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靜人生》|孤獨比死更冷

《寂靜人生》|孤獨比死更冷

電影《寂靜人生》是導演烏貝託·帕索里尼在2013年執導的影片,講述了一個普通的社群工作人員的平淡生活——為已死去的逝者尋找前來參加葬禮的親朋好友,並由此探尋出每位逝者不尋常的人生經歷,影片主要聚焦梅先生被請辭前為最後一場葬禮所做出的奔波與付出。影片大量固定鏡頭,場景排程在構圖之初便已確定,突顯出演員的表演,全片充斥著陰鬱與清冷,似乎也預示了梅先生的悲劇收尾。電影向我們慢慢展現了一個十分孤獨的人如何用自己的方式熱愛生活的點滴,有關孤獨的寫照令人感同身受,影片獲得第70屆威尼斯電影節地平線單元獎最佳導演獎。

《寂靜人生》|孤獨比死更冷

1、 有關一場最後的葬禮

片名《寂靜人生》預示著主人公梅先生的寂靜一生, 工作便是為不會再說話的“死人”所做——為已死去的逝者尋找前來參加葬禮的親朋好友,並由此探尋出每位逝者不尋常的人生經歷。就是這樣兢兢業業的二十二年,卻換了新調任上司的不滿——花費高、時間成本大,總而言之梅先生的工作方式“耗時耗力”,便請辭他另謀高就,並告訴梅先生“死人已經死了,葬禮是為活人辦的,若無人出現,表示沒人在乎;死人已經死了,他們也不會在乎。”上司認為梅先生所做出的一切都為了逝者,但逝者對此毫不知情也不會領情。因此,在這之前接下的威廉·史托克一案便成為梅先生離職前張羅的最後一場葬禮,影片聚焦於這場葬禮前夕梅先生的“尋親之旅”。

《寂靜人生》|孤獨比死更冷

威廉·史托克是這場葬禮的主人,他曾當過兵,是戰場上兇惡的戰士,他也曾工作於食材加工廠;是為工人爭取休息時間的叛逆者;他還是一位父親,儘管只會在女兒18歲生日之際顧左右而言他;他又是一位羅曼蒂克製造者,可以給情人擁有全世界般的快樂;而在他死前,他是最不像乞丐的流浪漢。在梅先生一點點盲人摸象般的摸索中,觀眾窺探出史托克人物的弧光,也是這一點弧光和梅先生的不懈努力,才讓史托克的葬禮不再形單影隻。

《寂靜人生》|孤獨比死更冷

2、 有關一幅百態眾生相

自從梅先生開啟史托克的“尋親之旅”,在找到每一位與史托克有關的朋友、親人之初,他們都拒絕參加這場葬禮,有如食品加工廠的工作人員說道的“我跟他喝酒很愉快,但是葬禮,已經過了這麼久。”人終有一死,並必將獨自面對,葬禮也總歸不像婚禮是一件樂事,作為僅是曾經一起工作過的朋友,多年不再聯絡,再聽到的訊息便是朋友已逝,心中雖有惋惜,但貿然被邀請參與葬禮,總歸是唐突了些。但回憶起史托克曾為了工人“起義”爭取休息時間的過往,又可謂是更靠近了些,這一方面表現出了史托克善良正義的人物特質,另一方面也暗示了人與人之間的微妙關係,作為個體的人,在對於往昔的共同回憶中,再次戳中了心底的柔軟與溫暖,於是在最後,作為短暫相處過的朋友,他同樣來到了這場葬禮。

《寂靜人生》|孤獨比死更冷

之後梅先生尋訪至史托克的女兒凱莉之前,花了點小心思,將她兒時的照片製作為了一本照片冊,藉此打動一個父親常年“離場”的女兒,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就是這樣,前一刻堅硬拒絕,但在看到父親珍藏的照片後,牽連出對父親記憶的回憶,愛與恨在此時交織,但同樣在回憶中也帶來了新的“線索”——一張父親與戰友的合照,為接下來的關係引入了鋪墊。正是在梅先生鍥而不捨的追問下,圍繞史托克的人物關係逐漸明朗,相關人物也在一系列尋找之後浮出水面,涉及到了工廠工作人員、開小食店的婦女、作為動物志願者的女性、住進養老院的老兵以及在大街流浪的乞丐,一幅城市眾生相在敘事中顯現出來。

《寂靜人生》|孤獨比死更冷

3、 有關一腔熱愛生活心

在《寂靜人生》中的梅先生也似乎是生活中很多人的縮影,他有著獨來獨往的生活,對擺放物品近乎強迫症般的整潔,過馬路必須左右看,每天走在同樣的上班路,二十二年如一日般做著同樣的工作,一切都暗示了梅先生的孤獨與與世隔絕,似乎也不是熱愛生活的人。然而恰恰相反,梅先生將他對生活的熱愛表現在對死者的關懷中,善待每一位死者,為他們的葬禮書寫悼詞,若僅為素不相識的關係,為免千篇一律,但梅先生所做的工作就是透過自己的捕捉,書寫出每一位亡人的往昔。

《寂靜人生》|孤獨比死更冷

結語

死人已經死了,葬禮是為活人辦的,若無人出現,表示沒人在乎;死人已經死了,他們也不會在乎。但是《寂靜人生》就是用死之寂靜襯托人之孤獨,結尾處梅先生的葬禮雖空無一人,但片尾每一位走向慕陵的逝者,就是梅先生對生活熱愛的結果,也是對一種人生的詮釋。

《寂靜人生》|孤獨比死更冷

一影一話  譜人生虛實

俱是覆舟風雨 書字可抵愁

西安建築科技大學

戲劇與影視學

終南影話  電影小組

TAG: 葬禮托克先生逝者人生