

炸泡麵用的油都是地溝油;

泡麵桶上有石蠟,熱水泡過會中毒;

經常吃泡麵,屍體放一百年也不會腐爛……

當然,這些說法,沒一個靠譜。

吃泡麵的危害到底有沒有

泡麵並不是你想的那樣

泡麵可以說是人類食品加工史上的偉大發明。

它由華裔日本人安藤百福發明,最初的靈感據說來源於一種中國傳統美食——伊麵。

簡單來說,最初的泡麵,就是一份加了調味料包的油炸麵條,而它的優勢和劣勢也來源於此:

優勢:油炸處理使麵條脫水,更好儲存不易變質,加水浸泡就能吃飽,很方便;

劣勢:就是一份油炸主食,營養成分和風味單一,能吃飽但不能吃好。

吃泡麵的危害到底有沒有

在物資不是那麼豐富的年代,泡麵的出現大大緩解了糧食儲存的難題,讓人們隨時隨地都能吃上一口熱騰騰的麵條,也成為了很多人印象中的「火車標配」。

直到現在,這份「方便」的優勢依然很重要,比如救災食物中就常有它的身影。

TAG: 泡麵實驗32消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